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在山石上的书法瑰宝
——浯溪碑林写生随记
文 魏怀亮
2025年3月25日,应湖南省画院之邀,我参加了“漫步山水间”采风写生活动,来到了永州。永州,这座充满诗意与历史韵味的城市,如同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而浯溪碑林,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篇章。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浯溪碑林景区。这里,苍崖石壁,濒临湘江,巍然突兀。一踏入景区,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的隧道,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浯溪碑林,这个汇聚千年文化底蕴的地方,藏有自唐至民国等不同历史时期的石碑505块,篆、隶、楷、行、草诸体兼备,宛如一本“石头上的书法字帖” ,让人沉醉于书法艺术之美。
我对浯溪碑林并不陌生,最早一次来是二十多年前。那时我对书法艺术的理解还比较表面,只是被这里历代的书法摩崖石刻所震撼。如今,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心境已截然不同。作为一名画家,我更加懂得欣赏这里的岁月沧桑与细节神韵。
在众多的石刻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唐代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此碑高宽各约450厘米,36行计140字,以其“文绝、字绝、石绝”被誉为“摩崖三绝” 。站在碑前,我久久凝视,仿佛能看到当年颜真卿挥毫泼墨的场景。那雄浑大气的字体,端庄稳重的结构,无不展现出大唐盛世的风采。这不仅是颜真卿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的代表作,更是对那段历史的生动见证。元结将对大唐中兴的期盼,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而颜真卿则用他的书法,赋予了这些文字以灵魂。二者的结合,成就了这一震古烁今的书法瑰宝。
除了《大唐中兴颂》,碑林中还镌刻有米芾、黄庭坚、何绍基等书法大家的作品。米芾的潇洒飘逸,黄庭坚的纵横奇崛,何绍基的刚健婀娜,每一种风格都独具魅力。他们在这片石壁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也为后世的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范本。何绍基,这位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清代诗人、书法家,他的书法熔铸古人,自成一家。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掺入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还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使他的书法不同凡响 。行草书更是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他一生豪饮健游,多历名山胜地,拓碑访古,在浯溪碑林留下的作品,也是他艺术生涯的精彩篇章。
而永州,这座孕育了众多书法大家的城市,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怀素。怀素,唐代著名书法家,和张旭齐名,有“颠张醉素”之称,以狂草而闻名于世,史称“草圣” 。他虽为出家人,但好饮酒,酒酣兴发之时,寺壁屏障、衣裳器具等都可成为他的书写载体,世人谓之“醉僧”“狂僧” 。他的草书,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李白称赞他“草书天下称独步”,其作品在宋朱长文《续书断》中被列为妙品,并谓之“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 。在永州,怀素留下了许多传说和故事,也留下了他的书法遗迹。他的草书作品,如《自叙帖》《小草千字文》等,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漫步在浯溪碑林,我一边欣赏着这些珍贵的书法石刻,一边思索书法与绘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在精神内涵上却是相通的。它们都源于生活,源于艺术家对世界的感悟和理解。这些书法大家们,用他们的笔墨,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对生活的热爱融入到作品中,让后人能够透过这些作品,感受到他们所处的时代和他们的内心世界。
(作者:魏怀亮)
编辑/唐源露
编审/王艺云
签发/陈 彪
整理编辑|艺韵文艺专题
编辑发稿|湘韵丹青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