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31日,北京东郊通州的四野司令部一片忙碌景象。几十辆军车轰鸣着穿过北京城,朝着西北郊进发。车队途经颐和园、青龙桥,最终停在了香山小礼堂门口。
车上的解放军并非普通士兵,而是四野数百位身经百战的师级及以上高级将领。四天前,林彪主持四野师级及以上高层干部会议时,收到了毛泽东的消息,得知毛泽东将亲自会见与会人员。
一同会见的,还有书记处的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书记,以及董必武、林伯渠等中央重要领导。毛泽东和中央领导们集体会见一个野战军的师级及以上干部,这在解放军历史上尚属首次。
这次会面意义非凡,既体现出毛泽东对立下赫赫战功的四野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中央对四野即将承担的重要战略任务的关注。
4月1日,中山公园音乐堂内,一场意义非凡的四野南下出征大动员会热烈开展。四野连级以上干部们陆续走进会场,惊喜地发现,总司令朱德正笑容满面地坐在主席台上。
短短两天时间里,“五位头头”先后与大家热情会面。朱老总还亲自为战士们加油鼓劲,这让四野的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涨,从上到下都急切渴望大干一场,准备大展身手。
他们满心期待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一声令下:勇往直前,毫不退缩,横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将那些负隅顽抗的国民党反动派彻底、干净地消灭,革命一定要进行到底!
在四野的师级及以上高级将领中,有不少是红一方面军的老同志,他们曾与毛泽东一同生活、并肩战斗,当面聆听过毛泽东的教诲。抗日战争爆发后,这批人中的许多人奔赴抗战最前沿。
阔别十年,他们在焕然一新的古城里再次见到毛主席,每个人都激动万分。
此时,第十四兵团第四十二军军长吴瑞林的想法,与其他将军略有不同。因为就在几天前,他刚刚见过毛主席 。
3月24日,毛主席带领中央的同志们从西柏坡出发,前往北京开启新的任务。毛主席要求“不要铺张浪费、大张旗鼓”,所以他们悄无声息地启程,没有惊扰沿途的老百姓。
车队抵达涿县时,发现城门紧闭。守门人表示,没有上级领导的指示,即便毛主席来了,这扇门也不能开。坐在车内的毛泽东听后,哈哈大笑道:“看来,现管的比县官还厉害啊,那咱们就先等等吧!”
第42军的军部设在涿县。为欢迎党中央和军委的同志们,军里的领导特意准备了鸡蛋面。毛泽东等人与42军的领导们在军部一起吃了这顿饭。
朱德老总一边品尝,一边乐呵呵地说:“好久没吃到这么美味的面条啦!”
吃饭期间,毛泽东聊起了不久前刚结束的平津战役,特别对42军提出了表扬。42军在丰台成功抵御了傅作义派来的7个师的围攻,为大部队顺利包围北平创造了条件。
毛泽东笑着调侃:“42军在丰台的战绩相当出色,看来把傅作义都打怕了,这才促使他起义呢。”
3月27日,42军在北平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奉命攻打河南安阳。四野大军南下的第一仗能否打赢,能否开好头,极为关键。
于是,军长吴瑞林和政委刘兴元前往香山,向朱德总司令请教作战方法。
朱老总亲自传授战术,强调这场仗绝不能轻视敌人,还特别提及之前攻打安阳城失败的教训,建议集中优势兵力强攻,一鼓作气拿下城池、击败敌人。
朱老总早有预判:“如果能成功强攻安阳,拿下新乡就轻而易举了。”
42军最初名为东野第5纵队。在东北的12个野战部队中,5纵属于成立较晚的一批。在五大野战军里,只有东北野战军采用了“第5纵队”这个编号。这是因为当时,“第5纵队”是一个广为人知且具有特殊含义的称呼 。
1936年10月,西班牙叛军企图联合攻打共和国首都马德里。叛军首领摩拉在广播中宣称,他们有四支大军正在进攻马德里,还有第五支大军已悄然混入城中充当内应。
从那以后,“第5纵队”便成了帝国主义在其他国家收买的内奸和派遣的特务的代名词。
因此,在各个战略区组建野战军时,都不太愿意采用这个番号。然而林彪却别具一格,敢于尝试。
42军是四野中唯一一支未跨过长江,留在河南专门剿匪的部队。其下辖124师、125师、126师和155师这四个师。1950年2月,42军接到命令调往东北开展生产工作,看似全军即将转业。
朝鲜战争爆发后,42军迎来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作为最先入朝的志愿军先锋部队,他们于1950年10月16日秘密进入朝鲜,比其他部队整整早了3天。
42军涌现出众多英雄集体和个人,如“黄草岭英雄连”“三八线上的尖刀英雄连”“石城舰上的英雄连”,以及关崇贵、安炳勋、员宝山等个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