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山革命公墓,又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在这里安葬着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生的烈士英灵。其中却有一块特殊的墓碑。墓碑的内容如下:
闫又文同志墓碑
闫又文同志,山西省万荣县人,生于一九一四年七月六日。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粮油生产局局长,中国共产党党员。阎又文同志于一九六一年四月患食道癌,经上海、北京的专门医院长期医治无效,于一九六一年九月二十五日逝世,享年四十八岁。阎又文同志,过去曾为革命做过许多工作……
图|阎又文同志之墓
这块墓碑的内容与周围人的都不同,别人的碑文都写明了参加革命的时间和入党的时间,而闫又文的碑文里却没有提到这两项。
这两项表明了逝者的立场,对于一个在建国初期逝世的人来说这是极为重要的!
他是深受傅作义信任的“笔杆子”,他是直接促成北平和平解放的功臣,建国后在其他红色特工功成名就之时,他奉命继续潜伏,隐藏身份维护新生的中国。
早年潜伏敌营,开启潜伏生涯
闫又文出生在山西荣河县,1933年,闫又文考入山西大学法学院,大学期间他接触到马列著作,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
图|阎又文同志
“七七事变”爆发后,闫又文决心弃笔从戎奔赴抗日一线,辗转来到延安。
1938年正是抗战爆发,国共合作时期。相较于兵多钱多的国民党,此时共产党的优势在于得人心。延安是全国进步青年心向往之的红色圣地,一时间延安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
有冼星海、邹韬奋、丁玲、艾青、茅盾、萧军这样的进步作家,也有张学良的弟弟张学诗、杨虎城的儿子杨拯民这样的爱国军人。
图|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的长子杨拯民(左)
当时领导统战工作的周恩来决定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大量派出进步青年和共产党员潜伏到国民党部队中做政治工作。后来发挥巨大作用的熊向晖、姚安娜等就是这一时期进入国民党的军队。
1938年9月到达延安的闫又文受到邢西萍(徐冰)的接待,接受建议进入傅作义部队从事抗日工作。
同月,担任傅部政治部主任的闫又文经潘纪文的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由于闫又文是大学生写得一手好文章,又加之与傅作义有山西荣河县的同乡关系,闫又文很快受到重用,被傅亲令调往长官部任其私人秘书。成为傅作义的亲信之一。
图|阎又文(右一)
顺利成为傅作义亲信后。闫又文的地下工作并没有一帆风顺,一场变故使闫又文的地下工作停滞七年。
1939年底国民党破坏国共合作,开始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在组织中驱逐共产党员。此时国民党高层派出监察委员姚大海来傅作义军中“考察”,要求傅必须“请”走军政机构的共产党员。
负责与闫又文联系的潘纪文也在被“请”之列,由于事出突然,无法做出进一步的安排,闫又文从此失去了与延安的联系长达七年,
失联的七年间,闫又文凭借出众的能力成为深受傅作义信任的“笔杆子”,此时的闫利文已经是国民党第十二战区的政治部主任,傅作义的随身机要秘书,军衔已升为大校。
那么身居高位的闫又文还会继续革命事业吗?
1945年8月,陕甘宁边区保安处的王玉化名“张治公”来到包头,此行他带着上级交给他的重要任务:在傅军中寻找一个叫闫又文的党员。
图|蒋介石
几经波折,王玉从国民党军官口中了解到闫又文已在傅军中担任要职。为了接近闫又文,王玉想了一个找弟弟的借口。
他称自己有一个在绥远工作的弟弟叫张治中,弟弟曾经写信嘱咐说家里要给他写信可以让闫又文长官转交。
几天后王玉获准跟随一个国民党军官,进入了戒备森严的傅作义司令部办公室。随即便见到正在办公的闫又文。
王玉把找弟弟的事情说了一遍,闫又文上下打量了王玉后说:“不记得有这回事,”就没有过多的反应。
图|阎又文同志与家人合影
此后,王玉来到闫又文家中向闫又文说明来意,他说:“我是从延安来的,党中央派我来找你。”
闫又文非常激动,跨前一步握着王玉的手说:“多少年了,我总盼着这一天啊!”
