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当三月的暖风吹过青山绿水,法治的春光也悄然播撒在田间地头。为近距离感受公平正义,深入了解四川法院特色亮点工作,3月19日-21日,四川高院组织开展“司法护航民生权益”媒体记者走基层活动。由人民网、法治日报、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四川法治报、封面新闻、四川新闻网、四川手机报等多家媒体组成的采访团来到了四川雅安,一路从雅安市雨城区到石棉县再到芦山县,近距离感受法院巡回审判、利剑执行、多元解纷等相关工作,用他们的镜头记录并展开对四川法院工作成果的深入了解。

巡回审判这场庭审,调解比宣判更有温度

3月20日上午,石棉县人民法院巡回法庭来到了安顺场镇小水村一家农户院坝,阳光洒在院子里迎风盛开的油菜花上,一场公公告儿媳的家事纠纷案将在这里开庭。



“这位老人家是谁?”旁听席上唯一一位身着彝族服饰的老人吸引了媒体记者们的注意。“考虑到当事双方都是彝族,所以法庭邀请了石棉县彝文化研究会会长、德古倪德清参与旁听。”法院干警介绍道。

随着法槌敲响,庭审正式开始。

“说好大家把赔偿存进共管账户,结果她说银行限额转不进,过几天再转,再后来就一直没转。”“共管账户里面的钱是足额的,我都是按之前写的协议在做,我都有凭证的。”庭审中,公公和儿媳你一言我一语,激烈的争执着。

这场纠纷的焦点,是大儿子在外地务工因意外去世后,施工方赔偿的180万以及人道主义补偿的90万元。“看他们争得很厉害,但实际上他们站在各自的角度,都是为了大儿子的未成年子女们在考虑。他们一直在说以后娃娃上学生活的问题,几乎都没有提过自己。”四川手机报记者刘瑞强说。



承办法官冯欢表示,本案案由是共有纠纷,其本质上仍属于家事案件。本着既要解决纠纷,也要修复家庭关系的原则,经过原被告双方的同意,法庭宣布休庭并组织当事双方进行调解。

“德古开始加入调解了。”法治日报记者杨傲多是第一次来到巡回庭审的现场,她用设备记录着德古参与调解的画面,“这么近距离的了解法院工作,很鲜活。”镜头里,德古倪德清首先来到了被告身边,“今天大家都来了,就事论事把事情解决了,也免得一直陷在纠纷里。”被告拿纸巾擦了擦眼泪,说了两句气话,倪德清安抚道,“你这娃娃咋说着说着又走到老路上了。”

“如果调解不下来,要判的话会依据什么标准?”四川法治报记者夏菲妮则来到承办法官冯欢的身边。

“有相关的赔偿标准,”冯欢指着庭审准备的材料说到,“不过按照目前情况看,直接判不是双方问题解决的最优解,所以还是在尽力调解。”

在德古和众人的劝解下,被告儿媳的态度渐渐缓和下来,逐渐敞开了心扉,说出了自己的顾虑,也提出了合理诉求,并表示愿意拿出20万元,用于公公婆婆生活开支,共管账户内的钱继续由双方共同管理和使用。倪德清随即来到屋内,和原告公公进行了沟通,原告公公表示了同意。后续细节的问题,公公和儿媳表示将择日召集双方家族商量确定。

从“他们把我告到法庭就相当于断绝关系”到两人握手言和共同守护孩子们的未来,离开小院子的那一刻,刘瑞强由衷的说了一句,“今天现场看下来,调解和判决,还是调解更有温度。”

利剑执行见证柔性与铁腕的融合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和法官一起带大家直击强制执行的现场……”直播间里,川观新闻记者张庭铭和法官介绍着“雅州利剑”专项执行行动,随着镜头切换,观众们的视线来到了执行现场,汉源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对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中的失信被执行人进行强制执行。



“哇哦,看起来有点紧张哦。”

“直击现场,感觉自己也参与进去了。”

弹幕不断滚动,越来越多的观众进入直播间观看,而另一边,媒体记者采访团跟随法院执行干警来到了执行现场。

原来,黄某某、林某欠钱某某、林某某自建房劳务发包的民工劳务费等费用17万3千余元。前期,法院调解以后,黄某某、林某承诺在2024年10月份前履行上述金额一半左右。但是履行时间届满后,林某电话已联系不上。由于黄某某、林某许诺过多次但均未履行给付义务,已经被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在前期沟通催促多次无果的情况下,这才有了此次强制执行。

