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插图也是文本的一部分,放在不同的教材里,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教材插图也能展现艺术的多样性。”鲁迅美术学院教师齐鑫正带着连环画与插画工作室的学生们一同观展,跟同学们讲解着参展作品的技法与表达。
开幕式现场。人民教育出版社供图
3月25日,由国家艺术基金支持、鲁迅美术学院与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当春乃发生——教材插图创作人才培训项目成果展”在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艺术博物馆正式开幕。清新淡雅不失童趣的水彩画、层次丰富韵味十足的工笔画、线条流畅生动写意的水墨画、对比强烈风格突出的黑白装饰画……风格各异的插画作品涵盖了文学、情境、科普等多种题材,既有传统绘画技法的精湛呈现,也有与现代技术结合的创新应用,让前来观展的师生们目不暇接。
“这一组水彩的插图特别漂亮。”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设计系的大一学生薛正好仔细地观摩着每一幅插图,“笔触细腻、构图精准,感受到了创作者深厚的功底。”薛正好一边拿出手机拍下照片一边感叹道。
展览现场参观。人民教育出版社供图
2024年10月,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鲁迅美术学院与人教社联合举办了“教材插图创作人才培养”项目正式启动,在多位行业专家和学者的辅导下,30位学员系统学习了中国百年教科书插图设计的历史脉络,深入分析了当代教材插图的种类与特点,并通过与学科编辑的交流,了解了插图如何更好地体现教材内容。
在考察课程中,学员们走进人民教育出版社,感受教材插图设计的时代变迁;深入中小学课堂,考察当前各类教材插图的现状,了解学生对插图的认知与兴趣点,为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现实依据。在创作实践课程中,项目特邀全国插图与设计领域的资深专家及高校教师组成导师团队,通过理论授课、技法示范、创作指导等形式,系统传授插图创作的专业技能。
插图的表现语言、表现技法、教材插图的分类创作方法……90天的集中培训和创作实践,学员们状态热情饱满,学习孜孜不倦,最终将兼具艺术性与教育性的229幅手绘和板绘作品呈现在了每一位观展人的面前。
学员张丹作品展示。人民教育出版社供图
“教材插图要体现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中国风格、体现中国特色。”来自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赵佳洁在本次培训项目中收获颇丰,她表示,教材插图的创作要坚持大众主流审美取向,清新雅正。要遵循青少年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贴近生活。
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会主任、人教版第十二套义务教育教科书插图艺术总顾问、鲁迅美术学院教授、项目负责人李晨表示,策划此次项目的初衷是为鼓励现有教材插图作者,给他们创造进修机会,同时也利用社会资源,寻找能够承担教材插图创作的社会力量,助力推动教材插图创作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
“艺术人才的培养本就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事业。”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赵璐表示,鲁迅美术学院作为中国艺术教育的先锋阵地,始终秉承“为人民而艺术”的初心,深度参与国家重大文化工程。此次项目,学院整合了优质师资与学术资源,为学员搭建了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创作平台。“展览不仅是一次成果展示,更是一声集结号角,鲁迅美术学院将以此次项目为起点,持续深化与出版界、教育界的跨领域合作。”
人教社党委委员、副社长蒋琦表示,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插图作为教材的“第二语言”,在青少年价值观塑造和美学启蒙中扮演着无声载体的角色。人教社作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家教育出版社,一直致力于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和教育出版物。“此次与鲁迅美术学院的合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国家教育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蒋琦说。
“教材插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揭牌。人民教育出版社供图
教材插图不仅是传播知识的桥梁,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开幕式上,人教社与鲁迅美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随着“教材插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的揭牌,双方将在教材插图领域携手并进,谋求创新,着力深化培养教材插图的专业人才。(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彭诗韵)
作者:彭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