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亭上写着“济南名士多”,但名士和济南的故事,名士在济南留下的足迹,掩埋在历史尘埃中的太多了。
上学的时候非常喜欢这样几个句子:“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甚至常常引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来相互调侃,而这些词句都是辛弃疾写的。
辛弃疾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他的故居就在临港街道四风闸村,今在故居上建有辛弃疾纪念馆。
辛弃疾故居坐北朝南,院落南墙上彩绘的文字和图画,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辛弃疾的诗词。正门为一四柱三门石坊,居中为我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的“辛弃疾故居”匾额;左右石柱上有一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为郭沫若专门为辛弃疾祠所题。
辛弃疾故居为仿宋建筑,共三进院落。进入大门居中是六角碑亭,石碑上是按照铅山辛谱刊载放大刻制的“稼轩公遗像”,石碑之后为高2.8公尺的辛弃疾塑像,头戴儒巾,身披战袍,内穿护甲,腰挎宝剑,昂首挺胸,目视远方,一幅儒将形象跃然而生。
塑像之后,为一排雕檐画廊的仿宋古建筑,居中一栋也是二进院的院门,院内正对着的是“稼轩故里”碑刻,题字龙飞凤舞、遒劲有力,是当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所书。
二进院三间展室,居中为主展室,匾额为郭沫若题的“辛弃疾纪念祠”,展室内以书法、绘画、雕塑、书籍、文物等集中展示了辛弃疾英雄豪迈的一生。
辛弃疾,济南历城人,字幼安,号稼轩,为南宋时期著名的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美誉,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今人大多以辛弃疾为文人,著名的词人,却不知道辛弃疾是起步于草莽,于百万军中杀敌闻名,是典型的文武双全。
辛弃疾出生在金朝入侵时期,金朝统治下赋役繁重,人民不堪其苦,纷纷起义反抗。二十一岁辛弃疾也“鸠众二千”奋起抗击,并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为取得南宋朝廷的支持,辛弃疾劝耿京接受南宋朝廷的领导。
绍兴32年,耿京派辛弃疾前往南京拜见宋高宗,表明义军的态度,但在返回山东的途中,有个叫张国安的叛徒却把耿京给杀了,并投降了金军。辛弃疾大怒,率领五十多个人闯入金营,于五万军中擒获张国安,并安全返回临安。
辛弃疾一战成名,朝野震动,当朝宰相洪迈感慨到“壮声英慨,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
主展室两侧分别为“一代词宗”和“义胆忠魂”展室,以彩绘和雕塑展示辛弃疾了“聚义抗金”、“幼承祖训”、“挑灯看剑”、“壮志不已”、“带湖闲居”等。
济南虽然是辛弃疾出生成长的地方,但由于辛弃疾在23岁时以江阴签判就开始了仕途生涯,之后为官、罢官均在南方,最后在铅(yán)山闲居,病卒于铅山,所以济南并没有太多辛弃疾行走和生活的遗迹记录,反而是江西的铅山有辛弃疾墓和辛弃疾祠等。
作为土生土长的济南人,济南为了纪念这位文武双全的爱国主义词人,许多地名和学校等以稼轩命名,如历城二中有稼轩中学、稼轩学校等,四风闸村北有稼轩文旅城,唐冶有幼安街,济南大明湖公园的辛弃疾纪念馆等。
近年,济南文旅也开始打造“济南二安”的品牌,辛弃疾的故事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济南人和游客的面前。
多年以后,辛弃疾或许再次回归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