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褚是曹操身边最值得信赖的猛将,一生征战无数,从不离左右,被誉为“虎痴”。他不善言辞,却以行动守护着主公的安危,从平定张绣、袁绍,到潼关死战护主,每一次生死关头都有他的身影。
如此忠心耿耿之人,理应换来家族的荣耀与安稳,谁料他死后多年,儿子许仪却因一桩军中小过,被钟会斩于军前,只因战马踏破了桥板。
这一刀,不仅斩断了一位老将的血脉,更揭开了那个时代功臣之家的悲凉结局。
马尚可养,桥尚可修,忠臣之后的命,却轻得叫人发冷。
生死不离左右,曹操口中的“樊哙”
许褚是什么人?
在曹操眼中,是“吾之樊哙”,也就是说,他就是那个能护主于千军万马之间的人。
历史上的许褚,出身并不高贵,却靠一身蛮力闯出了自己的名号。他为人敦厚,话不多,平日里沉默寡言,可真到战场上,许褚就是曹军的定心丸。
年少时,许褚在乡里就能召集上千家族青年抵抗盗匪。
那些强盗人多势众,箭矢打光后,他就带着人用石头砸,硬是把一万多敌兵砸退了。
敌人退后,他带人假意议和,借机换回粮食。
他牵牛的力气大到什么程度?
一头发狂的牛,他能单手拽着走出一百多步。
这些故事,早早就在淮汝一带传开了,百姓听到他的名字都要回避。
建安二年,曹操驻兵淮汝,许褚主动投奔。
曹操一见他,眼睛都亮了,当场任命他为都尉,负责贴身保卫。
从那一刻开始,许褚就成了曹操最信得过的人。他不是文官,也不是统领万人大军的将军,但他的位置却无人能替。
许褚不是在营帐旁站着,就是在战马上护着。官渡之战、征吕布、平马超、打邺城,哪一仗没有许褚的身影?
潼关那年,曹操后撤,马超率兵穷追猛打。
曹操带着亲兵断后,只剩一百多人。马超追兵如潮,曹操脸都变了色。
许褚急忙将他扶上船,一边举起马鞍挡箭,一边用手撑船。
身边的船工被箭射死了,他就自己撑船,愣是把曹操送到了对岸。
要不是许褚那天拼命护主,曹操有没有后面的“魏王”称号都难说。
这些事在《三国志》上都有记载,甚至说曹操死后,许褚悲痛到吐血。
从一个粗壮的乡勇,做到魏国的宿卫统领,还能被帝王厚待,许褚这一生说不风光也风光。
曹操信得过他,曹丕接着用他,曹叡也给他加封赏赐。
按理说,一个如此忠诚的护主之将,到了老年,总能安享天年,子孙也该受点福报。可历史有时就是冷得让人寒心。
许仪之死,一匹马踏出的人命
许褚死后,儿子许仪承袭了爵位,也在军中任职。
父亲的光环还在,许仪自然也算“将门之后”。那时候,魏国在三国中已占据主导地位,钟会受命统军,讨伐蜀汉。
许仪被任为牙门将,负责开路修桥,是先锋官,按说虽不高位,但也有几分实权。
这一年,钟会大军正行军赶路,队伍浩浩荡荡。
在途中要过一座桥,这座桥是许仪等人提前处理过的。
哪知当天突然下起雨来,桥面湿滑,加之马蹄踩踏频繁,桥面出现了破损。
钟会坐下的一匹马,脚不小心踩进桥洞里,受了伤。
按常理,这种事最多算失职,处理一下桥修队伍、重新安排工人,也就完事了。但钟会这个人,生性严苛,做事刻薄。他不顾来龙去脉,直接点名许仪失职,立刻下令斩首。
一句话,换来一条命。
桥陷马伤,是意外,最多罚俸、降职。可钟会偏偏要立威,他要全军知道:只要出了差错,不管是谁,照样杀头。
于是,这位许褚的儿子,仅仅因为桥面破损、马足陷落,就被斩于军前,尸首未寒,全军震惊。
《三国志》里只简单记了几句话,可这几句话背后,却是整个许家荣光的崩塌。
一个开国老将的后人,一个“虎痴”的儿子,死得不明不白。
士兵们议论纷纷,不是替许仪喊冤,而是心惊胆寒:“一个许褚的儿子都能说杀就杀,那我们呢?”
这件事说到底,是钟会拿人立威,杀鸡儆猴。但钟会偏偏挑了许仪开刀,挑的不是别人,是那位陪着曹操打天下的“铁盾”。
许褚这一辈子护了曹操、护了魏国,护了主上几次险死还生,到头来自己的儿子,还不如一匹马的腿贵重。
功臣之后终成弃子,世道人情冷似霜
许仪之死并非偶然,它反映的,是三国中后期权力斗争的新风向。
在曹操时期,许褚这样的人物,虽不擅口才,不通谋略,却靠忠心和力量占得一席之地。他不是将军台上发号施令的人,但却是掌握皇帝安危的那把刀。
曹操身边,许褚从不离左右。
曹操常年南征北战,身边能信任的不多,许褚就像个影子,始终在身后。
可到钟会这代人,风向变了。
钟会是士族子弟,出身高贵,文采风流,性情自负。他鄙视这些靠武力立功的人,看不惯许褚这样的“猛人”。对他来说,许仪既无名声,也无背景,只是个靠父荫得官的牙门将,一个失职的工具人。
杀了他,不但能树立军威,还能削弱老一代功臣的影响。
换句话说,许仪的命,是被当成了政治工具,用来告诉全军——“我是新主子了”。
许褚的血,已经不值钱。
一座桥塌了,桥还能修;一匹马受伤了,马还能养;可许褚的后代,却被一句“治道不力”,当众处死,无人说情,无人追责。
老将已死,门楣已寒,忠义不过是空口说白话。
忠臣未必得善终,功臣之后更需自保。
许仪不是没才干,但他误以为父亲的功劳是护身符,在那个讲“清除旧势力”的时代,他太干净,太不设防,太不懂得避锋芒。
要说钟会是冷酷,也对;要说许仪不懂人情,也不算错。
可真正让人心寒的,是这一刀落下后,朝中无人替他出声。
曾经被许褚救下的魏国诸将,哪怕是为了昔日情谊,也该有人站出来劝上一句。
可惜,全都沉默。
一匹马,一座桥,一个将门之后的性命,就这么没了。
结语
许褚是曹操最信任的猛将,一生保驾护航,功不可没。他沉稳忠厚,不计名利,为主赴汤蹈火。按理说,他的儿子该承袭家风、享些荣耀。可现实却给了许家一个沉重的巴掌。
一匹马踩坏桥面,换来一条人命。
一个许褚的儿子,在权力面前,轻得如尘。
父亲的忠诚,终究没能护得住儿子的命。
有人说,钟会太过严酷;也有人说,许仪无能自取其祸。但无论如何,忠诚不该被这样辜负,功臣之后不该如此被遗忘。
老一辈人讲究的是“忠义当头”,可这世道变了,忠与义,还比得上一匹马贵重吗?
许褚若在天有灵,也许还在问:我用命换来的江山,为何容不下我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