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 播 艺 术,播 种 幸 福 。
国内、外艺术名家 | 艺术品收藏 | 文学 | 音乐 | 视觉
有人说:
世间至美之物,莫过于女子与文字。
文字,是女子情感的流露;文字,是女子心灵的拓展;
文字,是女子思想的传递;文字,是女子尘世的印记。
回望悠悠五千年历史长河,才女辈出,不胜枚举。她们中,有的走出深宫,展现非凡才智,不让须眉;有的幽居闺阁,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女子之貌美,仅能闪耀一时,谁能抵挡岁月流转,红颜渐老?唯有那蕴含深深书卷气,温婉娴静之美,方如陈年美酒,愈久愈香。
词国俊杰:李清照
在闺阁之中,她虽饱览群书,才华横溢,却无奈受限于封建礼法的重重束缚,纵有满腹才华,也难以广泛流传于世间,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她性情多愁善感,容颜清丽娟秀,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她经历过儿女情长的温馨,也承受过家国荣辱的变迁,一生中既有幸福美好的时光,也有颠沛流离的苦难。
她的词作在浩瀚的宋代词海中虽只是惊鸿一瞥,却在婉约词坛上绽放出璀璨的光芒。她,就是一代才女李清照,其词作永远镌刻在文学的殿堂之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声声慢
名垂千古:蔡文姬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东汉末年名震一时的文学家与书法家,他精通天文数理,深谙音律之妙,更是曹操的挚友与恩师。生长在这样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家庭中,蔡文姬自幼便受到熏陶,不仅博学多才,擅长诗文,而且辩才出众,音律方面也有着极高的造诣。
然而,时逢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蔡文姬不幸被掳至南匈奴,被迫嫁给了身材魁梧的匈奴左贤王,经历了异族异乡异俗的艰辛生活,却也在那里生儿育女。十二年的漫长岁月过后,曹操统一了北方,念及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悉心教诲,不惜重金赎回了蔡文姬。
文姬归汉后,再嫁于董祀,并留下了令人动容的《胡笳十八拍》与《悲愤诗》。《悲愤诗》更是中国诗歌史上首屈一指的自传体五言长篇叙事诗,见证了蔡文姬坎坷而传奇的一生。
天无涯兮地无边,
我心愁兮亦复然。
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
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
——胡笳十八拍
史笔千笔:班昭
她是东汉时期的杰出女性,史学家班彪之女,班超之妹,名唤班昭。她博学多才,才华横溢,嫁给了同郡的曹寿,后世尊称她为“曹大家”。班昭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擅长撰写赋颂,其《东征赋》、《女诫》等作品名扬四海,流传至今。
这位女子,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历史学家——班昭。
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随子乎东征。时孟春之吉日兮,撰良辰而将行。乃举趾而升舆兮,夕予宿乎偃师。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怆悢而怀悲!
——东征赋
多才风雅: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年仅十四岁便因聪慧过人、擅长文辞而深得武则天赏识,被委以掌管宫中制诰的重任,多年间被誉为“巾帼宰相”。
到了唐中宗时期,她被封为昭容,权势愈发显赫,不仅在政坛上占据显要地位,在文坛也同样声名鹊起。她以皇妃的身份,掌管着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展现了非凡的政治才能。期间,她曾提议扩大书馆规模,增设学士职位,并主持风雅之事,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之间,词臣们纷纷聚集在她的门下。《全唐诗》中收录了她的遗诗三十二首,见证了她的文学才华。
然而,在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政变,上官婉儿不幸与韦后一同遇难,香消玉殒。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彩书怨
璇玑绝唱:苏惠
