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终于公布了2024年的成绩单了,这是以辛杰为代表的国资全面接管万科后的第一份成绩单。

年度亏损近500亿元,成为A股市场已披露2024年报亏损额最大的上市公司。

在财报的第二节《致股东》里面,万科表示2024年是万科异常艰难的一年,面临多重风险挑战。

但表示在遭遇困难之时,万科获得了多方积极支持,万科相信,在各方支持和政策持续稳定的信号之下,万科一定能够走出低谷,迎来转机。

NO. 1|壹

2024年是万科成立的40年,也是万科上市的第33年,万科在2024年实现营收入3431.8亿,同比下降了26.32%。

细分来看,主营房地产开发业务,万科营收是3010亿元,物业服务是331亿元,其他业务是90.15亿元。

以上三大业务营收,单拎出来个个都是行业扛把子,但合在一起却是冰火两重天。

归母净利润自2020年达到顶峰的415.2亿之后,几年间持续下滑,2023年还保持了121.6亿,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变成了-494.78亿。

在2018年郁亮喊出那句“活下去”之后,万科在后续的多年中始终稳居拿地行业前列,其中2018-2021四年拿地总金额有三年排行业第一,四年每年拿地花销都在1000亿以上。

直到2022、2023年拿地金额下滑至500亿左右,分别是496亿,463亿。

而拿到的这些地有相当多的是高价获取的,毛利率这些年不断下滑,从2007年巅峰期的毛利率42%到2024年跌到9.53%,再扣掉税费、资金利息、管理费,最终净利润来到负数。

这就好比辛辛苦苦盖了栋豪宅,结果发现面粉比面包还贵。

这里举例万科在天津的一个项目—万科天津翡翠大道,2016年万科大手一挥,以楼面价21000多拿下天津西青伍庄板块2宗地。

项目2018年开盘,当时成交均价在3万+/㎡,到了2021年,项目销售价来到了2万/㎡,而到了2024年,项目售价只有1.2万/㎡。

对比当时的拿地时的楼面价,万科在后面的5年中是越卖越亏!

NO. 2|贰

新增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和信用减值,2024年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81.4亿,这相当于把未来三年的利润提前“埋了”。

另外信用减值264亿,两者合计335亿,占到总亏损的68%。信用减值损失主要来自于其他应收款,2024年末,万科其他应收款高达2214亿,当年计提减值损失281亿。

为了更快回笼资金,万科对大宗资产交易和股权处置都采取了打折处理,这加大了亏损。

存货在贬值,大众在亏本甩卖,投资又翻车,借出去的钱还收不回来,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交付情况方面,去年万科交付了327个项目,合计18.2万套房子,保交楼是底线,但这份底线的背后是万科交付水准及交付质量的直线下降,这也间接影响了万科去库存的压力。

当然,万科并没有躺平,在转型的道路上还是做了大篇幅的介绍。

比如万物云2024年新获取了405个住宅服务项目,实现营业收入363.8亿;

长租公寓管理规模达26万间,出租率95%,有不少大厂的稳定客户;

REITs也玩得很溜,消费REITs募了30多个亿,物流仓储业务、酒店业务都发展很好。

但很可惜,以上这些在主营业务以外的业务看起来都很不错,但实际能给万科贡献的总营收占比加起来还不到15%,这显然与卖房亏出的大窟窿相庭径远。

这好比万科是一艘船,这船现在在漏水,船上的人拼命往外舀水,但船上人舀水的速度始终赶不上漏进来的水。

NO. 3|叁

万科能不能活下去呢?最大的山,依然是债务问题。

目前万科账上躺着880亿现金,深铁在不久前又通过各种方式输血了70亿。

有了大股东的鼎力支持,万科把一季度到期的公开债务全部兑付了,说明自救措施还是卓有成效的。

截至2024年末,万科总资产12862.6亿元,总负债9474.05亿元,净资产3388.5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3.66%。

债务结构方面,万科以流动负债为主,占总负债比76%,其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合计有1620.19亿,现金短债比为0.54,万科的资金链压力,可想而知。

在万科发布年报之后,万科的股票变现的情绪稳定,亏是意料之中的,老老实实的亏损、认栽,总比之前的同行们粉饰财报要好。

毕竟换人了,一切是非过错都摊开了说,接任者也不需要替前任背锅。

与股价不同,万科美元债价格持续探底,2029年到期的美元债价格已跌至面值的58.7美分,创近两个月新低。

市场对万科长期偿债能力的质疑,折射出投资者对其转型故事的信任危机——

若不能将长租公寓、REITs等新业务转化为真金白银,仅靠国资输血恐难解流动性困局。

在万科公布财报之后,还发出了一则公告:因工作调整原因,刘肖申请辞去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等职务。刘肖辞去上述职务后,仍在公司工作,联系战略投资业务。

辞去了职务,还留在公司?什么情况?看这里--

NO. 4|肆

总之,万科这份年报是一份典型的行业转型样本,就模式崩塌,新模式未稳,国资背书能够暂时的续命,但真正破局,还得看长租公寓跟REISs这些新故事能不能变成真金白银。

现在的人也都是很精明的,你光喊口号没用,你的故事讲的再好听也没用,得有真本事,真本事不能独当一面的话,那你还是在泥潭里打滚。

或许正如《致股东》所说:“相信在各方支持下,万科一定能走出低谷。”

但问题是,当行业从“规模竞赛”转向“生存游戏”,这个曾经的地产龙头撞上了中年危机,还能不能找回当时年轻的那股劲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