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裴诗语)春日的阳光洒在江宁区汤山街道宁西村,20多名学员坐在教室里,手指翻飞间,青灰色的苎麻纤维逐渐化作精巧的编织品……近日,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市非遗保护中心)在江宁区汤山街道宁西村成功举办南京非遗(苎麻编织)公益培训活动。


苎麻编织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于2023年被列入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次培训邀请了苎麻编织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梅担任教师,系统传授苎麻选材、设计、编织、缠绕等基本技法,并指导学员编织生活用品和艺术品。


现场参加培训的,是来自宁西村的下岗职工、残障人士以及周边居民。刘梅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并热爱苎麻编织,让非遗技艺在乡村生根发芽。”活动不仅为参与者提供了学习非遗技艺的机会,还为他们拓宽了就业渠道。一位参与培训的居民兴奋地表示:“学会苎麻编织后,我既能在工坊参与订单生产,也能利用农闲时间居家创作,以后多了一条就业的门路。”


据了解,自2024年11月至2025年3月,苎麻编织公益系列培训已经举办了系列课程三期,是南京市非遗保护中心推动非遗传承“在社区”“进乡村”的具体实践。未来,南京市非遗保护中心将继续探索非遗与乡村振兴结合的新模式,通过技艺培训、产品开发、文旅融合等路径,让更多传统技艺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绽放光彩。

(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供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