此时王玉心里就认定眼前这位失联七年的共产党员仍然忠诚。
闫又文作为傅作义的“心腹”所处的位置极为有利,他负责记录傅作义的重大会议,负责起草关键电报、文件和讲稿。利用这一便利,闫又文将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毛泽东有句话,说解放战争的情报工作是最好的,就像玻璃杯里押宝,把把都能赢。
图|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
在王玉前往寻找闫又文前,保卫部领导特意做出安排:一是与王玉建立绝密的单线联系。
二是要闫又文获取傅作义的军事实力、战略动向。三是弄清蒋介石和傅作义的关系。除此之外“一律不要搞!”
闫又文把王玉带到他开设的布庄,以布庄掩护二人的会面。
在此后多次与王玉秘密谈话中,闫又文凭借自己在傅军队中的地位,向党组织详细汇报了傅作义的部队情况、战略战术及傅作义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
闫又文的汇报中包含了一个关键信息引起了王玉的重视:傅作义受蒋介石的节制,其军队很可能进犯绥东解放区。
图|傅作义(左一)和蒋介石(中)
果然1946年9月,随着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绥东战役随即爆发。傅作义的军队半个月内进犯卓资山、集宁、丰镇三地。
在此役中解放军凭借闫又文的关键情报提前部署、有序撤离。后来,罗青长回忆道:阎又文的情报,对我华北野战军免受更大损失起了重要作用。
绥东战役以傅作义军队的险胜告终。得胜归来的傅作义可以说是春风得意,他决定要给解放军一个下马威。
傅作义对闫又文的执笔向来满意,他说:只有又文写的东西才和我的思想最吻合,他所用语言就像是我要说的话一样。
图|阎又文同志旧照
战役结束后,傅作义迫不及待地找到闫又文,要起草一封写给毛主席的公开信。
起草这封公开信使闫又文较为难,一方面若是言辞温和怕引起傅作义的猜忌,另一方面若是言辞激烈怕使解放军陷入被动。因此闫又文找到王玉请示中央。
通过地下情报网,起草公开信的消息很快汇报李克农,李克农请示了周恩来,一直请示到毛泽东。
罗青长后来回忆中说道,周恩来经过反复思量做出指示,这封信要达到两个效果,一个是让国民党的部队骄傲,一个是让解放军的部队生气。
图|罗青长夫妇
得到指示后。闫又文用激烈尖锐的语句写了一封讽刺挖苦的信件《傅长官作义致毛泽东先生》在全国引发轩然大波。
这封洋洋洒洒的文章同时被《中央日报》、《延安日报》全文转载。
朱德总司令说:“请将不如激将”,将此电文发华北解放区,连以上干部以激励将士一雪前耻!历史证明,闫又文的这封信既完成了战略目标,保护了自身在傅军中的地位,可谓是一举两得。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奋斗,还要取决于历史的进程。随着闫又文在傅作义军中地位提高,还有一个天大的历史任务等待他完成。
图|阎又文同志身着军装(右)
力劝傅作义,促成北平解放
1947年12月,蒋介石任命傅作义为华北“剿总”总司令,率60万军队虎踞北平。
此时闫又文已是少将军衔,除继续做傅作义的秘书外还担任华北“剿总”政工处的副处长、新闻处处长、傅作义的对外发言人等等,进入了华北“剿总”的决策核心。
这一时期,闫又文和王玉的绝密情报线转到了北平,我党将王玉和闫又文的组织关系转到了中央社会部。王玉通过中央社会部直通周恩来和毛泽东。
当王玉来到北平后几经辗转联系上了闫又文,闫又文为王平办了一张《平明日报》的记者证作为身份掩护。
图|傅作义
“七路半”是当时国民党军统对傅作义军队的讽刺。
原因是傅作义与我党在抗战时期关系密切,傅作义曾邀请八路军的党员干部来军中,学习八路军的政工方式,如群众问题等。
这一时期的北平同样渗透了大量的地下党员。以闫又文每周六的例行记者会为例,台上新闻官是共产党员,台下记者有二十多位也是共产党员。后人戏称“三千地下党暗战北平”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结束,蒋军在东北覆没,蒋介石随即在南京召开了最高军事紧急会议,制定华北集团的战略计划。
图|蒋介石和国名党将士
为筹划东北解放军入关,中央向王玉下达了一个关键的任务:两周内摸清傅作义华北军政方针的任务,做好被捕的准备,任何时候都不能暴露闫又文!
