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以“践行‘两山’理论,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2025北京平谷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讨会在金海湖畔开幕。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平谷区将聚焦生态产品价值评估评价、储备保护、交易转化、激励补偿四大机制建设,构建生态产权交易平台和“生态银行”模式,携手北京经开区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加速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平谷模式”。
驱车驶入平谷区山东庄镇鱼子山村的路上,不少路人都会忍不住在一处树上“穿”着毛衣、墙上画着彩绘的地方停下来歇歇脚。这里有一处小而精的京郊艺术新空间,是由一处闲置变电站改造而来。600多平方米的空间包括咖啡馆和美术馆两部分,小院里还摆放着附近村庄拿来寄卖的特色农产品。
小小的电站艺术空间是山东庄镇探索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一种尝试。山东庄镇副镇长辛磊介绍,在艺术和规划的“加持”下,电站所在的鱼子庄村乃至整个山东庄镇都成为游客们喜爱的乡村游目的地,咖啡馆成了网红打卡地,电站内仅农产品寄卖一项去年的销售额就达30余万元,周边的精品民宿在周末及节假日更是常常一房难求。
生态产品价值(VEP)是指某一特定地域内生态产品的市场价值,它的意义在于更好地衡量生态产品对人类健康、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贡献,从而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现场展示了平谷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诸多创新成果,包括18个乡镇街道特色优势、践行“两山”理论的生态成效、现有VEP、EOD项目及后续招商引资需求,生动展示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平谷实践。
平谷区区长狄涛介绍,近年来,平谷区通过碳智慧管理平台精准管控碳排放、“生态桥”工程破解农业废弃物治理难题、“光伏+储能+充换电”绿色物流园区引领低碳转型等创新实践,打造国际桃花节、中国(北京)休闲大会等十大品牌节事活动,推出一批VEP试点,实现GEP年增长23%。
未来,平谷区将聚焦生态产品价值评估评价、储备保护、交易转化、激励补偿四大机制建设,构建生态产权交易平台和“生态银行”模式;推动“生态+”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科技、数智电商与文旅新消费场景,携手北京经开区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全力打造制度、产业、协同“三位一体”的生态价值实现样板,真正实现生态“高颜值”向发展“高质量”跃升。
根据现场发布的《平谷区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平谷将系统构建“三大支撑、四区建设、七大行动”双碳实施体系,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刘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