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个比赛日的滴水湖帆船派对于3月30日收官,聚拢在湖畔的人群随着天色暗淡乘兴而归。年仅两岁的上海帆船公开赛,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者们递出了上海自主赛事的名片,也收获了来自海内外选手的一致好评。
航海家徐京坤今年首度加入奥运冠军徐莉佳组建的J80船队,第一次尝试在湖面航行。“可以看到城市风光,可以和沿岸的观众近距离互动,这别有趣味。我还看到很多专业队伍,很多新面孔。这说明帆船运动参与者不断扩大,有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加入,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徐京坤如此表示。
首届上海帆船公开赛举办后,名声迅速在国际帆船圈传播开来。在开放公开报名的J80项目中,国际队伍主动报名参赛的数量较首届赛事明显增加,来自韩国、中国香港等地的船队慕名而来。
“从2月底开始报名,到3月3日截止,其实只有一周时间组队。”对于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前中国香港帆船队选手关荣豪来说,时间的确有点紧迫。春节期间,他与徐莉佳在悉尼碰面时得知上帆这一赛事,迅速找来另三名一起参加过亚运会的中国香港退役帆船运动员和另一名自行车运动员组成了自己的J80船队。“相比又咸又干的海风,湖面航行的环境很舒服。”趁着来沪比赛的契机,关荣豪和队友们抽空去感受了申城的魅力,“我们提早三天到达,去了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耀雪冰雪世界、海昌海洋公园和迪士尼乐园。赛后还打算再待几天,去市中心和外滩转转。”
韩国SOPOONG兜风船队也是主动报名参赛。据上海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骏炜透露,在去年长三角帆船公开赛期间,韩国船队特地向国内帆友打听了上帆的赛事情况,今年报名程序一启动,他们便第一时间联系上帆组委会报名参赛。
47岁的世锦赛冠军埃米特在ILCA6级别比赛中一举夺冠。
就像是一次新朋旧友的聚会,在上帆的码头上,能看见不少去年参赛的老朋友。55岁的美国人约翰斯通是选手们都熟悉的老友,留着花白大胡子、头戴红帽子的他,站在J80帆船停靠的码头上,热情地与来来往往的水手们打招呼。去年他是徐莉佳船队的船长,这回和另外四名外国选手组建了一支队伍。约翰斯通说:“对我来说,船员的变化没什么关系。重要的是能和朋友们相聚。”姜还是老的辣,47岁的世锦赛冠军埃米特在ILCA6级别比赛中一举夺冠,这位第二次参加上帆的英国选手直言:“去年在这里我真的很享受,所以我很高兴能再来。上帆是为欧洲赛季所做的热身,希望我能每年都来。”
除了去年就有的ILCA6级和J80级两项赛事之外,今年上帆新增奥运会男子单人艇指定船型ILCA7级比赛,邀请了五位外籍顶尖运动员,与来自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四川、海南帆船队队员同场竞技。冠亚季军分别由葡萄牙、西班牙、以色列选手获得,专业的赛事为上海乃至中国帆船运动培养后备人才搭建了高水平的竞技平台。
选手们在湖面上疾风扬帆的背后,离不开赛事方的保障。组委会在陆域设置了赛事应急指挥中心,同时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设为定点医院,并建立了赛场与医院之间的“绿色转运通道”。在竞赛水域布设五条应急救生艇,艇上除配有专业救援人员外,还配备急救包、水域救援刀与绳索等急救设备,以确保在赛事期间能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状况。在食住行方面,参赛选手也有宾至如归的感受。组委会为参赛运动员牵线赛场周边酒店及餐饮服务,针对运动员的特殊饮食要求,严格把控餐饮供应商的经营主体资质,并对食品品种、进货渠道等进行严格审查,保障赛事期间运动员的用餐安全。
湖畔的城市风光、良好的竞技体验、完善的保障服务,都为上帆逐渐积累起国际声誉。朱骏炜期待:“上帆未来会向美洲杯等国际知名帆船赛事靠拢,从内陆湖走出去,从上海出发,去宁波、去三亚,这样一站一站比下去。同时我们也在设想,是否能在黄浦江上举行竞赛项目,进一步扩大上帆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