闫又文和王玉这条情报线只用了一周就把这条情报送到了中央,情报表明为了保存实力和加强长江防线,蒋要求华北集团撤到长江以南,并对傅作义许以东南军政长官的要职。
傅作义在会上做出有信心坚守华北的姿态,认为东北野战军不会立刻入关,拒绝南下,坚持留在北平。
了解到这个关键情报后,中央决定,东北野战军休整结束以雷霆之势兵分三路提前入关,南断唐山、塘沽、天津,西断张家口合围北平等一系列重大决断。
图|傅作义晚年照片
1948年12月14日解放军以极高的执行力二十天内完成了对北平的重重包围,铁桶一般包围了傅作义的几十万军队。就此华北战场迎来了新的转机。
傅作义有一个习惯,在做重大决策前,一定要找自己的亲信反复商量,而傅作义头一个找的亲信总是闫又文。
当傅作义来找闫又文商议时,闫又文对傅作义说:“无论战还是走实际上都是对历史对人民对部下不负责任的做法,只有走和平的路才是正确的唯一的选择!”
傅作义在战与和之间反复徘徊。在了解傅冬菊是秘密地下党员后,闫又文又多次利用职务之便掩护傅冬菊。
图|阎又文(左二)对于北平和平解放贡献极大
一次闫又文发现傅冬菊离开家被国民党特务尾随,猜到傅冬菊很有可能是去地下党组织汇报工作。
他便和傅冬菊共乘一辆吉普车,在城门口下车堵住国民党特务,大声训斥,成功帮助傅冬菊摆脱国民党特务追踪
1948年12月25日,中共以权威人士名义公布了一份43名国民党战犯名单,其中包括傅作义。
见被列为头等战犯,傅作义的精神紧张到了极点,这是傅作义思想转变的关键时期。
为了抓住稍纵即逝的和平,闫又文一连十几天和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日夜守护在傅作义身边,一方面安抚其情绪,另一方面做傅作义的思想工作。
图|蒋介石和傅作义(后)
傅作义不能接受向年轻将领聂荣臻和林彪投降,闫又文力劝:“蒋委员长都败在毛泽东手下,我们又何必计较呢?”不久后傅作义接收到解放军传来的秘密电报。
电报表明,公布43名战犯是为了把傅作义与蒋介石绑定,消除蒋对傅的疑虑,使傅有政治空间暗地和谈,和平解放北平。
1949年1月傅作义开始了与中共的最后一次和谈,1月5日晚傅作义与闫又文在中南海深夜研究,终于决定在1月6日开启谈判。
闫又文全程参与并记录了和谈全过程,当闫又文拿着叶剑英的谈话给傅作义阅示时,傅作义长叹一声:“看起来,事到如今,只有放下武器这条出路了。”
图|油画作品《北平和平解放》
闫又文与解放军代表苏静一起协商起草了北平和平协议,1949年1月22日闫又文在中山公园水榭举行了中外记者招待会,代表傅作义宣读了《北平和平协议》。
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北平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
古都免于战火,人民免于战乱,北平和平解放,闫又文功在千秋。
开国稳人心,奉命继续潜伏
北平和平解放后,按理说作为一个长期潜伏的红色特工,闫又文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可以从暗面转向明面了,为什么还要让这个功臣继续潜伏呢?
图|人民解放军正式进入北平,人民群众在街头欢迎
因为傅作义既与我党达成了和平协议,便退出了蒋介石的阵营,但问题在于傅作义不会无条件与中共合作。
一方面,在军队改编的问题上,傅作义指望不动其嫡系的二十万部队。
另一方面,傅作义与中共接洽时提出“参加联合政府,军队归政府指挥”,力求与我党分权。傅作义的这两大企图很快被我党识破。此后傅作义又寻求逃亡海外未果。
作为傅作义的“身边人”,党命令闫又文继续潜伏在傅作义身边,一方面协助傅作义拉拢降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监控傅作义动向。
图|解放军战士
至4月1日,也就是和平解放北平的两个月后,傅作义终于发表了向中共靠拢的通电:“今后愿拥护中共毛主席的领导,实行新民主主义,和平建设新中国!”
