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相信大家对于《三国演义》都颇为喜爱,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生动地刻画了足足有二百多个历史人物形象,虽然作为《演义》,或多或少有夸张不实之处,但是依然不妨碍它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经典。
书中的每个历史人物都跃然纸上,弘毅宽厚的刘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雄才大略的曹操等等,每个人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喜欢三国的人一定更加喜欢三国的武将。大家都知道魏国有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这几位的能力十分出众,并且都在历史长河之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过,如果论受曹操的喜爱程度,有一位要略胜他们一筹,那就是虎痴许褚。可为何骁勇善战,又深受曹操喜爱的他,却未曾列入五子良将呢?
五子良将
前面有提到过,五子良将分别是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右将军徐晃、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五人,不过要知道五子良将这一说法并不是曹操敕封。
是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一书中提到的,陈寿在编撰《三国志》一书时,将这五位大将合于一处,且在书中曾有一言“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正是因为这一句话,后世人便称这五人为“五子良将”。
这五人能被陈寿给予如此之高的评价,是因为他们每一个人既是能征善战的兵,又是运筹帷幄的将。自古以来,能征善战者有,运筹帷幄者有,可能够集这二者于一身的人,少有。
张辽的战绩不用我多说大家也肯定知道,合肥之战,八百人打败孙权十万大军,“张八百”,“孙十万”的戏称便由此而来,这一战将张辽的心性,胆魄,勇武与智谋,展现的淋漓尽致。乐进,击退名将关羽,每战先登,一生从无败绩,其勇武与策略可见一二。徐晃,献计曹操平定关中,更是解了樊城之围。
于禁,随曹操南征北战,官渡之战立下大功,博望坡提醒夏侯惇小心伏兵,奈何夏侯惇并不采纳,最后果真遇伏,可见于禁有一定的军事战略眼光,可惜晚景凄惨,投降于关羽,一生名望尽丧。张郃,街亭之战,马谡占据山头安营扎寨,张郃围山而不攻,断其水源,最后大败蜀国。
许褚
五子良将立下赫赫战功,可论受曹操的喜爱程度,却是不如许褚。许褚,字仲康,出生地位于今安徽亳州,是曹操的老乡,三国时期曹魏的名将,此人膀大腰圆,勇冠三军,力大无比,曾经倒拖牛,行三百步,被人称作“虎痴”。
最开始许褚并不是曹操的贴身护卫,但是其勇猛无比,每次大战都身先士卒,在百万军中游刃有余,曹操对其也是非常欣赏,后来张秀叛乱,许褚便迎来了改变自己未来的机会。
张秀深夜突袭,将曹操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其贴身护卫典韦在这一战中战死,许褚便接替了典韦的职责,成为了曹操的贴身护卫,此后更是曾多次救曹操于危难之际。
官渡之战时,曹操与袁绍对峙,遭刺客袭击,若非许褚及时出手,官渡之战的赢家就可能截然不同了,他更是曾吓退过五虎将之一的马超,而且其对曹操极为忠诚,眼中只有曹操一人,所以短短数年的时间,许褚便被曹操封为“关内侯”。
曹操去世后,连续两任的接班人,曹丕,曹叡的贴身护卫工作,均是由许褚所担任的,保护了曹家三代,是真正的三朝元老。
为何许褚不在五子良将之列
那对于曹操如此重要的人,更是曾护卫曹家三代,为何却不在五子良将之列呢?
虎痴许褚虽然勇猛,但是其作为曹操的贴身护卫,必定是需要与曹操形影相随的,如此一来,即使曹操看重他,这也必然会限制他的发展,他所立下的一些奇功,也都是出于保护曹操,他自己真正领兵打仗的机会少之又少,这也是许褚没有进入五子良将之列的重要原因,因为五子良将,个个都是能征善战,可统领千军,独当一面的将才,许褚在这方面的经验是在太欠缺了。
曹操去世后,对于曹丕,曹叡的护卫之责再次落到了许褚的身上,而且魏国后期依然不乏猛将,不像蜀国,几乎无将可用,这就导致许褚根本没有机会去领兵征战,护卫之责做的相当完美,可是缺少代表性的战绩,所以也就没有入选五子良将。
有的人可能会问,赵云和许褚一样,他的职责也是做刘备的护卫,可是为什么赵云却能够入选五虎上将呢?赵云确实是刘备的护卫,但是其战功赫赫,博望坡之战,长板坡之战,更是曾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等战役,所以他进入了五虎上将之列。
同样是大老板的贴身护卫,但是命运却是截然不同,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