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深化“奉法·慧治理”品牌建设,柘林镇积极推进社区巡回审判赋能基层治理工作。3月24日下午,柘林镇在柘林村举办社区巡回审判赋能基层治理活动,通过“以案释法、以审促治”的方式,推动法治力量下沉基层,凝聚多元主体合力,共筑和谐社区。
柘林镇党委副书记罗兰萍,副镇长杨瑛出席活动。镇妇联、平安办、司法所、社会工作办、综治中心等部门负责同志,各村居社建干部、妇女工作负责人、人民调解员代表,以及“两人一户”代表、居民代表等参加本次活动。
现场庭审
本次庭审聚焦原告张某与被告李某所涉抚养纠纷及民间借贷纠纷。
庭审过程中,法官充分履行审判职责,精准把控庭审节奏,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各项诉讼权利,庭审在公正、肃穆、有序的氛围中推进。原被告双方围绕抚养权变更、抚养费给付标准、欠款具体金额以及逾期利息计算等核心争议焦点,详实陈述各自观点,并出示相应证据。
法治宣传
庭审结束后,柘林法庭副庭长张琳结合具体案情,聚焦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开展法治宣传,以案例的形式为大家解读相关法律条款及维权途径。
庭后微访谈
营房村人民调解员夏忠、冯桥居民区书记王海燕、柘林村法律顾问冯毓敏、海湾村“两人一户”代表王莉莉作为基层治理实践者,结合自身经历与真实案例,交流分享感受与体会。
夏忠:不管是哪种矛盾,我调解的第一原则就是以法治为底线,用情理化解双方的心结,避免矛盾的激化。在接到调解任务后,我们会把当事人约到村调解室,记录各方诉求,分析主要矛盾点。调解中遇到困难时,我们会用情理法交融的方法劝导当事人,促成再次调解,最终通过多轮协商后达成共识。
王海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促进法治建设和基层治理:一是依托社区党建引领,推动资源共享、服务共担。二是搭建议事协商平台,促进多元主体参与。三是法治赋能,提升“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的法治素养,增强居民的法治意识。四是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确保“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冯毓敏:作为驻村律师,我每个月底在村里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天。具体的服务内容有:解答村民有关法律问题的咨询,协助申请法律援助,帮助起草、修改相关合同,参与纠纷调解,开展法治宣传等。作为律师,我们不能光看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社会效益,老百姓有困难,我们肯定是要积极帮助的。
王莉莉:我们与周边高校结对共建,鼓励大学生志愿者们到村里开展“送法入户”等志愿活动;我们发动老干部、老党员,紧密结合辖区内的法治阵地,利用宪法宣传周等重要节点,组织村民开展普法教育,增强村民法治意识。把联系群众的触角伸到宅基,深入了解村民所思所想,保护村民合法权益。
下一步,柘林镇将持续推进社区巡回审判赋能基层治理,进一步凝聚共识、创新机制,提炼治理经验,放大治理成效;强化多元主体协作,推动各部门与社区力量紧密联动,将法治宣传、纠纷调解等工作常态化、精准化,为柘林镇基层治理注入更强法治动能。
来源:柘林镇、奉贤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