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迎娶陆小曼之前,陆母提出了两个条件。



陆定夫妇共育有九个子女,可惜多数在幼年或中年夭折,陆小曼作为家中排行第五的女儿,成为唯一的幸存者,自然备受父母的宠溺。

陆小曼自幼接受优质教育,6 岁时进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女子附属小学,13 岁转入北京圣心学堂。

陆小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十六七岁时便已精通英、法两国语言,钢琴弹奏技艺精湛,油画创作也独具水准。曾有外国人到圣心学堂参观,对一幅油画作品赞不绝口,得知是陆小曼的作品后,当场掏出 200 法郎将其买下,这一事件使得陆小曼在学校内外声名远扬。

当时,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向圣心学堂提出推荐一名精通英语和法语、年轻貌美的姑娘前往外交部接待外国使节的请求,陆小曼凭借自身优势脱颖而出。



那时的她才十六七岁,却频繁被外交部邀请参与外宾接待工作,主要负责口头翻译。这份工作极具挑战性,不仅要求她精准传达双方的对话内容,还需要她随机应变,巧妙应对外国人对华人的轻蔑态度。

例如,在一次检阅我国仪仗队时,外国人因仪仗队动作不够整齐,当场口出恶言。陆小曼为维护国家尊严,立刻用恰当且有力的言辞予以回击。

还有一次,在招待外国人观看文艺晚会时,面对他们对演出水平毫不留情的批评,陆小曼毫不示弱,回敬数语,成功压制住洋人的嚣张气焰,为祖国争回了颜面。顾维钧对陆小曼的表现十分满意,曾当着陆定的面,对朋友夸赞道:“陆建三的长相看着并不机灵,可他女儿陆小曼小姐却如此漂亮、聪慧。” 陆定听后,真是哭笑不得。

只是,聪慧如陆小曼,感情也足够波折。



王赓比陆小曼年长几岁,同样出身官宦世家,自幼便接受良好的教育熏陶。他勤奋刻苦,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赴美留学的宝贵机会。在美国,他先后在密西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潜心求学,最终踏入西点军校深造。

1922 年,经人牵线搭桥,陆小曼与王赓得以相识。初次相见,王赓便被陆小曼的美丽与才情深深吸引。

3 月,在众人的声声祝福中,陆小曼与王赓举办了一场盛大奢华至极的婚礼。上海滩各界名流纷纷前来道贺,婚礼的盛况一时成为上海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人们对这对新人充满了羡慕与祝福。

婚后初期,他们也曾度过一段甜蜜温馨的时光。尽管王赓公务繁忙,但只要稍有闲暇,他便会陪伴陆小曼逛街,而陆小曼也会精心为他准备丰盛的晚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赓的事业愈发忙碌。身为军人,他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军事工作中,频繁地出差奔波,参加各类军事会议与高强度的训练。有时,甚至长达数月都无法归家。陆小曼只能独守空闺,家中的寂静与往日社交场合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日子过得愈发清冷孤寂。

陆小曼生性活泼开朗,热衷于社交活动,早已习惯了热闹非凡的生活氛围。如今面对家中的冷冷清清,她的心中难免涌起失落与孤独之感。

有一次,陆小曼精心筹备了一场生日宴会,满心欢喜地邀请了众多亲朋好友。她早早地开始准备,从宴会的布置到菜品的选择,每一个细节都亲力亲为,只为能与丈夫一同度过一个难忘的生日。她满心期待着王赓能在这特殊的日子里陪伴在自己身边,与她一同分享这份喜悦。可是,直到宴会结束,王赓都因公务缠身未能现身。陆小曼望着那为他预留的空荡荡的座位,泪水不由自主地在眼眶中打转。



就在陆小曼感到寂寞无助之时,徐志摩悄然走进了她的世界。

他们一同参与各类文艺沙龙,徐志摩会为陆小曼解读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深邃内涵,陆小曼也会与他分享自己对绘画、音乐独特的见解。

随着交往日益深入,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愈发炽热。然而,此时的陆小曼已然身为人妻。

他们的恋情在社交圈中掀起轩然大波。陆小曼的家人坚决反对她与徐志摩交往,认为此举有违道德伦理,是不被世俗所容的行为。但面对外界的重重阻力,他们并未退缩,依然坚定地选择在一起。



徐志摩为了能与陆小曼长相厮守,饱含深情地写下许多信件,字里行间皆是对她的爱意与决心。在一封信中,他深情地写道:“眉,我恨不得即刻与你一同远走高飞,去往一个无人知晓我们的地方,远离这尘世的纷纷扰扰,只与你相伴,共度余生。”

在痛苦与纠结的双重煎熬下,陆小曼最终下定决心与王赓离婚。1925 年,陆小曼与王赓正式结束了这段仅仅维系了三年的婚姻。离婚后的王赓,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事业中。而陆小曼则与徐志摩携手走到了一起。

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1926 年,在与王赓离婚一年后,陆小曼与徐志摩结婚。然而,陆母起初坚决反对,她与王赓相识的各界人士中,文人学者众多,北大教授胡适便是徐志摩的好友,徐志摩还曾寄居在胡适在北京的家中。



即便在陆小曼与王赓离婚后,徐志摩经常会去探望小曼病情,陆母仍拒绝他的来访,说出的话让徐志摩十分难堪,但他依旧对陆母恭敬孝顺,比起王赓有过之而无不及。

由于陆小曼患病,母亲心疼女儿,且女儿的病情与徐志摩的来访紧密相关,可以说徐志摩是治疗她心病的良医,在现实面前,陆母逐渐态度软化。

这场婚礼来之不易,不仅要取得陆家长辈的同意,还需请大媒说和。胡适作为徐志摩的好友,也是陆母的熟友,担任了大媒。然而,陆母起初对胡适的说媒并不买账,提出了诸多苛刻的条件,如一定要请梁启超证婚,因为梁启超在全国声望极高,曾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又是徐志摩的老师;婚礼要在北京北海公园图书馆的礼堂举行,这在当时是极难办到的事情。好在胡适多方努力,最终满足了陆母的要求,婚礼得以顺利举行。



然而,好景不长。陆小曼奢华的生活习惯使得家庭开支日益庞大。她对昂贵的服饰、化妆品情有独钟,热衷于出入高档场所,享受着众人的追捧与艳羡。家中还雇佣了众多仆人,伺候其日常起居。徐志摩的工资收入虽不算微薄,却在陆小曼这般高昂的花费面前捉襟见肘。为了满足陆小曼的生活需求,徐志摩不得不四处奔波讲学。

有一次,徐志摩看到陆小曼又购置了几件价格不菲的旗袍,忍不住再次提出希望她能节省开支。陆小曼满心委屈地反驳道:“我从小便是如此生活,如今你却这般限制我,难道这就是你给我的爱情?” 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与此同时,陆小曼的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长期出入社交场合,生活作息极不规律,加之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她的身体逐渐变得虚弱不堪。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鸦片,起初只是为了缓解身体的不适与疲惫,却没想到就此染上了鸦片瘾。

1931 年 11 月 19 日,徐志摩搭乘 的飞机不幸失事,他在这场灾难中不幸罹难,年仅 34 岁。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忆姑母陆小曼》

北青网:《徐志摩陆小曼珠联璧合写话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