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虽然获得胜利,但是整体局势不太明朗,所以我军按照原定计划南撤,打算在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准备再次北伐。
然而,起义部队在抵达潮汕地区,在这里遭到了国军重兵围剿,随后起义军在汤坑地区和敌人展开了激战,一番激战后,我军最终战败,汤坑战役的失败,意味着起义军南征失败,关于这场战役的失败,肖克上将曾经表示:“汤坑一战,是南昌起义部队从胜利到失败的转折.”
其实,在汤坑战役前,张发奎曾经回忆:“叶挺扣押了二十四师七十一团团长欧震与七十团团长古勋铭,一路往广东撤退途中,这两位团长都处于拘禁状态。叶挺原可以杀死欧古二人,但出于同情心,他没有下手。”
两人的不稳定,主要是,前有粤军第10师蔡廷锴的脱队,后有第四军老军长张发奎(已任第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追击,这让欧震和古勋铭内心出现了变化,两人出现变化后,叶挺也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夺了两人的兵权,将两人调回指挥部,并临时提拔为副师长,并调回指挥部监视,打算观察一段时间,看看他们会不会有所改变,期间叶挺有人建议,除掉两人避免后患,可到最后叶挺还是心软,并没有做出这个决定,也正是因为决定,不仅让欧震在未来的时候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汤坑战役期间,我军正在和薛岳部打得难分难舍的时候,这时候欧震带着地下的一千多人,投降了薛岳,导致原本胶着的战局瞬间崩溃,同时也在20年后,给粟裕造成了巨大麻烦,那么这件事情,究竟怎么回事今天来聊下这个事情。
欧震,广东曲江人,中学毕业后,曾经当过几年老师,在这期间由于痛恨军阀割据导致中国四分五裂,于是他依然放弃了稳定工作进入粤军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进入粤军,历任排长、连长。
1925年,粤军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欧震被编入第4军第12师,在张发奎下面担任上尉参谋,期间曾经参与两次东征,由于在东征中表现出色,被任命为营长。
在这之后,欧震参加了北伐,并在征讨吴佩孚和孙传芳的战斗中有出色发挥,随后欧震被调到叶挺部担任71团团长,由于是叶挺下面的团长,所以叶挺和欧震有战友情,战友情是无数人一辈子不能忘记的感情,所以一些时候,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对自己战友下手。
叶挺的心软,欧震必然是感谢,然而在这背后,更多的时候要为自己利益考虑,这层考虑也导致了欧震临阵投敌,走向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汤坑战役后,欧震加入了薛岳部很快被任命为教导第一师副师长,之后薛岳加入老将集团,随后欧震被编入第一集团军,并在山东执行对张宗昌部扫荡工作,在者之后奉命驻扎在山东,而后老蒋裁军,欧震部队有所缩编,而他也也随着部队缩编被任命为陆军第四师步兵第十旅副旅长。
而这之后,欧震跟随薛岳参加了第五次围剿,之后跟随薛岳追击红军,这期间欧震被国民政府授予少将,随后被授予中将。
抗日战争爆发后,欧震参加了淞沪会战中,淞沪会战的时候,欧震在看到日寇在杭州湾登陆后,国军被迫后撤,局势没办法扭转,在这期间,欧震有感而发写下了《撤退感写》七律一首:
湖上风凄晓月残,长堤远树路漫漫。 三军愤慨心头火,百姓仓皇泪暗弹。 国事已堪长太息,前途莫问几多难。 牺牲本是男儿志,血不空流骨不寒。后来军史学家曾经指出其《七律》中"血不空流骨不寒"的豪情,与后来内战选择形成鲜明对比。
