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24日,辽宁葫芦岛市经过精心的准备,为安葬在塔山周围的743名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当地民众闻讯后,纷纷自发赶来为烈士们送行,在1300名解放军战士的努力下,这些当年塔山阻击战中牺牲的烈士们被安葬在烈士陵园中。
与国内诸多烈士陵园相比,这座刚刚建成的烈士陵园显得非常年轻,然而它在解放军历史上的分量非同一般。因为就在小小的塔山,除了当年牺牲的广大烈士,还有共和国的9位将军,他们也在战后长眠于此。
如今,人们来到塔山,仍然能够看到那个奇特的景象,九位参加过一场战斗的共和国开国将军的墓碑树立在昔日的战场遗址上。
对于他们来说,哪怕过去几十年,当年的这场阻击战也已经成为他们人生中的重要经历。那么在几十年前,这些将军们与诸多参加过此战的烈士们,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苦战?
辽沈战役爆发后,中央与四野司令部就作战方针产生了分歧,毛主席分析了东北战局之后,决定集中兵力攻取锦州。
一旦拿下了锦州,就等于关闭了东北的大门,那关外的国民党军将被彻底困在东北。然而林彪总人却有着一定的顾虑,四野当时正集结兵力攻打长春等重要城市。
林总担心若是此时南下攻打锦州,大军的侧后会暴露给敌人,到时候沈阳等地的敌人会全力救援锦州,四野大军有被夹击的风险。
经过多日的争论,四野最终执行了中央的战略方针,在林总的部署下,四野开始向锦州方向进军。与此同时,蒋介石也清楚锦州的重要性,为了改变东北的局势,他亲自动员,先后组建了西进兵团与东进兵团,打算来一招东西对进,解救锦州的同时吃掉四野大军。
林总很快得知了蒋介石的意图,对于四野来说,两路国民党大军中,东进兵团的威胁更大。若是不能挡住他们增援锦州的行动,整个战役就有可能失败。
分析了锦州一带的地形之后,林彪决定安排部队在塔山一线阻击国民党援军。塔山位于锦西与锦州之间,是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子。
这里东临锦州湾,西接白台山,山与海之间最狭窄的一段,仅有十二公里宽。北宁铁路从村子的东侧穿过,山海关至沈阳的公路与铁路并行。
虽然名叫塔山,实际上这里有着大面积的开阔地,周围散布着不高的丘陵,海拔最高的山也只有西面200多米的白台山。
要在这种基本无险可守的低洼开阔地阻击敌人的大兵团,看起来根本不可能做到,更何况国民党军还有海军与空军的支援,也都拥有很强的火力。
可若是守不住塔山,那攻锦的作战会受到影响,林总将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4纵负责,由他们在正面建立防线阻击敌军,11纵负责侧面防御。
1948年10月10日,国民党东进兵团的部队对塔山发起了进攻,敌人先是集中了火炮,对塔山正面解放军的防御阵地进行了攻击。
大量的炮弹倾泻在阵地上,许多工事被火炮摧毁。在敌人到达塔山之前,4纵已经抢先抵达,并在这里做好了阻击的准备。4纵将主要兵力放在铁路桥头、塔山堡、白台山和高桥一带。
在兵力的使用上,4纵司令吴克华等人也做出了精妙的安排:先以第12师、第11师第32团为第一梯队,担任正面防御任务。
接着以第10师、第11师主力为预备队,适时协同第一梯队作战。最后是将炮兵集中使用,组成两个炮兵群,分别支援塔山东、西部队作战。
双方正面接触后,国民党军一度掌握了先机,新6军暂62师趁着解放军正在抢修工事,一度攻占了防线东面的打渔山阵地,随后敌人集结兵力继续进攻,又成功拿下了高家滩的前沿阵地。
得知阵地失守,4纵立即组织部队开始反攻,他们先是集中火炮攻击敌人,利用涨潮的机会,战士们一举夺回了高家滩前沿阵地,而海水则将打渔山的敌人隔绝开来。
随后,双方围绕着高家滩阵地开始了激烈交锋,暂62师等部队以密集的阵型,对解放军的阵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猛攻。高家滩与铁路桥一线的阵地陷入了苦战,双方谁都不肯退让。
