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声和笙的极限拉扯,像在玩声音版“你追我赶”,听众忍不住会随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

文 | 王 嫱 摄影 | 茅新麟

3月29日晚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仙乐飘飘、余音绕梁——年近知天命的龚琳娜携手古琴演奏家林晨、笛箫演奏家王华、笙演奏家聂云雷、打击乐演奏家李尚,以全本琴歌《胡笳十八拍》献演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展开了一场千年琴歌与现代演绎的时空对话。


演出前,龚琳娜和古琴艺术传承人林晨一起接受了上海媒体的群访,透露了这个一年只演一场的全本《胡笳十八拍》琴歌音乐会的三个“秘密”。


“秘密”一:“胡笳十八拍”的正确读音是“胡笳十八拍(po)”

在琴歌演唱时,龚琳娜把“拍”(pai)唱成了“po”,她在和媒体沟通时说的也是《胡笳十八拍(po)》。

对此,林晨表示,现代说《胡笳十八拍》,pai或po都可以。但唱歌的时候,过去有入声词,在江南地区,“拍”(pai)就会念成po。这一次龚琳娜演唱时也沿用了po的发音,不仅是对传统咬字的传承,还有就是po更符合音乐的律动,如果几个字都是平声,演唱起来就容易平。po在《胡笳十八拍》的每一段里都能听到这个音,听起来更符合古音也更流畅。


林晨演奏古琴、龚琳娜演唱《胡笳十八拍》,有一种“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感觉

事实上,除了“拍”(po),曲中“兮”等感叹词被唱为“啊”,而“衰”等已作现代读音的字还是按照古韵来演唱。因为明代中晚期出现的《琴适》载有琴歌版本的《胡笳十八拍》。古琴减字谱没有节奏、没有小节,如同“天书”。2023年,龚琳娜与林晨隐居苍山半月,逐句打磨《胡笳十八拍》的唱词与旋律。古琴打谱和琴歌打谱不同,林晨要根据龚琳娜的嗓音特色以及人物的情感变化,逐字逐句地琢磨。这也就有了我们现在听到的这个版本。

“秘密”二:一年只演一场是因为“受众太小”

至于2023年以来,为何全本每年只演一场,龚琳娜坦言是因为“受众太小了”。

众所周知,《胡笳十八拍》被认为是目前存世篇幅最长的琴歌。它是诗,也是歌,传说由东汉才女蔡文姬所作,描绘了她在战乱中被掳的苦痛经历,以及在异国他乡对故土的思念。“十八拍”意味着十八个乐章,全曲40分钟,极少有人能把它完整唱完。

“和现在的流行音乐比,它非常空灵和安静。其实这种声音很难听到。”龚琳娜表示,即便很少有人把《胡笳十八拍》完整唱完,“我们还要坚持传承和传唱,但市场比较小,所以保持在每年一场的节奏,让它传下去”。


演出前龚琳娜还担心“太小众”,《胡笳十八拍》全本琴歌音乐会在上海受到观众的空前欢迎

“秘密”三:今年到上海演出,是对这里有一种情缘

当被问及为什么每年只演一场的《胡笳十八拍》全本今年选择到上海演出,龚琳娜透露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东方艺术中心热情地邀请我们。今年其实有很多地方都邀请我们,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特别热情和主动,我觉得这样的契合度很高。另一个原因是林晨的父亲林友仁曾经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古琴教授,所以上海和林家也有一定的渊源。所以这一次演出,也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龚琳娜在东方艺术中心表演时与观众现场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上海站演出延续了专辑《叙事琴歌:胡笳十八拍》的精华,并新增《阳关三叠》《黄莺吟》《平沙落雁》等琴歌经典。龚琳娜以方言吟唱、声腔韵脚与古琴“走手音”深度融合,实现“人琴合一”的境界。例如,《阳关三叠》融入贵州方言的婉转跌宕,《凤凰台上忆吹箫》以李清照词意呼应蔡文姬的乱世漂泊。

笔者最喜欢的则是戴子凡吹笙、龚琳娜演唱的《声笙不息》。这首由龚琳娜德国前夫老锣作曲的歌曲,堪称《忐忑》姐妹篇,人声和笙的极限拉扯,像在玩声音版“你追我赶”,听众忍不住会随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



怎么看李嘉诚的暂缓

直击缅甸7.9级强震:高层居民被甩到半空,逃出来后楼就塌了

坐25小时绿皮火车到上海,庞麦郎重回舞台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