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辽沈战役中,坐镇在沈阳的国民党东北剿总司令员卫立煌收到了前线一则则“失利”的战报,心中万分焦急,在不久之前,他已经跟蒋介石提议过,让廖耀湘的西进兵团撤到沈阳来,可是蒋介石对他破口大骂,说他是不敢打仗,对于蒋介石的偏激态度,卫立煌心中无奈。
卫立煌本以为在沈阳就能“稳坐钓鱼台”,虽然国民党在东北的局势全面糜烂,但卫立煌总认为自己还是安全的,可在不久之后,卫立煌的警卫员告诉他:
“司令,有一支解放军的纵队正在往沈阳赶来,根据前线情报,应该是钟伟的12纵”。
听到这个消息,卫立煌大惊失色,此时整个东北打得天翻地覆,竟然有一个解放军的纵队孤军深入沈阳,这是怎么样的牛犊子胆量才做得出来的事,更重要的是,钟伟的十二纵还真的“赌对了”,因为此时的沈阳空虚,卫立煌根本就没有什么兵力在这里面。
也是因为钟伟的这一大胆决定,直接奠定了我军解放的沈阳的基础,而在钟伟率领部队“奇袭”沈阳的过程中,钟伟还出现了兵力不足的情况,但赶巧的是,这个问题随即又被解决了。
钟伟将军作为第四野战军中的“猛将”,打仗一直都不按套路出牌。
比如1947年的“大房身战斗”,钟伟就是多次“抗命”。
1947年3月初,钟伟带领二纵5师接到了林彪的命令配合1纵打击国民党的新一军,这一任务并不是他梦寐以求的“硬仗”,反倒让他心生不满。
因为钟伟判断过,五师负责这个任务,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当钟伟带领部队来到靠山屯附近时,他发现敌军已经在那里布下了阵地,这里敌人数量虽然不是很大,只有两个营,但钟伟却认为这个位置非常关键,如果能拿下敌人这两个营,后续就没有作战隐患。
所以钟伟决定先击败这一股敌人。
钟伟的抗命很快迎来了考验,当他成功击溃敌人的一个营时,敌人的另一个营趁机撤退,向靠山屯的其他敌人会合。
也是在这个胶着的时候,林彪迫切要求他向大房身进发,双重的压力下,钟伟的决定却完全没有动摇。
他决定继续坚持,先解决靠山屯的敌人,直到彻底消灭它们为止。
他立刻指挥部队发起猛烈进攻,迅速逼近敌人核心阵地,就在他即将取得决定性胜利时,林彪再次发来电令,命令他执行总部的战略。
可钟伟依旧固执己见,回电告诉林彪:
“先把这支敌军剿灭,随后再做其他安排”。
这时,林彪的耐心也几乎达到了极限。
他第三次命令钟伟迅速赶往大房身。
但钟伟依旧不为所动,他坚持要通过自己解决敌人,调动敌人其他主力部队,最终将敌人引导至他的围剿圈内。
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敌人的主力部队,88师和87师的支援力量已经抵达,5师很快面临被包围的危险。
从地图上来看,钟伟是以一己之力把自己“放进了包围圈”,但是,林彪作为一个优秀的指挥员,看出的钟伟的想法,当钟伟坚持了几天后,林彪终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
为了支持钟伟,他决定改变原先的战略部署,将1、2、6纵调往靠山屯,配合5师一起歼灭敌军,并将对大房身的敌人转为监视。
这一调整,直接将局势带向了胜利的轨道。
钟伟和他的5师继续与敌军鏖战,最终全歼了这股敌人1300余人。
与此同时,1、2、6纵也如期合围并消灭了敌88、87师。
东北民主联军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任务结果。
在这场战斗结束之后,钟伟并没有受到处分,虽然林彪没有给予他什么太多的奖励,这也算是功过相抵了,但林彪对他的欣赏以及重视是掩饰不住的。
时间来到了1948年的年初,此时的东北野战军已经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在兵力溢出的情况下,林彪决定组建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
在考虑副司令员人选时,林彪自然想到了钟伟。
然而,令林彪惊讶的是,钟伟并不愿意担任副职。
“副职没意思”。
钟伟直言不讳地回应道。
“你要是觉得我行,就让我当司令员。要不然,我还是做我的师长吧。我宁做鸡头,不做牛尾。”
钟伟的“牛脾气”最终还是让林彪服气了,就这样,钟伟担任了东北野战军12纵队的司令员,在1948年的2月建立了12纵队之后,钟伟一直都想打一场战斗来证明自己有资格担任纵队司令,可是却没有这样的机会。
一直等到辽沈战役的时候,在1948年的10月,钟伟一下子收到了两个命令,一个是中央军委的命令,另一个是东北野战军司令部的命令。
钟伟站在浑河岸边,面对两个截然不同的命令,却没有丝毫迟疑。
他的心里早已看透了战局的关键,沈阳,那个历史悠久且战略重要的大城市。
中央军委和东北野战军司令部给予他的任务分别是:
一方面,他需要拦阻沈阳之敌向营口撤退。
