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滨江的开幕式余韵犹在,上海帆船公开赛(以下简称“上帆”)28日也迎来首个正式比赛日。然而,这座城市与帆船碰撞出的火花,远远不止水上的角逐——当晚,在位于滴水湖畔的朵云书院·滴水湖店里,一场以“帆船分享”为主题的分享会,让观众们沉浸在另一种关于帆船的浪漫与热情中。
台上,奥运帆船冠军、上帆形象大使徐莉佳,与刚刚完成旺代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壮举的“独臂船长”徐京坤携手登场,用他们的经历与见解,为观众开启了一场“拥抱帆船精神与梦想的传承之旅”。
滴水湖畔的静夜与热情
夜幕降临,坐落于临港的朵云书院·滴水湖店却灯火明亮,人声鼎沸。既有前来观摩上帆的国内外帆船运动爱好者,也有许多青少年和家长,抱着对帆船的好奇与憧憬,他们汇聚于此。 旺代单人不间断环球帆船赛完成者、中国航海队史首位两次环绕世界航行的船长、第一位完成离岸赛三大经典赛事(朗姆路单人跨大西洋帆船赛、咖啡路双人跨大西洋帆船赛和旺代单人不间断环球帆船赛)的中国船长…… 当徐莉佳温柔地介绍起徐京坤的故事,现场的气氛瞬间被点燃。
但比起记者想象中的热血豪情,徐京坤当晚的谈吐却显得娓娓道来、语速不快,带着一种思考者的睿智和沉稳。他右手握着话筒,左边那条断臂外露着,自然大方地在聚光灯下轻轻挥动,会后记者问他:“看你挥舞手臂的样子,这条断臂在航海中也大有用处吧!”他淡淡一笑:“对我来说就是一条普通的手臂,只是换了一种常人想象不到的方式帮助我。”
2024年11月10日,法国莱萨布勒多洛讷,中国帆船运动员徐京坤在他的“海口号”帆船上挥手,准备参加2024旺代环球帆船赛起航仪式。
这条“断臂”背后,有着坎坷的故事:他12岁时因鞭炮意外导致左小臂截肢,几乎与“废了”这个标签挂钩。但正如他在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到的,“生活关上一扇门,我就努力凿开一扇窗。”最初他接触帆船,竟是误打误撞,但从此敲开了航海世界的大门,也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走向。
第一次“湖上竞赛”:与上海的双向奔赴
徐莉佳在分享中问他:“这是你第一次在湖里边比赛,感觉如何?”徐京坤聊起自己在黄浦滨江观赏上帆的开幕:“夜幕下黄浦江的流光溢彩,和航行中的帆船、运动员们的身姿交相辉映,真得非常震撼。”如今,当他迎来人生第一次“湖上航行”,他感叹与一贯的大海远洋相比,湖面无潮汐流动,浪也很小,却能让他近距离欣赏城市风光,与岸边观众互动。
“这里的海域条件虽不同,但却别有趣味。我还能看到很多专业队、优秀舵手,以及更多的新面孔。”他说,“这说明帆船运动在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小圈子。新鲜血液的涌入,是整个行业发展的最好证明。”
上海虽不是典型的海滨度假城市,但却有丰富的水域资源和高水平的体育推广能力。徐京坤提及自己在海南做航海培训时,许多学员正来自上海、北京等城市:“上海的文化底蕴和开放度让我感到惊喜。市民对帆船运动的认知度很高,这里很有潜力培养出更多航海人才。”
3月28日,滴水湖畔上帆进入第一个比赛日
3月28日,滴水湖畔,上帆进入第一个比赛日
3月28日,滴水湖畔,上帆进入第一个比赛日
回望“旺代”:一场比登天还难的孤独考验
