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亮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南大学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外兼职导师,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特聘教授,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书法研究所特聘教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文艺家,湖南财苑书画院特聘创作研究员,湖南省褚遂良书法研究院书法家,深圳市龙华书画院特聘书画家。


不忘初心

知笔,始可论书

——范晓亮书法摭评

文|李逸峰

晓亮的书法这两年突飞猛进,着实让我有些吃惊。

细寻个中进益之因,无他,知笔也。

曾经,晓亮与很多书法学习者一样,一直在学书的道路上徘徊。据他自己说,走弯路实在痛苦,找不到突破口,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字虽写得漂亮,却难以进入书法的堂奥。其实,究其首要的原因,不知笔故也。


何漂先生贺联

历代笔工深知书法之要首先在于工具之精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竭尽心力,钻研工序。毛笔制作历史,历数千年,不断改进。用笔者若不能理解匠人之心,不能充分发挥工具之用,岂非暴殄天物,枉费了工匠们的诸多心机?

笔,为工具之首,故书法之道,先在用笔。

唐之前,用笔之法秘而不传,留下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咏横江渡

据说钟繇年少,随刘胜入抱犊山学书三年,还与曹操、韦诞、邯郸淳等议用笔之法。繇忽见蔡邕笔法于韦诞座上,苦求不得,捶胸三日,其胸尽青,以致呕血。太祖曹操以五灵丹急救,才活过来。韦诞死后,繇悄悄派人盗开其墓,终得笔法。但也无他,关键就两句话:“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由是更妙。”又传王羲之在《笔势论十二章》序中告诫王献之:“今书《乐毅论》一本及《笔势论》一篇,贻尔藏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之诸友。”这些文字并不可信,但笔法秘而不传却是不争的事实。


南岳衡山半山亭对联

神秘的笔法不仅不轻易示人,还来些故弄玄虚的记载。唐开元间,张怀瓘作《六体书论》、《论用笔十法》、《玉堂禁经》,或言“书是妙迹,乃秘而不传”,或言“翰林秘论”,或言“玉堂禁经”。唐韩方明《授笔要说》从自身学书专求笔法说起,再由其所师徐璹、崔邈而上溯张旭、智永、王羲之、钟繇、崔瑗,最终所得笔法亦不过所谓的“永字八法”,而于用笔的具体技术细节问题不见明说。

笔法秘而不传,让多少人徒费精神,不得要领。直至今天,有人习书数十年未得门径,根源在于不知用笔。

不知笔法,不可与论书。晓亮知笔,故能突飞猛进。


韶山毛主席铜像前有感

首先,晓亮重视笔法的研究,注意体察古人的用笔之妙。他的书法胎息二王,重视笔锋流畅地分割纸面的效果,追求点画之间斩钉截铁式的笔触交接。王羲之的用笔方式在他笔下部分再现,尤其是中锋杀进宣纸的感觉,已经显示出足够的功力。古人对于用笔有过许多形象的说法,如“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折钗股”、“壁坼”等等,其实都不如东汉著名书家杜度所言的一个字:杀。毛笔杀入纸面,既道出书写时沉着痛快的感觉,又点明正确的用笔方法在纸面上形成的入木三分的视觉效果。不知用笔者往往只能任笔为体,不见笔锋,墨不入纸。这样的书写者即使造型能力很强,也不能真正领略“杀入纸面”的艺术效果,进入不了书法的层面。知笔不知笔,相隔一层纸,捅破这层纸,笔法不再玄乎。

晓亮惑于笔法者久,而今终于“杀入纸面”,杀出重围,他的笔下“多力丰筋”。


岳麓爱晚亭

其次,他关注细节,萃取精华。细节决定高度,他对点画的起收十分重视,也许受褚遂良、米芾等人的影响,每一点画都试图在自己的控制之内,将笔触入纸走向、离开纸面的去向都努力交代清楚,点画转换之处也注意或方或圆。清人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论及用笔细节:“用笔到毫发细处,亦必用全力赴之。然细处用力最难。如度曲遇低调低字,要婉转清彻,仍须有棱角,不可含糊过去。如画人物衣折之游丝纹,全见力量,笔笔贯以精神。”晓亮用笔于细微处见精神,笔笔到位,绝不苟且,尤其是他的小字行楷书作品,用笔沉稳,颇有力量,一丝一毫之间,见棱见角。结字虽具北碑气象,而笔法则纯从魏晋中来。启功先生所谓“透过刀锋看笔锋”,晓亮作品则可透过笔锋看到刀锋的力道,看到骨气开张的精神。他平时徜徉于《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二王尺牍以及赵孟頫行草书之间,开张放逸之中尚能包孕一股醇和之气。《王圣教》是经过刻帖这一环节的范本,已经部分赋予了刻凿的、寓于方圆之间的劲健之形,但正是这种方圆兼备的体态,为我们提供了萃取的笔法玄机,如能对照二王尺牍、米芾行草、赵孟頫墨迹,是可以还原笔法细节,提炼其中精华的。晓亮努力地做着这方面的工作,而且效果俨然可观。


饮酒

第三,晓亮善于向身边的朋友学习。晓亮广结善缘,加之性情朴实,态度谦和,朋友们的优点他善于发现,也善于吸取,在他的笔下能见到活跃于当今书坛的朋友们的影子。这不奇怪,从历史上来看,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化,一时代有一时代的书风。前些年,书法界掀起一股流行书风,有人懒得在古人经典上下功夫,需要批评;而近年来,又开始走向另一极端,逐渐形成厚古薄今的风气,强调回归传统,甚至独尊二王,形成所谓的“伪二王”现象,这种时风恐怕同样有问题。晓亮推崇古人不薄今人,说明他在书法的道路上是理性的,有自己的思考的。


青玉案 元夕

正因为这样,晓亮的书法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譬如,若对古人的笔法做进一步的研究,将会生出更多的变化,有些过露的起收可以略微含蓄,有些过直的点画可以在中段加入提按的动作,用笔的方圆亦可少些圭角痕迹,姜夔《续书谱》云:“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参之以方,斯为妙矣。然而方圆、曲直,不可显露,直须涵泳,一出于自然。”结字时字内空间对比变化与字外空间摆动交错,是营造字里行间视觉效果的关键因素,亦不可不细细察之。依晓亮眼力性情,于篆隶的点画之间多些用心,于米芾、王铎的行气章法之内多些工夫,更多进益庶几可待。


李白《赠汪伦》句


劲松吟


泌水诗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主 编

猪大人

出 品

黔艺空间

来 源

艺术综合

通 讯

微信 : QYqianyikongjian QQ : 3100720399

支 持

雅昌艺术网 今日头条 一点资讯 网易新闻 搜狐新闻

腾讯新闻 阿里文娱 360浏览器 UC浏览器 惠头条 书艺时空

黔艺空间依托中国美术学院开放美育艺术专业及人才资源优势,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集艺术名家工作室、艺术教育、高校艺术交流、艺术家宣传与推广、艺术精英孵化、艺术机构宣传与推广、艺术馆运营、艺术园区运营、专题性展览、书画图文装帧设计、艺术评论、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等多个文化产业为一体。黔艺空间艺术平台运营内容主要为网络线上媒体宣传与推广,包括艺考动态、艺术家宣传与推广、高校艺术交流、艺术精英孵化、艺术机构宣传与推广、艺术馆运营、专题性展览、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等,为广大艺术家提供高品质服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