前秦时期,有一位才女名唤苏惠,字若兰,她容貌秀美,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聪慧。三岁便开始学习绘画,四岁便能作诗吟咏,五岁已能抚琴奏乐,九岁时便已掌握了织锦的技艺。刚过十岁,她的绣工便已精湛至极,能描龙绣凤,栩栩如生。
若兰不仅知识渊博,而且仪容端庄秀丽,她性格谦和沉默,不慕荣华显耀。十六岁那年,她随父亲前往法门寺进香,巧遇一位弯弓射鸟的翩翩少年窦滔,两人一见倾心,不久之后便结为夫妻。
若兰擅长属文,是魏晋时期三大才女之一,更是回文诗的集大成者。然而,她传世之作仅有一幅,那便是用不同颜色的丝线绣制而成的织锦《璇玑图》,这件作品不仅展现了她的文学才华,更彰显了她超凡脱俗的艺术造诣。
孤婷毓秀: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中的传奇人物,字洪度,原籍长安(今陕西西安)。
她十六岁时便入了乐籍,曾与韦皋、元稹等名士有过一段段缠绵悱恻的恋情。在恋爱期间,薛涛独具匠心,亲手制作了一种桃红色的小笺,用以书写诗篇,后来这种笺纸被后人仿制,并被誉为“薛涛笺”。
岁月流转,薛涛卸下了满身的哀愁,换上了粗布道衣,以一颗平和的心,坦然接受了年华老去的事实。她一生未曾婚嫁,却享得了高寿,最终在成都望江楼公园留下了她的薛涛墓,让后人缅怀这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友人
道观哀艳:鱼玄机
鱼玄机,姿容绝美,倾国倾城,她天性聪慧,才思如泉涌,酷爱读书,尤喜撰文。大约在十岁时,她便与著名的诗人、词人温庭筠结缘,两人常常吟诗作对,相互切磋。后来,鱼玄机虽出家为尼,但心中对李亿的情愫却未曾稍减,她笔下流淌出许多怀念他的诗篇,字字句句都饱含深情。
鱼玄机孤身一人,在这尘世间漂泊无依,她无奈地发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哀叹,那是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痛苦与绝望。据史书记载,后来因一场意外,她失手打死了婢女绿翘,最终被京兆尹温璋判处死刑,一代才女,就此香消玉殒。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赠邻女
传世佳情:卓文君
卓文君,一位集美丽与智慧于一身的女子,她精通诗文,擅长弹琴,出身于汉临邛的富商之家,卓王孙之孙女,自幼便对音乐有着深厚的情感。可惜的是,年仅十七岁,她便遭遇了人生的变故,在娘家守起了寡。
当辞赋家司马相如落魄归蜀,偶然间在一次宴席上,他以一曲《凤求凰》倾倒了在场所有人,更触动了卓文君那颗久慕其才的心。司马相如的多情与大胆表白,让卓文君一听便心生倾慕,一见钟情。
卓文君怀揣着对爱情的无限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信念,以及那份非同寻常的勇气,毅然决然地在漆黑的夜晚,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逃出卓府,与深爱的司马相如私奔,共同追寻属于他们的自由爱情。
这段夜奔的爱情佳话,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司马相如的才华横溢,卓文君的美貌绝伦,他们当垆卖酒的生活,白头偕老时的偶尔怨叹,以及司马相如所作的《长门赋》、封禅时的遗书,都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白头吟
断肠英女:朱淑真
朱淑真(约1135~约1180),自号幽栖居士,乃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女诗人,其作品数量之丰,为唐宋以来女作家之翘楚。
她祖籍歙州(今安徽歙县一带),《四库全书》则载其为“浙中海宁人”,亦有说法称她为浙江钱塘(即今浙江杭州)人士。朱淑真出身于仕宦家庭,然而她的婚姻并不如意,丈夫只是一名文法小吏,两人志趣迥异,导致夫妻间感情不和。最终,她因长期抑郁而早逝。
据传,朱淑真逝世后,她的父母将其生前的文稿悉数焚毁。关于她的生平事迹,后世所知甚少,且多有争议,难以定论。幸运的是,她的部分诗作得以留存于世,现有《断肠诗集》和《断肠词》传世,这些作品如同劫后余生之珍宝,见证了她的文学才华与不幸人生。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
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
烛龙火树争驰逐。
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忆秦娥
【 国际艺术大观 】
墨魂芳谱:九阕红颜以诗香雕琢青史,千年文脉灼灼不凋!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国际艺术大观》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国际艺术大观 ID:gvi-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