让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徐京坤刚刚完成的“旺代单人不间断环球帆船赛”。这场赛事因其极端难度,被誉为“海上珠峰”。截至目前,全球仅一百人左右成功完赛,而“登上太空的人数超过千人,完成旺代的还不到太空人总数的十分之一”。
“为什么这么难?”徐京坤解释道,旺代要求以整个地球为赛场,单人、不间断、无外援地完成环球航行。“在远离人类足迹的南大洋,你几乎只能依靠自己,面对冰山、暴风、极寒,又不可能有人来救援。”他补充说,“很多比赛是人为设定的赛场,但旺代赛只有纯粹的自然力量和老天爷在裁决。”
2024年11月10日,法国莱萨布勒多洛讷,2024旺代环球帆船赛起航仪式,中国帆船运动员徐京坤与他的“海口号”帆船参赛。
面对台下孩子们的好奇,他言语中不乏幽默:“一个普通人开车去跑马拉松,听上去已很疯狂。可旺代还要你不停、不能接受外援,等于在滚筒洗衣机里去找‘正确航线’——有时想想也‘疯’得可爱,但也正是它的魅力。”
风暴之前:最“烧脑”的生死博弈
人们往往关注南大洋十米巨浪、-5℃的刺骨严寒;但徐京坤指出,“风暴本身并不是最可怕的,最难的是风暴来临前如何决策、如何准备。”为了“追风”或“避风”,他会对航线进行大量模拟、预判,像下一盘策略复杂的大棋。稍有差池,就可能船毁人亡。
“我有过三次爬上三十米桅杆的惨痛经历,”他平静地回忆,“380平方米的前帆卡在桅顶,如果不及时放下,一旦风暴来临,这条船就会被帆撕碎。”海面上无人能帮,他只能凭着一只手臂,一次次攀上十层楼高的桅杆顶端。过程之艰险,令在场听众不寒而栗。
“有过放弃的念头吗?”有记者追问。徐京坤坦言:“当然会动摇,但你如果真的松手,便是前功尽弃,甚至丢了性命。只能咬牙爬完三次,才成功把它释放下来。”命悬一线处,这种坚定超越了常人的想象。
长达99天的离岸航行中,孤独如影随形。“有时一天只能睡三五个小时,甚至面对风暴48小时不合眼。海上没有亲人朋友,通讯也受限。”他笑道:“有时身上挂个面包袋,是防止再也抽不出空去吃东西。”
谈到孤独,他说:“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孤独,只是在海上它被放大数倍。你必须学会跟自己相处,学会把有限的时间和体能集中在最迫切的事情上。”问及如何度过最黑暗的时刻,他的答案简单却有力:“要明白自己为什么出发,心里始终要装着那份信念和爱。我在最痛苦的时候,会想起家人、朋友,甚至想到有多少中国观众在等待我的归来,这些足以支撑我。”
“旧时代的骑士精神”与“新时代的技术航行”
当谈及当下远洋帆船运动的趋势,徐京坤感慨:“新的水翼赛船更轻、更先进,他们不再追着风暴跑,而是要尽量躲开风暴、保持中等风力,让船体轻盈地‘飞’起来。”这和老一代船长的硬汉式风格迥然不同。
身为“独臂船长”,他也在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科技,但对那种“驾驶冷兵器、与风浪硬碰硬”的骑士精神依旧心生敬意:“当航海变成全自动、远程操纵、甚至无人机模式时,也许就少了与大海面对面的碰撞和人与自然的真切交融。那是航海最纯粹的魅力。”
2023年3月19日,成都,徐京坤在举办分享会,他手上这本关于自己的传记《卑微的梦想家》,细致记录了一路追逐梦想的跌跌撞撞。
青少年心中的“启蒙之灯”
当晚分享会,一批来自上海帆船特色学校的小水手代表、上海队帆船队队员、帆船爱好者们依次上台,献给徐京坤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有人送上一幅邮票画,还有人送纪念帽、T恤、飞盘或小折扇。孩子们或许尚不知道“环球航行”的所有艰辛,却能在眼前这位独臂船长身上,窥见航海世界的伟大与浪漫。
