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跨越时间长河,见证历史变迁,
它们凝结过去,连接当下,传承未来。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
带您走进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遍访石窟寺,
聆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人故事。
△点击音频,听有趣的广播剧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今天我们探访的是中原佛教艺术的瑰宝——慈云寺石刻。
游客:导游,我是第一次来青龙山慈云寺,它跟少林寺、白马寺相比,有哪些不同呀?
导游:不可否认,慈云寺的知名度没有少林寺、白马寺有名,但你知道吗,深隐青龙山中的慈云寺,兴建时间比白马寺还早了四年。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而慈云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造的第一座民间寺院!慈云寺有着“少林共祖,白马同乡”的美誉。唐玄奘西行取经前,还在这里研习过佛经呢!
游客:慈云寺中有好多石刻呀,我好像看不太懂呢?
导游:整个青龙山慈云寺景区有 101 块石刻,其中 52 块在慈云寺中,这52块中有7块都是“国保”。最出名的当属明天顺四年(1460年)的《释迦牟尼双足灵相碑》和《青龙山慈云禅寺五十三峰圣景之图》碑,这两块碑是全国罕见的佛教艺术珍品!
游客:导游,我发现这些石刻都非常清晰,这是……刚修复过?
导游:你仔细看会发现,这些碑刻外面都有一层拓片,目的是让大家更加清晰地了解慈云寺的历史。你前面的这通《释迦如来双迹灵相图》,在世界上几乎销声匿迹,在我们中国仅保留下来三块,慈云寺的这通,比少林寺的双迹灵相图碑出土时间早106年,比五台山的双足图保存完整,是当前发现的双迹灵相图中具有明确年代记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通碑铭,被称为“中原佛足第一碑”。
游客:那《青龙山慈云禅寺五十三峰圣景之图》碑又是什么来头?
导游:这碑更绝!它用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方式,把青龙山五十三峰的山势、寺观、禅房全刻在了一块石碑上,简直像一幅立体地图,甚至连山间的小径、溪流都清晰可见。专家说,这碑是研究古代佛教地理和山水艺术的“活教材”!
慈云寺石刻,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大峪沟镇青龙山腹地慈云寺内,遗迹历经元朝至清朝,内容包括寺院的兴衰、佛教宗派沿袭与变迁、农民生产活动情况、古代工商管理制度、兵役制度、行政建制、官吏制度、自然地理记述、诗文佳作、历史灾害等重要内容,对研究古代佛教文化、历史沿革、行政建制等都提供了重要的资料。2013年3月,慈云寺石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由河南省文物局与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联合出品,聚焦对外开放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述河南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化根脉。
来源: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程冰冰 谷艳敏 罗曼 罗栋巍 马翔
图片来源:巩义青龙山慈云寺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