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精锐的部队,最惨烈的覆灭
曾经的国民党五大王牌军,号称“蒋介石的命根子”,个个都是装备精良、战功赫赫的精锐之师,抗战时打得日本人胆寒,到了内战,却成了被击溃的对象。
曾经在缅甸丛林里与日军血战的远征军,最终在东北被解放军围歼;曾经在昆仑关大破日军“钢军”的第五军,最后却在淮海战役中被围困至全军覆灭;还有那支在抗战时期名声最响的第七十四军,最后在孟良崮被围歼,连军长都没能突围出来。
这些曾经的精锐部队,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
时代的洪流,五大王牌军的诞生
1920年代,中国军阀混战,军队四分五裂。
蒋介石在南京站稳脚跟后,开始大力整顿军队,培养嫡系部队。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得到了美国的援助,部分部队得以换装美械,战斗力瞬间提升。
这些部队在抗战期间表现突出,成了国民党军中的王牌之师。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矛盾加剧。
蒋介石决定用这些王牌军队“一战定乾坤”,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些曾经打遍天下的精锐,面对解放军时,竟然接连陷入重围,最终全军覆没。
新一军:“天下第一军”的覆灭
这支部队,在抗战时期可是响当当的存在。
美械装备,远征缅甸,打得鬼子叫苦连天。
战后整编,成了国民党军中最先进的一支部队。
按理说,有这样的配置,打内战应该是手到擒来,结果呢?东北战场一开打,就被打得找不着北。
辽沈战役的时候,新一军被解放军围困,眼看着援军被阻,自己又被层层包围,最后只能拼死突围,结果是全军覆没,连军长都没跑出去。
装备再先进,指挥不行,还是难逃覆灭的命运。
新一军的失败,最根本的问题其实不是装备,而是战术。
美械装备的确先进,但战场上不只是拼谁的枪好、炮猛,真正决定胜负的是如何用兵。
新一军完全照搬美军那一套,机械化作战讲究正面硬碰硬,但解放军的打法灵活机动,根本不给你机会摆开阵势。
到了辽沈战役,新一军一旦被围,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最后只能全数被歼。
新六军:精锐中的精锐,战败如山倒
新六军跟新一军一样,都是中国远征军的主力,曾在印度接受美式训练,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
这支部队在抗战时表现不错,但到了内战,就彻底水土不服了。
东北战场上,新六军刚开始还能稳住阵脚,但随着局势恶化,补给线被切断,战斗力大幅下降。
到了辽沈战役后期,整个战局崩溃,新六军被解放军层层围困,最终全军覆灭。
新六军的失败,其实和新一军差不多。
装备好、训练强,但战术老旧,面对灵活多变的解放军,根本应对不了。
一旦被包围,指挥系统就开始混乱,最后只能被各个击破。
第五军:铁马雄师,倒在陈官庄
第五军的历史比新一军和新六军还要长,早在抗战初期就已经是国民党军中的王牌。
昆仑关战役时,第五军以寡敌众,硬是把日军的精锐第五师团打得满地找牙,战后威名远扬。
可谁能想到,这么一支强悍的部队,最后竟然在陈官庄陷入绝境,被彻底歼灭。
淮海战役时,第五军被派往徐蚌战场,结果刚到没多久,就被解放军围在了陈官庄。
突围无望,弹尽粮绝,最后整个军都被吃掉了。
第五军的失败,不能全怪士兵不拼命,问题出在指挥层。
国民党的将领们对解放军的战术完全不了解,还沉迷于大兵团作战,结果被解放军的围歼战术一口口吃掉。
这一仗打完,第五军彻底消失。
第七十四军:“抗日铁军”折戟孟良崮
如果说国民党军队里有一支最能打的步兵部队,那非第七十四军莫属。
这支部队抗战时几乎参加了所有重要战役,战功赫赫,被誉为“抗日铁军”。
但再强的军队,也经不起指挥失误。
1947年,孟良崮战役爆发,第七十四军被解放军围困,军长张灵甫死守阵地,最后全军覆没,连张灵甫自己也没能活着离开战场。
第七十四军的失败,根本原因就是孤军深入,援军又跟不上。
被围后,蒋介石想救,但根本无力回天,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这支王牌军被歼灭。
第十八军:陈诚的“种子军”,最终难逃命运
第十八军是陈诚一手打造的部队,历史悠久,战斗力强,但到了内战后期,形势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淮海战役时,第十八军被解放军包围,突围失败后,全军覆灭。
第十八军的失败,和其他王牌部队一样,都是在解放军的包围战术下无力挣扎。
国民党军队最大的短板,就是战术死板,无法适应解放军的灵活作战方式。
结局
到了1949年,这五大王牌军全部覆灭,曾经的辉煌彻底成了历史。
国民党在大陆的军队,基本上已经没有能打的部队了。
这事真没什么玄妙的,战争打到最后,比的不是谁的武器更先进,而是谁能更快适应战场。
国民党这些王牌军,战斗力确实不差,但战术落后,指挥层反应迟钝,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