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妈,我听你念佛的时候,说人死后49天就能投胎,还会有高僧超度亡灵。」

「是有这个说法。」

「那我爸不早就投胎了吗?为什么我们还要每年祭拜呢?」

「别瞎说,他前几天还给我托梦,说我们烧的纸都收到了!」

佛教中记载,人死后会在49天内完成投胎转世。

那我们每年虔诚祭拜的又是谁?烧的那些纸,究竟能不能被收到?



祭祀习俗

“三月清明祭扫墓,七月中元普度魂,年末冬至思先祖,正月初一盼团圆。”

这句民间谚语,说的是每年最重要的四个祭祀节点:清明、中元节(鬼节)、冬至、年末。

但一般来讲,祭祀最隆重的是“头七”。从逝者离世那天算起,第一个七天被认为是最关键的祭祀时期。

家人会在这七天里细心操办各项仪式:第一天要在灵堂点燃长明灯,摆上逝者生前喜爱的食物;

第三天要全部更换新的供品,并在夜晚烧纸钱;

第五天要添加香火,并为逝者准备一顿丰盛的斋饭;

第七天也就是"头七"那天,家人要准备一桌饭菜然后回避,让逝者能够安心“回家”看看。

这些习俗都是为了让逝者能够安心离去,也让生者表达思念之情。



烧纸祭拜的历史来源

说起祭祀,你可能以为烧纸钱的传统从古就有。

其实在汉代以前,人们根本就不烧纸钱,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纸。

古人是怎么祭祀的?

富贵人家会用真金白银陪葬,平民则用陶土烧制成钱币的模样,涂上金色颜料充当“冥器”。

直到汉代蔡伦发明造纸,一个有趣的故事改变了祭祀的方式。

这事得从东汉年间说起,那时候蔡伦刚发明造纸术,整个洛阳城都轰动了。

大家挤破头都想找他订购纸张,一时间蔡伦的作坊门庭若市,生意好得不得了。

他那个整天游手好闲的大哥看着眼红,心想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把树皮捣碎做成纸吗?于是也偷偷摸摸开了个作坊,也想靠这个发财。

结果这位老兄是个实打实的手残,做出来的纸跟树皮差不多,又黑又硬不说,价格还死贵。整整半年,一张都没卖出去,作坊里堆得跟小山似的。

他媳妇儿天天在他耳边唠叨:“你说你干啥不好,非要跟你弟弟抢生意。现在可好,东都赔进去了,连买米的钱都快没了。”

唠叨着唠叨着,这位嫂子就郁闷得病倒了,没两天就撒手人寰。

蔡伦他哥又气又心疼,看着堆成山的废纸,一怒之下全给点着了,就烧在他媳妇的灵前。



结果当天晚上,他就做了个稀奇的梦。

梦里他媳妇笑盈盈地跟他说:“老头子,你可帮了我大忙了!你那些纸在阳间卖不出去,在阴间可成了抢手货。阴间的人都在抢着要,我托人换了不少好处,这不,才能回来看看你。”

这事很快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大家想着,既然阴间的人这么喜欢纸,那我们何不在祭祀的时候烧给亲人呢?

就这样,一个手艺不精、只会仿冒他人的人,阴差阳错地开创了一个延续至今的传统。



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历史记载中,烧纸钱的习俗最早出现在六朝时期,到了唐宋年间才逐渐普及。

而关于人死后会经历什么,在佛教典籍《度亡经》中有记载:人死后要经历49天的转化期,这期间灵魂会经历一系列奇妙的变化,然后再投胎转世。

如果人真的会在49天内投胎转世,那我们每年烧纸祭拜的是谁?到底有没有意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