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各地抢抓农时采摘、加工明前茶供应市场。
3月29日,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碑庙镇千口村茶农在采摘明前茶。新华社发(邓良奎 摄)
3月29日,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湖绿岛茶园,茶厂工作人员展示明前茶嫩芽。新华社发(赵军 摄)
3月29日,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湖绿岛茶园制茶工厂,工人在摊晾茶青。新华社发(赵军 摄)
3月29日,采茶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阜溪街道民进村采摘明前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谢尚国摄)
3月29日,采茶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阜溪街道民进村采摘明前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谢尚国摄)
3月29日,在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横溪镇阳峰山生态茶场,茶农忙着采摘明前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华斌摄)
3月29日,在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横溪镇阳峰山生态茶场,茶农忙着采摘明前茶。 新华社发(王华斌摄)
3月29日,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龙泉村茶农在农场采摘明前茶。新华社发(王彦冰 摄)
眼下,春茶长势正盛,各地茶农抢抓农时采摘明前茶供应市场,忙碌的身影与春意盎然的茶山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3月28日,茶农在江苏省句容市后白镇一处茶园采摘春茶。新华社发(钟学满摄)
3月28日,茶农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银山茶场采摘明前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陈熙摄)
3月28日,茶农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银山茶场采摘明前茶。新华社发(陈熙摄)
3月28日,茶农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银山茶场采摘明前茶。新华社发(陈熙摄)
3月28日,茶农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银山茶场采摘明前茶。新华社发(陈熙摄)
3月28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九里村的茶农在采摘明前茶。新华社发(胡剑欢摄)
3月28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九里村的茶农在采摘明前茶。新华社发(胡剑欢摄)
3月28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九里村的茶农在炒制明前茶。新华社发(胡剑欢摄)
3月28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九里村的茶农在采摘明前茶。新华社发(胡剑欢摄)
地理科普延伸阅读
明前茶:春意里的味蕾盛宴与文化传承
在中国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中,明前茶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春天的画卷上,它不仅代表着一年中最早的一抹绿意,更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结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寄托。
明前茶,顾名思义,是在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叶,这一时段,大约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初级,正值江南水乡万物复苏之际。茶树经过一整个冬天的休眠,积累了丰富的养分,而春季温和湿润的气候又赋予了茶叶独特的鲜嫩与清香。由于采摘时间极早,数量有限,加之制作工艺精细,明前茶历来被视为茶中的珍品,深受茶友们的喜爱。
采摘明前茶的过程极为讲究,一般选取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嫩芽,这些嫩芽色泽翠绿,饱满圆润,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是制作高品质绿茶的最佳原料。采摘后的茶叶需迅速进行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每一步都要求极高的技艺与耐心。尤其是杀青环节,通过高温快速破坏茶叶中的酶活性,固定茶叶的绿色,同时去除青草味,为后续的香气形成奠定基础。这样的制作工艺,确保了明前茶能够保持其原有的色泽与口感。
明前茶的品质特征显著,以其“鲜、香、嫩、爽”四大特点著称。其茶汤清澈明亮,色泽翠绿或黄绿,香气清新高雅,既有兰花香,又有豆香,入口甘甜回甘,口感细腻柔滑,饮后唇齿留香,令人回味无穷。这些特质不仅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更离不开精湛的手工技艺和对传统制茶工艺的尊重与传承。
在品茶之余,明前茶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品茶是一种雅致的休闲方式,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与文化的传承。明前茶作为茶中精品,常被用作馈赠亲友的高档礼品,象征着春天的祝福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文人墨客眼中,明前茶更是激发灵感、修身养性的媒介,无数诗词歌赋中都有其身影,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现代科技让茶叶生产更加高效,但明前茶的传统制作技艺与那份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依然被珍视与传承。每一杯明前茶,都是对春天最美好的致敬,是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的产物。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不妨放慢脚步,泡上一壶明前茶,让那份淡淡的茶香引领我们回归内心的宁静,感受那份来自春天的温暖与希望。
明前茶,不仅是一场味蕾的盛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情感的寄托,它让我们在品茶的过程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责任编辑:程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