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随着医学的进步,心衰治疗已从单一靶点转向多通路、多靶点的综合治疗模式。维立西呱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心衰治疗的顺序限制,为低血压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第26届南方心血管病学术会议(The 26th South Congress of Cardiology)于2025年3月20日至23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会堂盛大召开,众多心血管领域的顶尖专家齐聚一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张庆教授带来了《有限血压空间背景下心衰患者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GDMT)使用时机: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刺激剂》的精彩演讲,揭开了心衰治疗的新篇章。
图1 第26届南方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现场
心衰治疗的“进化史”:从单兵作战到多靶点围剿
心衰的治疗策略经历了从神经内分泌抑制剂构成的"金三角"治疗,到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加入后形成的"新四联"方案的重要演变[1]。近年来,sGC刺激剂维立西呱崭露头角,迅速成为心衰治疗领域的新星。张庆教授明确指出,虽然sGC刺激剂“出道”较晚,不在“新四联”之列,但它无疑是GDMT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更是打破了传统的治疗顺序,强调以临床特征为基础的个体化治疗。这一理念不仅延续了《2021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衰患者个体化用药共识》[3]的核心思想,更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深化与拓展,为“维立西呱+新四联”组成的“五朵金花”个体化治疗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2 当代HFrEF药物治疗强调以临床特征为基础的个体化[3]
尽管患者接受了针对神经内分泌+代谢通路的四联治疗,仍然面临着心衰加重和死亡的高风险。低血压、肾功能损害和高钾血症等常见合并症,极大地限制了四联药物的耐受性和达标剂量[4]。
NO-sGC-cGMP(一氧化氮-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环磷酸鸟苷)细胞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系统的稳态维持中扮演着“幕后大佬”的角色。它通过调节心脏、血管、肾脏和脂肪组织的功能,发挥抗肥厚、抗纤维化、改善冠状动脉血流、抗炎等多种作用[6-8]。但在心衰病理情况下,这一通路往往“怠工”,导致靶器官损伤(图3)。
图3 NO-sGC-cGMP通路受损机制[6-8]
维立西呱作为一种sGC刺激剂,能修复受损的NO-sGC-cGMP通路,显著改善心衰患者的心脏、血管和肾脏功能,包括减少心肌僵硬、心肌肥厚、心室重构和纤维化,增加肾血流,减少肾纤维化,降低动脉收缩和血管僵硬。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可以不依赖内源性NO直接刺激sGC,同时与内源性NO协同作用,从而在多靶点、多通路的治疗中脱颖而出[9-10]。
VICTORIA研究是维立西呱的“成名之作”。这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纳入了5050名心衰加重事件病史的症状性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结果显示,在10.8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内,维立西呱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的复合风险,相对风险降低了10%[11-12]。这一结果不仅让全球为之振奋,更为维立西呱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证据支持。
sGC刺激剂“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血压友好,疗效不打折!
心衰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表现形式多样,是治疗中的一大难题。中国心衰患者群体尤为突出,其血压水平普遍低于欧美国家,“有限血压空间”问题更为显著[13-14]。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协会(ESC-HFA)的全球调查数据[4]揭示,临床医师将低血压视为实施GDMT的首要障碍,对其关注度显著高于其他不良反应(图4)。
图4 真实世界研究中关注低血压的比例最高,用药顺序不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部分临床医生仍遵循传统的序贯给药模式,但现有证据表明传统用药顺序缺乏确切的生物学依据或循证支持,各类心衰药物的治疗效果实际上独立于使用顺序[4]。特别是在有限血压空间的情况下,临床决策应当突破传统思维定式,采取“耐受为本,见招拆招”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即根据患者具体状况选择最适药物组合,而非拘泥于固定的用药顺序。
研究显示,维立西呱对血压的影响极小,血压下降较基线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仅相差1~1.5mmHg,而且血压的轻微波动仅出现在滴定早期,研究后续阶段未观察到血压进一步降低[11-12]。
在不同治疗背景下,维立西呱也并未导致血压进一步降低(图6)[15]。这意味着,维立西呱在低血压患者中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在有限的血压空间下,临床或可打破传统用药顺序,优先使用维立西呱改善患者心衰症状。另外与安慰剂组相比,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和血钾水平均无显著差异。
图5 在不同治疗背景下,维立西呱不会导致血压过度降低[15]
更有意义的是,来自德国的真实世界研究显示,维立西呱治疗后,四联治疗的比例明显增加,单药治疗的比例下降,表明维立西呱对优化GDMT方案和用药流程具有重要意义[16]。基于最新临床证据,建议根据患者基线血压水平选择2.5-5mg作为起始剂量,通过个体化滴定方案逐步达到标准剂量10mg/d,以获得最佳临床效益。
标准剂量的维立西呱能够显著增加心衰患者的治疗获益,这一点在维立西呱的II期临床SOCRATES-REDUCED研究中得到了证实。而且使用标准剂量的维立西呱并不会增加低血压的发生风险,症状性低血压和晕厥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
所以维立西呱独特的药理特性使其能够更快实现标准剂量(10mg/d)治疗,从而显著缩短患者获得心脏功能改善的临床获益时间。这一优势在低血压患者中尤为突出。
“不论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猫才是好猫”。张庆教授呼吁广大临床医生,在面对心衰患者时,应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尤其是低血压的患者,更要应用临床基本功灵活应用GDMT。在多通路、多靶点治疗的当代理念下,不必拘泥于药物的使用顺序。无论是金三角、新四联还是维立西呱加上其他药物,关键在于患者的耐受性。只有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药物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针对有限血压空间的心衰患者,临床治疗可采取分阶段、渐进式的用药策略。在初始治疗阶段,优先选用维立西呱、MRA、SGLT2i等对血压影响较小的药物,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和临床症状。随着治疗的深入和心功能的逐步改善,当患者的血压代偿空间得到扩展后,尽可能尽早考虑加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β受体阻滞剂等对血压影响较大的药物,从而充分发挥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治疗效应,实现治疗方案的最优化和患者预后的最大化获益。
图6 药物使用的顺序不再重要,关键在于耐受性与疗效
结论
