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我们体内住着一位24小时待命的“解毒大师”——肝脏!它不仅负责代谢抗菌药物,还承包着解毒、合成等重要工作。但当这位劳模“抱恙”时,抗菌药物的代谢就会亮起警示灯!当肝功能受损,原本需要肝脏代谢的抗菌药物就像被堵在高速路上的车队——代谢速度骤降,清除时间翻倍,药物浓度飙升。长期如此,就可能引发"药物滞留危机",甚至导致药物蓄积性中毒反应。

药红绿灯指南

红灯停用组

该类抗菌药物主要经肝脏代谢或清除,可发生肝毒性,应避免使用。

肝功能减退时避免使用的抗菌药物



绿灯通行组

药物主要经肾排泄或虽经肝代谢但无明显肝毒性,肝功能不全者可考虑优先选用。

肝功能减退时按原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



黄灯慎行组

肝功能减退时调整剂量使用的占抗菌药物种类的多数。需要根据肝功能损伤程度(专业医生会参考Child-Pugh分级表)灵活调整剂量,像对待精密仪器般小心操作。

需要特别关照的“重点对象”包括:克林霉素家族、红霉素三兄弟(阿奇、罗红、克拉)、替加环素等,临床使用时需减量慎用并密切监测肝功能。头孢哌酮舒巴坦这类“双通道”选手更要警惕——当肝肾同时告急时,必须开启双倍谨慎模式,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更应注意减量慎用!

根据 Child-Pugh 分级抗菌药物的剂量调整



温馨贴心小提示

药物说明书就是你的“护肝宝典”,遇到“酌情减量”或“减量慎用”的提示时,记得配合定期肝功能检查,让用药方案始终运行在安全轨道上。毕竟,守护肝脏健康,就是守护我们天然的解毒屏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