“我们来到的是失信被执行人家中,”现场连线的记者解说着现场情况,“现在,汉源县人民法院执行局正在对失信被执行人的居住场所进行搜查。”随着搜查的逐渐深入时间来到了下午4点多。“刚刚听到执行法官给法警说加快点进度,看时间一会儿他娃娃要放学回家了。多人性化,多温情的。”刘瑞强说到。

最后搜查的是黄某某家中的酒柜,法官对酒柜里面的存酒进行了清点,正准备贴上封条时,黄某某突然开口说道:“可不可以不贴封条啊,每天家人进进出出的看到这个心理压力好大啊。”

强制执行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看着主动配合执行并在积极筹款的黄某某,执行法官决定给他一次机会。“考虑到你说的这个原因,封条可以不贴,但是在未履行执行款前不能使用,否则将以违反高消费行为进行处罚,后续我们的干警会拍照存证,也请你给家人说一声不要动,明白了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执行法官决定将黄某某带到法院处理后续问题。“申请执行人代表刚开始是不愿意相信失信被执行人的,但是看在他态度诚恳,也没跑路,加上借了钱当场转给自己,还承诺每月至少还5000并在一年内还清欠款,最后还是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四川新闻网记者谢川霞见证了给付的全过程。

青苗赔偿项目要落地群众要权益

3月21日上午,在雅安市芦山县龙门镇,这里准备“摆”一场关于青苗赔偿的“龙门阵”。可过了约定时间,作为当事人的村民却姗姗来迟。

看着村民带着孙子走来,法院干警自然的把小孩接过抱了起来,“你先去调解嘛,娃娃我帮你带着。”“法院干警还提供带娃服务哈,”记者们说到,“当事人多自然的就把娃娃交给法院了,对法院还是多放心多信任的。”



调解现场的氛围就没这么轻松和谐了。

“别人都拿到了赔偿,为什么就我们两兄妹的没拿到,也不给我们一个说法……”

“你们阻挠施工,导致项目进度受到影响,我们也有损失……”

当事双方一坐下,就带着明显的对抗情绪。在龙门法庭主导下,当地派出所、司法所、镇村干部组成个案矛盾纠纷调解小组,采用“五位一体”工作法,组织双方当事人在村委会进行调解。媒体采访团现场观摩了这起土地青苗赔偿纠纷的调解全过程。

事情要从冷水鱼养殖基地落地龙门镇隆兴村青龙场村开始说起。该项目设计用地50余亩,涉及征地户17户,现项目已建成养殖池10余个。据两户农户反映,该项目施工方未按协议支付青苗费,共约7亩,费用1.3万余元,多次找到项目负责人反映,但对方均迟迟未与办理,后来便有了农户组织家属到项目现场阻挠施工的事情发生。

“一边是村民的权益没有落实,另一边是当地引进的重大项目无法推进,对抗情绪还这么重,也不知道能不能调解下来。”双方争执的声音越来越大,记者对事情的走向打出一个问号。

“公司发钱内部要走流程,但是群众不清楚啊,你们作为企业应该好好解释沟通,不能拖。”

“没拿到钱的心情我们理解,但你们不能用非法的行为去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不对?”

“项目落地可以带动地方就业,到时候在家门口上班,又可以照顾娃娃……”

在龙门法庭法官、派出所民警等人及时出声调解,双方认识到了自己在纠纷中做得不对的地方,情绪渐渐缓和了下来。

原来,由于两家农户被占土地面积不清,加上项目公司投资超预算等原因,才导致两兄妹的青苗费一直没到账。经过调解,最终双方一致同意由公司当场支付两家农户现金1万元。

“1、2、3……”村民一张一张的清点着到手的青苗赔偿。当村民带着满意的笑容在调解书上按下了自己的手印,媒体记者们的镜头也记录下了这一瞬间。

春风拂处,法治生根,媒体记者采访团深入田间巷陌,他们以镜为犁,深耕着基层司法实践,让公平正义的故事在春风中流传。从对抗到和解的转变,从愁眉不展到喜笑颜开的时刻,他们记录着这些小小的瞬间,汇成了四川法院推进法治四川建设的生动画卷。镜头聚焦公平正义,法槌敲响是非曲直,法治路上我们并肩同行,未来之路有你有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