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记者 张雅倩)“孤桐师座尊前,驳议文发布后,昨(三十日)在光明报得一反响,即有金姓人两函为夏五散怀耳,然阮推重砖刻……”在3月23日至30日由南京经典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金陵四老”书画精品拍卖会预展上,一封由著名学者、书法家高二适亲笔写给恩师章士钊的信札《致孤桐师》,首次与广大观众见面。
展馆中的《致孤桐师》
《致孤桐师》长97.5cm,宽24cm,黄色的纸本手卷上,笔墨飞动,流露高二适深陷漩涡中的复杂心情。站在这幅手卷前,高二适女儿高可可久久停留。“很难得,很珍贵。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封信。”高可可说,父亲作为读书人很正直,面对学术不随人俯仰,心里有话不能不说出来。
《致孤桐师》写于1965年,当时的高可可还在读高中。她记得,当年父亲很少说话,回到家就进入书房,基本深夜才出来。子女能感受到笼罩在家里的沉闷气氛,也很少去打扰他。
高可可(中)参观预展
1965年,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在《文物》杂志上发表《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提出“《兰亭序》从内容和书法都是伪作,世人被误导上千年”的论点。高二适经过反复考古认证,第一个提出反驳,并在当年的《光明日报》上以《〈兰亭序〉真伪驳议》一文发出反对之声。一石激起千层浪,文章发出一周左右,针对高二适的驳斥铺天盖地而来,高二适一面承受着压力,一面撰文继续辩驳,无奈《光明日报》予以退稿处理。
愤懑之余,高二适写信给老师章士钊表达苦闷并求助。章士钊接信后,迅速将文章转呈毛泽东,并附信强调:“此乃关乎文化传承之大事。”毛泽东批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最终促成《〈兰亭序〉真伪驳议》发表,引发全国热议。“兰亭论辩”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致孤桐师》
“在那个特殊年代,文人基本不敢发出质疑声音。所以《兰亭序》争论事件中,高二适可谓一个勇士,他面临很大的风险挺身而出,在没有任何背景和支持的情况下一个人去挑战权威。”南京经典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赟说,“这幅作品应该是从章士钊处流通到市场上的,我们从委托方那里征集过来。它的出现,丰富了《兰亭序》争论事件的历史细节,展现了高二适捍卫学术真理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