好在吴克华早有准备,他投入炮兵群,对准敌人的后方发起进攻,将一线敌人与后面的敌军隔开。利用这个间隙,4纵一面调整正面防御,一面组织部队包抄敌军侧后。靠着这种打法,经历一天苦战后成功打退了敌军。
后来国民党军又投入了第54军第8师、新6军暂62师、第62军,对塔山阵地发起了第二波攻势。4纵经历了第一天的战斗后,重新整修了工事,有了上次的教训后,这一次敌人的炮火很难再轻易摧毁他们新修的工事。
敌人这一次也是豁出去了,他们继续集中兵力,以集团式队列向阵地发起了进攻。解放军立即反击,大部分国民党军都倒在了铁丝网前,可后面的敌人踩着前面敌人的尸体继续进攻。
双方打得难解难分,敌人突破了一部分阵地,与解放军战士在里面展开了白刃战。
解放军战士们英勇杀敌,更是在白刃战中打得敌军节节败退,最终又是一天的苦战,解放军成功打退了敌军,被夺走的阵地也悉数夺回。
国民党军也尝试过两侧迂回,甚至还尝试过夜间突袭,但都被解放军打退。经历了这样一天的血战,敌人也元气大伤,不得不暂缓一天休整。
然而国民党军并不打算放弃,到了后来,在他们的准备下,大量的敌军对塔山阵地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势。
敌军调整了进攻的方式,他们利用炮兵猛烈轰击白台山、塔山的阵地,解放军的炮兵群立即开始还击,双方先是展开了激烈的炮战。
随后,国民党军对塔山发起了全面进攻,敌人精锐的独立第95师,连续对塔山阵地发起了著名的“波浪式冲击”,他们以团为单位分成三波, 一个营为一波。
轻重机枪集中使用,掩护步兵连前进。步兵带足手榴弹,以近战为主。第一波受挫第二波接上去,第二波受挫第三波接上去。
这样的攻势给塔山阵地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然而4纵在战斗中,一直不断根据敌人的特点调整工事设施。
战士们也豁出去了,一定要把敌人阻挡在这里,因此他们顶住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其余各线敌人,也继续采用密集队列,利用人海战术冲击着各处阵地。
4纵将士不断消耗着敌人,各处阵地的防御压力也非常大,然而大家还是咬牙坚持,成功打退了敌军,塔山阵地完好无损。
连续数日猛攻无果,国民党军也无计可施,可随着锦州战事打响,国民党军在蒋介石的催促下已经没有退路了。于是他们又开始筹备新一轮的进攻,这一次为了能拿下阵地,他们还重金招募敢死队,想要出奇制胜。
当时国民党集中7个师的兵力对塔山阵地发起了轮番进攻,担任主攻的依旧是独立第95师。他们派出了大量敢死队,不要命一般对阵地发起冲击,在这样的攻击下,敌军曾多次突入4纵的阵地。
4纵早有准备,敌人火炮攻击的时候,战士们就躲在掩体内,只留少部分观察哨。等到敌人进入有效攻击范围再打,打完就立即隐蔽起来。
这样一来,国民党军虽然想要猛攻,但也无处发力,他们的攻势最终还是被4纵挫败。单单是这一天,国民党军就损失了3000多人,精锐的95师更是只剩下了三个营。
至此,塔山阻击战正式结束,损失惨重的国民党已经无力再组织进攻,随着锦州的陷落,敌人也失去了增援的意义。
这场惨烈的塔山阻击战,给敌我双方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蒋介石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布置的东西对进甚至连塔山都没过去。
作为此次承担主要阻击任务的4纵,他们经历了六天的苦战,全军伤亡达到了3145人,其中单日最高的伤亡1048人。
对于整个东北战局来说,塔山阻击战有着特殊的意义,4纵拼死挡住了敌人的援军,保证了主力部队攻锦的成功,他们也得到了四野上下的称赞,仅仅是这一场战斗,4纵就打出了3个英雄团。
这场经典的战例,还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美国西点军校更是将这场战斗写入了教材。值得一提的是,塔山阻击战虽然惨烈,但打到最后,林总原本安排的总预备队1纵也没有出动。
其实早在攻锦开始前,四野已经安排1纵进入锦西高桥一带,部队随时都能投入前线支援4纵。为何预备队最终也没有上去呢?
