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大地,美食文化相当悠久。楚菜,以前叫鄂菜,原料就选江河湖鲜,再用荆楚风情调味,凭借各种烹饪技法,在餐盘上绘出舌尖上的“楚辞”,每一口都满是岁月沉淀下来的鲜香。2025年,“中华美食荟”于武汉盛大启幕,活动现场公布了“十大必点楚菜”等重磅榜单。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是怎么变成城市文化名片的呢?答案,或许就藏在这“十大必点楚菜”佳肴之中 。
清蒸武昌鱼
清蒸武昌鱼,湖北传统名菜,堪称“楚天第一菜”。早在三国时期便因孙权迁都武昌,用以宴请功臣而得名。 长江馈赠的鲜嫩武昌鱼,在清蒸魔法下,原汁原味完美绽放。鱼身点缀葱丝红椒,入口那叫一个鲜,仿佛把整个春天的江水都吞进肚里,这口鲜嫩,谁吃谁知道!
莲藕排骨汤
湖北千湖环绕,是莲藕生长的绝佳之地,莲藕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武汉蔡甸莲藕种植史长达1400多年,洪湖莲藕更是高产,年产量32万吨,居全国首位,全球80%的莲藕都来自中国。 湖北莲藕以粉糯闻名,和排骨炖煮,藕香融入骨汤,汤鲜味美。这碗莲藕排骨汤,既有湖北的江湖风味,又饱含乡愁,不管是赛场上拼搏过后,还是平凡日子里,都能用这份鲜美慰藉人心 。
黄州东坡肉
黄州东坡肉,堪称鄂菜经典,诞生于北宋时期的黄州(今湖北黄冈),与大文豪苏轼紧密相连。苏轼贬谪黄州时,亲自动手烹饪猪肉并写下《食猪肉诗》,经后人改良成为如今的美味。大名鼎鼎的东坡肉,红得透亮,颤巍巍的,像果冻又似软玉。小火慢炖到极致,肥肉入口即化,瘦肉丝丝入味,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
潜江龙虾
潜江龙虾,原生于北美,却在潜江焕发独特魅力。这里产出的龙虾尾肥体壮,虾肉鲜美,营养丰富。潜江龙虾产业全链条贯通,加工出口量占全国60%,总产值超400亿元。技术上,攻克“四季有虾”难题;烹饪上,128道创意菜肴惊艳众人。品牌价值422.29亿元,连续6年位居榜首。凭借美食节等活动,正从地方走向世界,成为产业与美食传播的典范。
宜昌鮰(肥)鱼
宜昌鮰(肥)鱼,与刀鱼、鲥鱼、河豚并称“长江四鲜”。鮰鱼从长江中下游溯游至宜昌江段,因体内脂肪丰腴,得“宜昌肥鱼”之名。古往今来,它备受赞誉,苏轼曾赞其“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明清时更是皇家贡品。如今,宜昌获评“鮰(肥)鱼美食地标城市”,烹饪手法多样。其肉质细腻,鱼皮富含胶原蛋白,轻抿即化,鲜味十足,跨越千年的美味,正续写传奇。
沔阳三蒸
来湖北,定要尝尝大名鼎鼎的沔阳三蒸!它起源于仙桃(古称沔阳),传说与元末陈友谅夫人有关,彼时义军粮草匮乏,夫人巧用米粉与野菜、鱼虾等蒸制美食,这才有了它的雏形。这道菜以畜禽、水产、蔬菜为食材,通过粉蒸、清蒸等技法烹饪。这道菜堪称湖北美食中的一朵奇葩,但这香气四溢,入口软烂,满满的烟火气,尽显这原汁原味的家乡味道。
荆沙甲鱼
在湖北荆州,藏着一道穿越千年的珍馐——荆沙甲鱼。早在战国末年,《楚辞·大招》就记载过它的美味,从那时起,它便是宴席上的宠儿。荆州水乡泽国,为甲鱼生长提供天然温床,精选洞庭湖野生甲鱼,遇上荆沙红油酱、豆瓣酱,经小火焖烧,红亮诱人。裙边软糯Q弹,甲鱼肉鲜嫩紧致,每一口都饱含鲜香,浓郁汤汁更是让人欲罢不能。
荆楚鱼圆(鱼糕)
在荆楚大地,鱼圆与鱼糕堪称餐桌上的明珠。鱼圆可追溯至楚文王时代,因文王被鱼刺扎喉,厨师创新出这道无刺鱼肉美食。制作时,多选用当地鲜活淡水鱼,去刺、斩茸,将鱼肉捣成鱼泥,加入蛋清、淀粉,搅拌上劲,轻轻一挤,圆润鱼圆诞生;鱼圆色白如玉、鲜嫩滑润,鱼糕入口鲜香、回味无穷。如今,它承载着荆楚饮食文化,以独特风味征服四方食客 。
洪山菜薹
武汉人的餐桌,总少不了洪山菜薹。它堪称蔬菜界的 “贵族”,有着1700多年历史,从三国 “孝子菜” 传说,摇身变成清代 “金殿御菜”,如今还是市级非遗 “活文物” 。洪山菜薹对生长地要求严苛,仅洪山宝通寺至卓刀泉一带,凭借独特地理条件与肥沃灰潮土,才能孕育出这般珍品。烹饪时,清炒就足够鲜,配腊肉更是一绝,简单几步,千年美味便在舌尖绽放。
庞公烧鸡
在襄阳,有一道极具传奇色彩的美味——庞公烧鸡。它起源于东汉末年,相传是名士庞德公隐居鹿门山时,用来招待司马徽、徐庶、诸葛亮等好友的佳肴,诸葛亮品尝后,更是赞不绝口。这道烧鸡制作工序繁杂且考究,制作出的烧鸡,肉嫩骨香,入味十足。如今,庞公烧鸡是民间餐桌上的宠儿,为襄阳楚菜的一张闪亮名片 。
当2025年“中华美食荟”再次落地武汉,这场评选的深远意义愈发清晰:它不仅是菜品的罗列,更是城市身份的重新定义。通过十大名菜名点,武汉完成了一次“味觉考古”——从码头文化的粗犷到现代都市的精致,从历史沉淀到未来想象,每一道菜都是城市精神的切片。那么,你最想打卡其中哪一道,或是还私藏着哪些小众楚菜美味呢?快来评论区分享吧!
你可能还喜欢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只传播正能量,积极向上,无任何商业目的,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禁止任何形式的搬运,违者定将追究,感谢理解!
点击名片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