另一方面,他又需要在巨流河上阻击廖耀湘兵团的退沈阳。
不管是哪一个命令,钟伟认为都没有直达本质,因为他在前线,他最清楚沈阳的情况,所以钟伟在深思熟虑之后,赫然做出一个大胆决定,那就是违背中央军委和东北野战军司令部的命令。
这两个任务,钟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忽视,他高声下令:
“命令部队过河!向沈阳进军”。
钟伟选择这样做,是因为他知道,东野和中央军委的命令,虽然看似两条对立的路线,却并不真正适合眼前的局势。
特别是在海城,钟伟的独立师根本没有遇到敌情,军委的任务基本上是虚设。
而沈阳的守敌,却还盘踞在城市里,廖耀湘兵团如果想从巨流河撤退,必须过那座宽阔且深的河流桥。
钟伟敏锐地意识到,如果将一支部队驻守在巨流河口,随时炸掉那座桥,廖耀湘兵团的退路便被切断。
而且,他已经看到了沈阳防线的空隙,敌人正处在慌乱的状态中,守军并不如想象中的坚固。
钟伟的思维极为清晰,他不为命令所拘束,深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于是,他下令部队直接穿过浑河,攻向沈阳,而不是如东野命令的那样,围堵营口。
他的计划也充满了大胆的自信:让敌人认为自己没了退路,进而扰乱敌人的阵脚,创造出主动进攻的机会。
“这两个箩筐摆在我们面前,为什么不直接放手一搏”?
钟伟自信满满地说道。
“如果我单纯去拦阻敌人撤退,不如直接深入沈阳,拖住敌人,破坏他们的退路。敌人现在正处在恐慌状态,阵脚混乱,我完全可以以少胜多”。
钟伟的决策显然不符合常规战术,甚至是“抗命”之举。
但他凭借对战局的深刻洞察,做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选择。
幸运的是,他的部队进展迅速,几乎是捷足先登,在沈阳守军毫无预料的情况下,打破了敌人的防线。
这也是卫立煌感到震惊的根本原因。
只不过,钟伟的胆量和部队的兵力,始终不是绝对协调的,即便是在钟伟心里确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但他仍然面临着兵力不足的问题。
兵力不足所造成的危害不可估量,轻则作战失利,重则被敌人反败为胜。
手头上的兵力不足,这种情况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解决的,就在钟伟犹豫要怎么办的时候,正巧,钟伟所在的地区经过了2纵队的第5师13团,这支部队本来奉命前往营口,钟伟一看是自己的老部队,立即把他们拦了下来。
钟伟对他们说道:
“你们不能去了,留下来和我一起攻打小郭庄!”
钟伟果断地下令。尽管这名团长张峰担心违反命令,但钟伟拍胸脯保证:
“留下来,一切我担着。”
这决定让钟伟迎来了关键的转机。两支部队会合后,迅速突破了敌人的外围阵地,一路推进,最终成功抵达沈阳,给敌人制造了极大的压力。
12纵孤军深入,锁住了沈阳的防线,为接下来的围歼作出了巨大贡献。
当沈阳的守军听到钟伟的部队已经逼近时,他们几乎难以相信。
卫立煌l听到这个消息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小小的纵队司令,带着区区一两万兵力,竟然敢直扑沈阳这样的大城市。
他简直不敢想象,钟伟这一举动意味着什么。
在他心里,沈阳是坚不可摧的堡垒,而钟伟居然敢孤军深入,简直拿他当了儿戏。
但卫立煌自己随后也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面对钟伟果断的进攻,沈阳的守军毫无准备,阵地松动,士气低迷,简直无力应对。
林彪也被钟伟这一举动震撼到了。他对钟伟的“抗命”并没有过多批评,也没有像以往一样责怪他不听命令,反而对他这种独特的战术给予了默许与赞赏。
他并未批评钟伟的冒险,而是直接命令1纵和2纵迅速增援沈阳,配合12纵进行围歼敌人。
钟伟的这一系列决策,再一次让他展现了超凡的军事才能。
他不仅洞察了敌人的心理,还准确捕捉到了敌人防线的薄弱环节。面对沈阳的防线,钟伟如猎豹一般迅速扑向目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破了敌人的防御,直接威胁到敌人的心脏。
11月1日,12纵成功占领铁西区,国民党王牌军207师被全歼。
这一战,彻底打破了沈阳防线,为接下来的东北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钟伟也成为了解放沈阳战斗的最关键人物,而他在这一战之中的表现,可以说是令人“赞叹不已”,他的这种胆量和果断,也难怪林彪对他又爱又恨,这位脾气耿直,眼光毒辣的将军,也在战场上证明了他自己,证明了他有担任纵队司令员的资格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