张庆教授的演讲深入探讨了sGC刺激剂在心衰治疗中的应用,特别是在低血压背景下的使用策略。维立西呱通过NO-sGC-cGMP通路发挥多重保护作用,耐受性好,对血压影响小,它以其独特的机制、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为HFrEF患者,特别是低血压患者,提供了理想的选择。心衰治疗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更优解!药物使用的顺序不再重要,关键要看疗效。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有理由相信,维立西呱将为更多心衰患者带来福音。
专家简介
张 庆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副主任(科研)
主要的临床和研究方向为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脏影像学
2011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超声心动图技术在心力衰竭预防、诊断、治疗、预后中的创新应用》(排名第2),2021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T磁共振心脏成像及临床应用》(排名第4)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委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心力衰竭学组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与心功能分会常委
四川省医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常委
四川省老年医学学会慢病管理专委会主委
成都医学会心血管专委会主委
参考文献:
[1]McDonagh TA, Metra M, Adamo M, et al. 2021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Eur Heart J. 2021;42(36):3599-3726.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 等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24[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4, 52(3): 235-275.
[3]Rosano GMC, Moura B, Metra M, et al. Patient profiling in heart failure for tailoring medical therapy. A consensus document of the 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ur J Heart Fail.
[4]Savarese G, Lindberg F, Christodorescu RM, et al. Physician perceptions, attitudes, and strategies towards implementing guideline-directed medical therapy in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A survey of the 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 of the ESC and the ESC Council for Cardiology Practice. Eur J Heart Fail. 2024;26(6):1408-1418.
[5]中国心衰中心联盟,舒张性心衰早期防治专家建议,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1):1-6.
[6]Breitenstein S, Roessig L, Sandner P, Lewis KS. Novel sGC Stimulators and sGC Activa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Handb Exp Pharmacol. 2017;243:225-247.
[7]Tsai EJ, Kass DA. Cyclic GMP signaling in cardiovascular pathophysiology and therapeutics. Pharmacol Ther. 2009;122(3):216-238.
[8]Greene SJ, Gheorghiade M, Borlaug BA, et al. The cGMP signaling pathway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J Am Heart Assoc. 2013;2(6):e000536. Published 2013 Dec 11.
[9]Follmann M, Griebenow N, Hahn MG, et al. The chemistry and biology of 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 stimulators and activators. 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13;52(36):9442-9462.
[10]Sandner P. From molecules to patients: exploring the therapeutic role of 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 stimulators. Biol Chem. 2018;399(7):679-690.
[11]Armstrong PW, Roessig L, Patel MJ, et al.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Oral 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 Stimulator: The VICTORIA Trial. JACC Heart Fail. 2018;6(2):96-104.
[12]Armstrong PW, Pieske B, Anstrom KJ, et al. Vericiguat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N Engl J Med. 2020;382(20):1883-1893.
[13]Pinho-Gomes AC, Rahimi K. Management of blood pressure in heart failure. Heart. 2019;105(8):589-595.
[14]Miller WL, Skouri HN. Chronic systolic heart failure, guideline-directed medical therapy, and systemic hypotension-less pressure but maybe more risk (does this clinical scenario need more discussion?). J Card Fail. 2009;15(2):101-107.
[15]Lam CSP, Mulder H, Lopatin Y, et al. Blood Pressure and Safety Events With Vericiguat in the VICTORIA Trial. J Am Heart Assoc. 2021;10(22):e021094.
[16]Kerwagen F, Ohlmeier C, Evers T, et al. Real-world characteristics and use patterns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vericiguat: A nationwide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in Germany. Eur J Clin Pharmacol. 2024;80(6):931-940.
[17]Gheorghiade M, Greene SJ, Butler J, et al. Effect of Vericiguat, a 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 Stimulator, o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Worsening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The SOCRATES-REDUCED Randomized Trial. JAMA. 2015;314(21):2251-2262.
更多心血管精彩内容
快来“医生站网页版”瞧一瞧
精彩资讯等你来
仅供医学界平台推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得转发或分享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