国内各大报刊均在显著位置刊登了通电全文。
傅作义的政治态度端正了,但华北的局势仍然不明朗。绥远的傅作义部队的改编仍成问题。
关于绥远问题,毛主席指示:“有了北平起义,绥远问题就好解决了,可以用“绥远方式”来解决。”
图|解放军与傅作义部队交接北平防务
绥远方式就是一方面划出停战协定线,另一方面接通铁路、贸易,从傅作义麾下派出人手协助绥远守将董其武做工作,以内部起义的方式完成解放。
遵照毛主席与傅作义的谈话精神,闫又文开始着手协助傅作义完成绥远的和平解放。
中共与傅方各派三名代表,组成“绥远问题协商委员会”闫又文为傅方代表,潘纪文为共方代表,闫又文终于与自己的入党介绍人潘纪文见了面。
历时三个多月的谈判后,“绥远和平协议”达成,闫又文以降将的身份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为“绥远和平协议”的达成做了重要贡献。
图|北平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决定:将绥远起义部队改编为第二十三军团,移往河北衡水地区整训补充,作为抗美援朝的第二线兵团”闫又文担任政治部主任。
抗美援朝胜利后,时任水利部部长的傅作义将军,向中央请求希望闫又文到水利局工作,中央同意了他的请求。闫又文又回到了傅作义身边继续潜伏。
1961年2月,闫又文又调任农业部粮食油料生产管理局局长。期间其中共党员的身份始终保密。
后经闫又文家人回忆,作为局级领导的闫又文以身作则从来不使用自己的特供证,也不准家人使用,自然灾害期间,身为分管粮食生产的闫又文呕心沥血,奔波全国,与农民同吃同住。
图|晚年时期的潘纪文
1961年底,积劳成疾的闫又文被组织强令去青岛疗养,不久便被发现患有食道癌。并于1962年9月25日在北京病逝,年仅48岁。闫又文为党的事业奉献终生,他的早逝令人异常悲痛。
捅破“窗户纸”,忠心终可鉴
1974年4月19日,傅作义先生病逝于北京,毛泽东主席和党的其他领导人为其献上花圈,周恩来总理主持追悼会。
闫又文的老上司傅作义作为一个力挽狂澜,心系人民的爱国者的人生画上了句号。
而作为地下党员的闫又文在其逝世的35年后,身份才公诸于世。而在这漫长的时间里,闫又文的六个子女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主要问题在于政审环节,相关材料中将闫又文1938年入党的中共党员身份和他解放前的国民党身份掺杂在一起,又没有必要的说明,从而使基层党组织对闫又文的情况始终搞不清楚。
图|阎又文(前排右二)
闫又文家人也多次找到他们认为能说明情况的组织和部门,但因为闫又文作为红色特工的密级过高,一般的组织无法说明。
党的地下工作者做工作讲究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
多年来闫又文凭借着坚定的革命意志像他的墓碑一样,默默无语,始终保守着党的秘密,恪守着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本分。也因为这个原因他的妻子和子女缺乏线索无从查起。
直到1993年事情才出现转机,在一次干部聚会上,曾任外交学院副院长的王玉与闫又文的二女儿意外相识,王玉多年寻找闫又文的子女未果,此刻异常激动。
他为闫又文子女揭开了事情真相:“闫又文是多年潜伏傅作义身边的红色特工。”
图|毛主席给阎又文签发的委任状
至1997年时任中央调查局的罗青长的一篇文章《丹心一片照后人——怀念战友阎又文同志》正式捅破了闫又文“身份”这一层窗户纸。
他满怀深情地说“我的战友阎又文是隐蔽战线上潜伏的一位杰出战士。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真正做到了‘白皮红心’。
至此关于闫又文红色特工的身份之谜被彻底揭开。最后笔者想用闫又文先生的一首诗来作为结束,读懂了这首诗也就读懂了闫又文。
独怀凌云志不凡,
干高枝大拔群巅。
阳春三月花似锦,
英雄树下赞木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