其实在4纵打得最激烈的时候,负责侧面的11纵也提供了援助,他们派兵接过了4纵部分阵地,这也大大减轻了4纵正面防御的压力。
在敌人利用战斗间隙休整的时候,4纵也在不断调整,该补充兵力的补充兵力,该补充装备的也有后方群众的支持。因此,哪怕是在战斗最激烈的一天,4纵也打得游刃有余。
既然前面能够顶住,那就没必要投入总预备队,而且总预备队还需要防范后方的廖耀湘兵团。
当然,4纵安排的两支预备队,也只是投入了部分的主力,要是战事不利,4纵手里也还有能够使用的预备队。这样游刃有余的打法,离不开全军将士的奋战,也离不开4纵对防线的精妙布置。
新中国成立后,在塔山大放异彩的4纵先后走出了多位开国将军,他们当年在这片战场指挥千军万马创造了奇迹。
对于这些将军们来说,塔山阻击战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一部分,因此在他们病逝后,9位将军选择了葬在这里。
第一位来到这里的人便是4纵的司令员吴克华,1987年2月,吴克华中将在广州病逝,他在建国后先后担任过炮兵司令员、成都、广州军区司令。
他在弥留之际表示自己永远忘不了在塔山奋战的战友们,于是他留下了葬在塔山的遗愿。
第二位便是4纵副司令胡奇才,1997年4月,开国中将胡奇才因病离世,塔山是他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地方。
建国后他曾先后4次回到塔山,纪念那里的战友们,他也先后担任过辽东军区司令、工程兵副司令员等要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与吴克华一样,都选择了葬在塔山。
1998年,胡奇才的家人带着他的骨灰来到了塔山,值得一提的是此番与胡奇才一同前来的,还有另外3名将军的家属。
其中包括4纵参谋长,后来担任过国防科委副主任的李福泽少将,以及4纵主力部队第十二师的师长,原广州军区副司令的江燮元少将,以及著名的塔山英雄团首任团长,原广州军区副参谋长的焦玉山少将。
他们病逝的年月并不相同,但他们都选择了塔山作为自己的墓地,令人感动的是几位将军的家人遵照他们的遗愿,共同等到了烈士陵园建成后,一起来到这里将他们安葬,他们就这样在同一时间,来到塔山重聚。
或许是受几位老战友的启发,2000年5月,4纵政委,原解放军装甲兵政委莫文骅中将在北京逝世。他病逝之后也选择葬在塔山,而他的家人并没有立即执行,这让人想起了前面几位将军相约塔山的事情。
果然,几年后4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原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欧阳文中将因病离世。两位将军相约塔山,也与已经在这里长眠的战友们团聚。
2005年4月,塔山英雄团首任政委、原解放军工程兵副政委江民风少将的骨灰归葬塔山,陵园方面特意将几位将军墓地样式与规格都设计得一致。
到了2014年10月,塔山迎来了最后一位老将军,4纵第十二师参谋长、原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李宏茂少将归葬塔山。至此,9位战功赫赫的老将军在这里团聚,与无数牺牲在这里的烈士们一起,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