作者信息Author Introduction
•八年券商从业,持证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
•十年财经媒体从业,资深记者
一个根正苗红的央房企,这几年一连串地经历了疯狂拿地、同行爆雷、托底拿地和行业大调整等连环事件,当下境况是怎样的?招商蛇口正在给出答案。
不久前招商蛇口发布了2024年年报,数据没有惊喜只有唏嘘。这份年报告诉我们,在行业大震荡时期,即便是一个资源背景都雄厚到无与伦比的企业,也没法活出人们心目中的“白月光”。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招商蛇口除了营业收入微弱增长2%外,其他指标都在以较大幅度后撤——净利润42亿,同比下跌54%;归母净利润40亿,同比下跌36%;扣非归母净利润25亿,同比下跌57%。此外,毛利率和净利率都创下了历史新低,分别为14.6%和2.3%。
公司对此的解释是毛利率下降和减值,这两个理由基本是这几年房企的通用话术了。2024年,房地产市场销售金额从高峰期的18万亿元降至9万亿元,每家生存下来的房企都在经历“失重” 的考验。对招商蛇口而言,2024这一整年过得有些被动,但主动的选择已经开始启动了。
●无奈
这几年,行业形势巨变,即便活下来的房企过得也很痛苦。作为头部央房企,招商蛇口同样不轻松。
作为一个市场化的央资房企,招商蛇口很多时候需要成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去拼杀,像在2021年上半年,尽管当年实行了集中供地制度,但每家企业在抢地上都不愿处于下风,招商蛇口同样在那时抢下了很多高价地。然而,随着市场在当年下半年急转直下,这些高价地就剩下了减值一个命运。
此外,招商蛇口作为市场化主体只是其中一个定位,同时它还是央企,被赋予了履行一定社会责任的职能。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民营房企纷纷爆雷,土地市场只能靠央国资房企和地方城投支撑,其中招商蛇口也是一支重要力量,这种行为实际是为地方经济分担压力。但随时市场不断深度下探,2021年之后拿的地块也不得不做减值处理。
上述两种原因,导致我们现在看到,这几年招商蛇口一直在大额减值。其实,这也是当下所有房企都面临的问题,区别在于,有的房企一直在最大程度地隐匿存货减值带来的利润吞噬,比如拖延减值、高估货值等,而有的选择了直面风雨。招商蛇口属于后者。公开数据显示,2022—2024这三年,招商蛇口的存货减值分别高达51亿、23亿和45亿。
不过,减值完的存货可能还有隐患。2024年年报显示,大部分存货减值都来自已完工开发产品。这说明了,过去几年拿的一些地块,一直到开发出成品都很难去化。
上图来源于招商蛇口2024年年报
对于这些库存,有一个不太乐观的信号。随着国家正式推出“好房子”标准,从当下开始建造的新房,无论是建筑质量还是起居舒适度都会站在一个新起点上。如果市场不能顺利企稳回升,过去开发的成品现房未来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是被地方政府低价收储为保障房或安置房,要么是以较大折扣市场化处理掉这些房子。无论怎么选择,对招商蛇口来说,都预示着存货减值之路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2024年,拖累公司业绩的除了资产减值,还有一大项是信用减值。年报数据显示,这一项减值为16亿。鹰觅君查询公开数据发现,信用减值是在2021年突然增加的,当年数据为11亿,此后几年只是偶有回落,大部分年份数额都很大。鹰觅君查询2024年年报显示,这些减值主要来自于其他应收款,即来自合作伙伴和合联营企业的借款。
上图来源于招商蛇口2024年年报
过去几年,行业爆雷潮主要冲击的是民营企业,但它们在常规年份通常与国央企同行有合作,爆雷后在合作项目里向后者借的款项就成了坏账。行业的风雨,谁都躲闪不及。不过,这部分减值几年内会逐步出清。
可以看到,招商蛇口在2024年光减值这一项就高达60亿。在房地产微利或亏损时代,毛利率全都断崖式下跌,任一房企想凭开发业务拿出光鲜的业绩谈何容易。
●幸运
2024年,和有的年份一样,非经常性损益还是拉了一把招商蛇口的业绩。年报信息显示,2024年招商蛇口的非经常性损益高达16亿。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有9.4亿来自于卖资产的操作。
2024年,公司将手里的两处租赁资产卖给了公募REITS,净赚9.4亿,占净利润的18%。这两处资产,一处是太子湾人才公寓一期;另一处是招商桃花园五期的林下项目住房。公告说,整个交易是一笔关联交易。言简意赅地说,就是招商蛇口将两处资产卖给了招商系金融机构发起的REITS基金。
招商蛇口已经不止一次通过关联交易赚取非经常损益了。2020年也是突出的一年。年报信息显示,当年招商蛇口将两家公司卖给了招商系金融机构,净赚了38亿非经常性损益,占到了当年净利润的22%。2024年的这笔关联交易收益,占到了净利润的18%。
●里子
过去多年来,招商蛇口表现出了很大的抱负,也提出了美好的愿景,PPC模式就是一个,即前港-中区-后城模式,核心定位是城市和园区综合开发运营服务商。但这个喊了多年的模式最终虎头蛇尾,现在没了说法。
