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四铺镇,暖阳铺满田野,处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春耕景象。这里不仅有隆平育种基地这颗种业“明珠”,还有约10万亩的高标准农田,是濉溪县全力打造育种大县的核心区域。在这繁忙春耕的背后,“电引擎”默默守护着“种子芯片”活力迸发。
濉溪县供电公司皖美党员服务队帮助种植户检查灌溉设备。储运涛摄
清晨,薄雾尚未散尽,濉溪县供电公司四铺供电所党员服务队就已经来到了四铺镇五铺村的隆平育种基地。“春季是育种的关键时期,电力供应不容有失。” 四铺供电所所长陈朝阳一边说着,一边带领服务队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当天,他们的任务是对基地供电的35千伏郝家沟变电站10千伏五铺123线路进行全方位 “体检”。
作为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核心区,濉溪县今春小麦种植面积达180万亩,其中四铺镇的高标准农田承担着国家级小麦制种任务。在濉溪县四铺镇洪南村,淮北市双收种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200亩,集小麦育种培育、繁殖、推广一体化。之前,农场负责人黄岩在“网上国网”申请农用电办理业务。濉溪县供电公司为企业灌溉用电开辟绿色通道,采用带电作业的方式为新建的专用变压器接火。现如今,该地小麦灌溉全部采用智能喷洒喷灌机,抽调河流水到水渠,通过泵站提水灌溉,灌溉成本比柴油年均节约三四万元。该公司厂区内两条全电育种、烘干双自动生产流水线,年育种2000万公斤,创收200多万元。“现在日均用电量较常规农田增长5倍,供电公司安装了智能监测终端。给我们提供用能分析,优化基地灌溉时段,电费支出同比下降12%。”企业负责人黄岩说。
濉溪县供电公司皖美党员服务队帮助种育种实验室检查育种设备用电情况。储运涛摄
走进四铺镇五铺村隆平育种基地,现代化的种子培育工作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这里完成 “小田变大田” 改造后,基地内智能化灌溉系统、自动化农药喷洒设施等一应俱全,这些设备的稳定运转,完全依赖于可靠的电力供应。服务队队员沿着田边供电线路,借助红外测温仪和无人机,对线路接头、刀闸等关键部位进行测温,及时排查过热隐患,快速掌握线路整体状况。“我们建立了24小时春耕用电响应机制,23支党员服务队驻点包保。”濉溪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关亚飞介绍,通过无人机巡检+人工特巡的“空地协同”模式,已完成全县11个乡镇的用电设施“体检”,发放安全用电手册1.2万份,处理农户用电诉求63件,满意率达100%。
濉溪县供电公司皖美党员服务队在了解育种企业用电需求。储运涛摄
近年来,国网濉溪县供电公司加速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针对濉溪县高标准农田扩建、建设育种大县的农业生产特点和用电需求。截至去年,濉溪县供电公司完成农网项目投资130余项,总投资1.567亿元,实现农网综合电压合格率99.888%,为农业生产提供坚强的电力基础。2023年起,针对农业生产、农业灌溉用电 “季节性、流动性、共用性” 的特点,濉溪县供电公司创新利用 “物联网+云平台”5G技术,推出“一点安装、多户使用、即扫即用” 的智慧共享灌溉新技术。截至目前,濉溪县供电公司已在四铺镇、五沟镇等高标准农田,完成智慧扫码排灌设备安装200余处,可实现10万余亩农田有效灌溉,小麦良种亩均产量提高200斤左右。
随着智慧电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濉溪县春耕生产正焕发新动能。截至4月上旬,全县已完成春灌面积157万亩,无人机植保作业覆盖率超75%,预计今年小麦制种量将突破1.3亿公斤。
下一步,濉溪县供电公司将持续深化“电力+农业”服务模式,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供电服务体系,全力保障粮食安全,赋能乡村振兴,让智慧电能润泽希望的田野,为濉溪县打造育种大县贡献力量。(王惠敏 董其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