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州十二景”之万景岑楼
陈时伟
万景山,即四川荣县城西1里的凤栖山。凤栖山突兀而起,主峰孤秀,擎顶蓝天,与南面金碧崖主峰铙钹顶相望,南北岩壁如削,崖下“有高洞曰凤栖洞,明知县熊大辂刻‘洞口桃花’”,壁脚竹树茂盛,房舍掩映;西坡扇形斜下铺陈;东坡峭拔,半山有台地,“山畔有仰高亭,麓为迎恩亭”,无名氏《望景岑楼》诗记:“……山色北来烟树蔼,水流东去大江清。登临最喜康衢静,俯仰犹宜亩畆晴。幸际太平全盛世,桥边车马迓恩荣”,台沿下是陡峭山岩,直入北溪,有寺称古佛,香火繁盛,主殿佛像为唐建弥勒坐像,高5.6米,为县内唯一圆雕石刻佛像,马应祥榜题“绿水西来”;古时山上遍栽茱萸、桃花,景色诱人,唐时建高楼12层,登楼俯城,荣州锦绣,山水环绕,故称“望景楼”,又名“万景楼”。清乾隆县志名“望景岑楼”;嘉庆县志称“万景岑楼”,列入“荣州十二景”。嘉十三年(1808)知县许源重建万景楼,最高层塑吕洞宾像,时县教谕李醇信《九日陪许明府登万景楼》诗有记:“旭川百里古荣州,八景曾标万景楼。风栖山上遗址在,重新佳构赖贤侯……三荣城内如图画,万家烟火掌中看……所愿年年逢令节,同佩茱萸谒吕仙”,惜已不存。
登凤栖山远眺,令人浮想联翩。清刘应蕃《登万景楼》表达登楼览胜愉悦之情:“人烟浮晓阁,山翠落荣梨。欲揽川南胜,何妨再蹑梯。”清知县黄大本登楼作《万景岑楼》,抒发沧桑之感:“山郭登山杖履艰,岑楼遗迹费跻攀。遥瞻云树迷三楚,近接氓峨控百蛮。延伫移时舒啸咏,掉头归路府城闤。莫言景物成虚幻,沧海桑田总一般。”北望九霄顶(高石梯主峰),九霄顶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翠莲,翠茵黛树编织成微皱的偌大绿毯斜盖在南坡;西眺远山,高耸连绵,右前下一低峰凸起,其北崖下有赵家洞,“光绪中,县人尹光宗书‘别有洞天’,刻崖半”;南望铙钹顶,一峰如钹,覆于高低起伏的山脊上,左下台地是清嘉庆时所建来安寨遗址,寨下一崖如屏直立,“沿崖多佛像。宋时金碧灿然,故称金碧崖”;向东俯瞰古城,凤凰山把古城北郊抬高成峰,古城被东溪与北溪三面环绕。
“万景楼”是县人乡愁所寄。有逸闻说,一县人外出至滇,与滇人聊家乡风物,滇人道:我乡有山马儿山,离天只有三尺三,县人曰:我乡有楼万景楼,入了半截在天里头,滇人愕然无语。“万景楼”也是诗人、教育家赵熙乡愁所在。赵熙是北郊宋家坝人,开门即见凤栖山,民国三年(1914)归隐故里,游古佛寺,见壁上涂鸦之作,升起丝丝童趣,也透出几许惆怅,有诗:“古寺围花雀满枝,少年浑不似多时。如今学子无人在,壁上空留画鹭鸶。”民国八年(1919),赵熙应修省志之请去成都,又因川局动荡返乡,有《抵城》诗:“锦城人自汉家还,万景楼高夕照间。还我读书前世债,满城黄叶是匡山。”抒发回乡的欣喜之情,稍减兵戈再起之忧;民国二十八年(1939)夏,赵熙为避日机轰炸,借居凤栖山麓,作《万景楼》诗:“万景楼高纳众阴,东看寸碧出遥岑。大云变法仍无雨,疏竹贫家自作林。世有乱人知劫运,天留荒埠拓诗心。凄凄饮马长城窟,一样青山阅古今。”表达对现实的担忧与御侮的期盼之情。
凤栖山还见证了荣县教育史上一段峥嵘岁月。民国十八年(1929)战乱之后,“荣县属刘文辉防区,通令辖区各县所有庙产提供军费……公(赵熙)因致函省当局,请予保留,并由县人龙尊三等具文,申请将孔庙财产兴办学校,为地方培育人才”,遂筹组荣县文学舍,赵熙被推任舍长(校长)。文学舍以经史诗文为主,来学者多至数百人,其后知名者如佛学大师、书法家遍能法师,书画家余中英,著名学者曾进、邹祺等。赵熙讲授文学和书法,为开拓学生才气笔力,特选编《唐歌行》二卷,附以苏诗;凡作诗请正者,必批改,时有示范。民国十九年(1930)重阳节,带学生游凤栖山、古佛寺,题诗示范,《万景楼》:“老树惊风雁影寒,吕仙楼阁草斑斑。多年不作登高会,辜负城西万景山。”《偕文学舍诸师友登凤栖山绝顶》:“秋晚聊为一晌闲,诗如作虎不成斑。只今那有重阳节,好古仍寻万景山。大地横吹黄叶下,西风长啸白云间。城头灯火商飙馆,便似苏公海外还。”荣县文学舍逆袭新潮,勇敢地担起传承传统文化重任,“文学舍的师资堪比现在国内一流大学中文、历史、哲学系,甚至还要高些,而拥有如此强大师资的学校竟然在四川的一个县里,可知当时荣县教育之辉煌……后来四川的国学功底之深厚与赵熙和其他‘五老七贤’的影响都是有直接关系的。”可以说赵熙等前清“遗老”及弟子、同道,在清末民初最为动荡的四川,潜心办学育人,为川渝近代思想启蒙、传统文化赓续、人才厚积和川渝文化在清末民国初的崛起、开宗立派,成就名播遐迩的西蜀学派奠定了厚实基础,甚至影响川渝文化后一百年的发展。
(参考文献:赵念君《香宋先生年谱》,王仲镛《赵熙集》,刘平中《荣县旧志通编》,毛欣然《赵熙研究》)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陈时伟(荣县赵熙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荣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有散文、诗歌、论文在省、市刊物、网络平台发表或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