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操作无人机开展“一喷多防”作业。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袁国豪 摄
春日永城,微风和煦。近日,在永城市大王集镇刘老家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麦田上,返青期的健壮麦株苍翠欲滴,蕴蓄着“喜看稻菽千重浪”的醉人景象。
在田间,永城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韩海军等农技专家正在指导汉农精耕(永城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王集项目区工作人员开展“一喷多防”作业。在农技专家指导下,飞防人员卸下植保无人机,依次检查、调试、配药、入桶,前期工作有序进行。
“3、2、1,起飞,定位,喷洒药水……”该项目区农保员王勇发出指令,4架植保无人机次第腾空而起,精准高效地为小麦披上了健康“外衣”。王勇介绍,单台植保无人机每次可携带60公斤药液,每小时作业100亩,效率是人工作业的20倍。4架无人机同时作业,当天即可完成刘老家村2000余亩麦田的“一喷多防”任务。
“我们根据前期小麦生长情况调查结果,对汉农精耕王集项目区给予了高效低毒杀虫杀菌药+优质叶面肥混合喷施,视天气情况单独喷施除草剂的建议,确保‘一喷多防’取得实效。”韩海军说,当前气温逐渐回升,永城市小麦正在返青、起身,小麦生产也进入春季田管的关键期,永城市农业农村部门组织植保、农技等技术骨干,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小麦病虫草害发生情况调查监测,为群众科学开展春管提供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在大王集镇石营村的麦田间,永城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张蔷新在勘察苗情墒情后,现场为该村种植户开出小麦春管“良方”:“有几片小麦播期较晚,苗情较差,个体较弱,得赶紧追肥追水,促进形成更多的大分蘖。”
听到张蔷新的建议,石营村党支部书记刘慎勇立马组织种植户准备追肥追水。不多时,水肥便沿着遍布麦田的滴管实现了精准滴灌,“浇水冲肥不用愁,我们村与农业科技服务公司合作,现在建了1100多亩的水肥一体化滴灌装置,省工又省钱。”刘慎勇介绍,该装置利用导航精密精量播种机实现种肥同播和滴管同铺,田间铺设的贴片式滴管如同“毛细血管”,精准将水和肥送达麦苗根部,相较于传统灌溉模式节约水肥30%以上,还可多次收回、多次铺设。
“3月初的雨雪天气,对永城市小麦苗情转化非常有利,小麦苗情长势总体偏好。”张蔷新表示,当前麦田管理的重点是培育壮秆大穗,促穗花发育,减少小花败育,以提高成穗率。
“三分种,七分管”,仲春时节,一项项春管技术指导为小麦提供“生产剂”,让农民群众心里有了底。
“现在正是春管的关键时刻,我们扎在田里,只待苗情需要,便第一时间‘出诊方’。”永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王志锋说,今年立春以来,永城市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全市农技人员持续“零距离”帮扶种麦群众、“一对一”跟踪服务种粮大户,现场指导何时浇水施药、怎么除草追肥,手把手教农民科学种地……一批批农技人员已经为全市180万亩小麦提供了春管技术指导。
近来,永城市农业农村局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把抓好春季麦田管理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指导工作专班,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多举措加大春季麦田管理宣传,全面加强病虫草害监测,持续开展农技人员送服务、送技术下乡等一系列活动,指导发动全市迅速掀起春季麦田管理高潮。
“当前正是小麦春管的‘冲刺’阶段,永城市农业农村局将紧紧抓住这个关键时期,结合小麦春管各个环节,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和政策服务,最大限度确保小麦安全生产、颗粒归仓,夯实夏粮丰收基础。”王志锋如是说。
来源:商丘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