目前,公司公开表述只有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是开发业务、资产运营和物业服务。从营收结构上来看,地产开发仍然是最核心的主业,营收占比高达87%,资产运营营收只占4%,目前还看不到第二条增长曲线的存在。
2023年,招商蛇口重新出发,提出了“追求综合实力的做大做强、锚定行业五强”的目标,并强调“五强”不是唯规模论。该评价体系包括了盈利性、转型发展指标、运营效率、成长性指标、规模性指标、稳健性指标以及社会责任等。
跟之前空中楼阁式的PPC模式比,“五强”目标要务实得多。
2024年,公司的销售战绩表现不错,实现签约销售金额 2193亿元,顺利晋级行业TOP5。公司在西安、长沙、合肥、南通、徐州等五城销售金额排名位居第一,在南京、上海、深圳、苏州、成都、重庆、佛山、厦门、温州等九城进入当地销售排名前五。
在冲击行业五强的总目标里,现在看只有销售规模达标了。2024年是公司提出“五强”目标的第一年,实际在盈利质量上,招商蛇口依然存在不小的进步空间。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投资收益高达39亿,这其中,有12.2亿来自股权交易重估收入,占到了净利润总额的29%,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的49%。鹰觅君查询发现,在这一项上产生如此之高的收益,在公司历史上是头一次出现。
从2019年到2024年,历年年报数据显示,这一项收入分别为:4200万、3.2亿、408万、212万、245万和12.2亿。2024年的12.2亿是一个“登峰造极”的数值。
上图来源于招商蛇口2024年年报
这项收入的实质,是公司在收购参股公司过程中,自己原来股份的增值部分,是按照公允价值来计算的。在上市公司财务处理上,只要涉及公允价值估值,通常容易带上人为的主观因素。按照这项收入的性质,应该算作非经常性损益,毕竟没有实业公司天天靠收购股权来赚钱,但在实操中这项收入通常不会这么归属,这就极易掩盖公司真实的盈利能力。
因为这部分收入不带来一分钱现金流,却算入了整体利润总额里,所以数额越大,后期分红现金流损失越严重。实际上,这就是一个面子和里子的关系,面子越风光,里子越抽搐。
招商蛇口在2024年出现的这笔12.2亿的收入,占净利润总额的比重高达29%。如果公司为实现“前五”目标,未来持续产生这类巨额收入,恐怕会不能服众。
●变化
这几年行业重新洗牌,央国企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各家都需要面对不同的课题。招商蛇口的“大脑们”估计也有反思,然后变化在2024年开始了——公司主动缩表了。
2024年,招商蛇口的拿地投入锐减。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全年只拿了26块,权益投资335亿;而在2023年,公司拿地总计55块,权益投资867亿。和2023年相比,拿地数目减少了53%,投资缩了61%,呈现出了快速收缩的态势。
长期股权投资显示了同样步调。年报数据显示,公司这一项缩减了4.5%,从2023年末的801亿,减少到了2024年末的765亿;投资布局也在收缩,公司已经从2020年之前的70城逐渐聚焦到30城,直到2024年的核心10城。
此外,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总资产减少了5.3%,总负债减少了6.3%,净资产减少了3.4%;员工人数同比减少了3000人,幅度为6%;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总报酬降幅约51%。
这些变化全是招商蛇口的主动调整。在2024年年报里,公司提出要“全面打造‘堡垒式’的资产负债表及‘棉袄式’的现金流量表”。文学化的修辞手法出现在一家央企年报中,瞬间让这家公司的形象和意图灵动了起来。
收缩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数据显示,公司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320 亿元,期末货币资金余额达 1004亿元。公司报告期末,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是 62%、净负债率 56%、现金短债比1.6倍,“三道红线”都是超规格满足。
主动缩表或许不一定是明智之选。但实际上,现在依然没人敢笃定房地产市场能复苏到什么程度。一方面,当下全国热门城市的土拍市场正疯狂掀起新一轮“地王潮”,黄金时代的名场面再度鸳梦重温。但是前不久,高盛刚发布了一份报告,预测国内楼市的调整期将是一场持久战,直至2027年才方显曙光,现在房价下跌过程还没过半。这两种极端方向上的碰撞,反映出市场的莫测难料。当下已经有业内人士发问,下一轮被撂在海滩上的会是谁?
2024年,招商蛇口主动缩表,表达了对财务安全性的格外重视。如果放在一个市场方向尚不明朗的语境下,“缩表”应该是一个中性词。招商蛇口在求变。
与作者爆料交流可加微信:lidongjie14725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