1938 年任第 4 军军长,旋于同年任第 20 集团军总司令兼 32 军军长,次年欧震率部来到长沙,参加了第一次长沙战役,在之后的两次长沙会战,欧震表现十分出色,老长官薛岳对他越发信任,不断给予他机会晋升。
抗日战争结束的时候,欧震已经是第十集团军总司令,整编19军军长,手握重兵。随后,担任绥靖公署主任薛岳将欧震被调到山东战场,和陈老总和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交锋。
面对粟裕,欧震压根不放在眼里,毕竟当年南昌起义的时候,他还是副师长的跟班,那时候他和自己相差级别不知道有多少个级别,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粟裕多次抓住机会,最终成为了华东野战军副司令。
抵达山东后,欧震在陈诚和薛岳的指挥下,率军从苏北奔赴鲁南,打算在这里会一会粟裕老战友。
原本按照薛岳的计划,欧震应该配合李仙洲集团南夹击华东野战军,企图在鲁南战区击败华东野战军,同时拿下山东解放区的首府临沂。
面对来势汹汹的欧震,华东野战军本想以少量兵力牵制李仙洲兵团,然后给予欧震沉重一击,然而欧震十分了解我军打法,所以他让所部兵马齐头并进左右配合衔接,硬是不给华东野战军分割包围的机会,欧震的办法慢但是实用。
因为华东野战军擅长打运动战,不擅长正面决战,所以只有限制了我军这个优势,才能让自己有机会找到华东野战军的破绽,从而让自己给予华东野战军致命一击。
欧震布置,让我华东野战军一时间找不到他的破绽,所以需要尽快找到解决方法,才可以获得战役的胜利。
从欧震的布置来看,他算是粟裕的大麻烦,然而粟裕是一位天才级指挥官,所以他很快根据欧震的布置,来了一个声东击西,集中力量围歼李仙洲。
为了能顺利完成这项安排,我军秘密安排主力北上,留下小股兵力和欧震周旋,然后再给欧震一些甜头,短暂的甜头让欧震觉得自己是不是高估了粟裕这位曾经的战友,随后欧震顺利拿下了临沂,这让他很得意,第一时间给徐州和南京发去了捷报。
临沂战役的胜利,让陈诚和薛岳错误认为自己把握了战场的主动权,随后要求李仙洲火速南下,然而这一举措,导致了李仙洲在莱芜战役惨败,之前的所谓战果,瞬间化作浮云。战地记者记载,欧震得知中计后砸碎茶杯:"竟被当年的炊事兵算计!"
莱芜战役的失败,导致陈诚和薛岳都受到了影响,作为主要一方的欧震受到了老将斥责,在这之后,欧震虽然还手握兵权,但是也变得小心起来,在之后的孟良崮战役后,欧震担任兵团司令,可由于过于小心导致他被陈老总和粟裕再一次击败,这次失败后,欧震彻底没了兵权,转入重庆陆军大学特别班第8期受训。
在这之后,国民党在三大战役失败,接着我军又顺利渡江,国军的局势一天不如一天,在这期间欧震被任命为广州第4编练司令部司令官,同年8月又任广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兼广东省保安司令。
广州解放后,又跟随薛岳来到海南,担任海南防卫副总司令,海南被解放后,欧震逃亡台湾,在台湾期间,欧震彻底失去了兵权,先后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植物。
晚年的时候,欧震十分思想故乡,时常对身边人说::“历史铁则,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国家和平统一,终将到来。”
1969年2月13日,欧震因肺癌在台北病逝,终年70岁,安葬于台北阳明山公墓。去世后欧震被追赠为国民党陆军上将,贴身副官回忆:"将军临终前盯着广东地图,泪水浸湿了枕头。"
欧震当年为了拯救国家,不惜投笔从戎,在这之后他在参加了北伐战争,并立下了功勋,然而在这之后他变成了南昌起义的叛徒,叶挺将军念在战友情,并没有处决欧震,而这也让他选择了一条不一样道路,之后他在抗日战争中有出色的发挥,然而在内战的时候被陈老总和粟裕在山东战场击败。
山东战场失败后,欧震基本退出了一线,虽然如此,他的一生也足够辉煌,毕竟见证了中国近代史无数重要时刻。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