“我认为给孩子更多机会去看、更大空间去体验很重要。”徐莉佳也在现场分享说,“帆船是技术与体能的结合,不同级别、不同船型能带给孩子们全方位的合作能力与锻炼。”
徐京坤深表赞同:“像上帆这样的比赛,能让孩子们理解航海是怎样一种生活方式。也许现在种子还很小,但它悄悄埋在孩子心里,总有一天可能会发芽。”
上海与帆船的“化学反应”
徐京坤曾在海南做航海培训,他惊喜地发现:“从上海来的学员很多,他们拥有开放的视野和对新鲜事物的包容度。这座城市经济实力雄厚,市民素质与体育推广水平都很高。如果上海能把帆船运动持续做下去,既能培养本土优秀选手,也能吸引更多外来选手交流。”
同样地,帆船运动为上海增添了别具一格的海洋气息。滴水湖、黄浦江,甚至上海周边更多水域,正尝试举办各类帆船赛事。“举办帆船运动这种在中国起步较晚的项目,恰恰展现了上海的包容与国际化。当更多外国选手被吸引到这里参赛,就像他们当初去法国、美国等地竞赛一样,上海也在世界版图上留下新的坐标。”
新梦想与新责任
完成旺代之后,很多人好奇:“他会不会停下脚步?”然而从徐京坤的只言片语里,人们能感受到他对“航海”依然充满敬畏与激情。
“我起先把旺代当作人生终极目标,没想到36岁就做到了。那之后我发现自己视野被打开,梦想也更加丰富。”他展望说,“我想把精力更多投向青少年的教育、航海科普,特别是帮助一些残障儿童。不见得每个人都要像我这样征服南大洋,但让更多孩子知道‘航海’这件事,或许能给他们带来更广阔的人生选择。”
在记者提问时,他反复提到“为孩子造梦”: “要让他们敢于做梦,也要帮他们守护这些梦想。孩子们在帆船上学到的坚韧、勇气和独立,未来都能转化为他们面对生活的力量。”
打破误区:帆船并非“奢侈运动”
采访中有家长担忧帆船训练的成本过高,徐京坤一语中的:“其实帆船和汽车一样,最高端的F1固然昂贵,但普通代步车、出租车并不高攀不起。航海竞技中有‘旺代’这种极限赛事,也有更大众化的俱乐部体验课,一次课几百块钱,不比孩子学钢琴、滑雪更昂贵。”
他进一步解释,专业运动员在走到世界顶尖赛事时,会获得商业赞助和社会资源的支援;而更多普通家庭,完全可以循序渐进地接触俱乐部体验或基础培训,“这不是天方夜谭,也不会对经济状况造成不可承受之重。最大的阻碍往往是认知与观念,而非费用本身。”
写在最后的话:一场关于海洋与城市的对话
随着晚间活动接近尾声,孩子们送上对未来的祝愿卡:“愿世界和平,愿帆船运动带给我们更多美好”。有人问徐京坤,“大海之于你,现在又是什么?”他轻轻笑答:“年轻时我以为大海是对手,需要征服。但走过这么多年,我发现它更像朋友、游戏伙伴。人类离不开海洋,与自然相互依存才是正确相处之道。”
回顾一天的比赛,也回望夜晚的分享,记者不禁感慨帆船这项源自海洋的运动,正在上海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甚至可能开出更绚丽的花朵。这座城市与帆船的相互成就,或许还只是开始。正如徐京坤所言:“梦想从不简单,但我们还是要把它说出来,拼尽全力去做。帆船运动与城市文化的结合,也是一个需要‘说到做到’的过程。我们把航海精神注入这里,也期待有更多的人因为这份精神与热爱,勇敢起航。”
这份对帆船精神的执着、对海洋的敬畏、对孩子的期盼,在徐京坤、徐莉佳,以及所有曾经或正在投身帆船运动的人身上得以延续。
原标题:《为他们造梦,助他们追梦!独臂船长领航,上海奏响最燃的帆船序曲》
栏目主编:陈华 题图来源:海沙尔摄 /视觉中国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姚勤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