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新疆林业科学院获悉:未来3年,新疆将围绕肉苁蓉产业开展科技攻关,将实现肉苁蓉鲜品平均亩产从80公斤提升至200公斤,推动机械化率从20%左右提升至70%,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
自治区重点研发任务“新疆肉苁蓉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由新疆林业科学院牵头,联合新疆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中心、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新疆生命核力高科股份有限公司4家单位,组建41人研发团队,计划通过三年攻关,构建“良种+良法+良机+多品”产业发展体系,促进肉苁蓉产业提质增效。
肉苁蓉作为传统名贵中药材,目前已在新疆形成百万亩种植规模,但也面临种质退化、病虫害高发、机械化率不足、深加工薄弱等制约。随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推进,未来肉苁蓉种植面积将快速增长,产业提质增效需求迫切。
科研人员将围绕肉苁蓉产业种质资源、机械化、深加工、战略研究四大核心方向开展攻关。在种质创新领域,构建新疆肉苁蓉品质评价体系,筛选出肉苁蓉及其寄主植物优良种质资源,实现鲜品平均亩产从80公斤跃升至200公斤。针对机械化短板,研制液体接种剂、升级造林与采收机械,建立“一茬全采”种植新模式,推动机械化率从20%左右提升至70%,破解人工成本高、效率低的难题。在深加工方向,计划开发10款以上保健食品、化妆品及普通食品,延伸产业链条。在产业战略研究方面,探索肉苁蓉全产业链优化路径与政策创新。
新疆沙区面积广阔,具有发展肉苁蓉产业的良好基础。目前,新疆年产肉苁蓉干品1万余吨,占全国年产量的80%以上,形成了环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及准噶尔盆地沙区的3个集中连片产区,对当地农牧民增收贡献巨大。
“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打通肉苁蓉种植、加工、市场全链条,既为沙区群众开辟致富新路,又为荒漠化防治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预计可带动数万名农牧民就业,形成特色沙产业与生态建设协同发展的新疆样板。”项目联合攻关组负责人刘永萍说。(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