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下午,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胡学文携最新长篇力作《龙凤歌》与南京读者见面。现场,他以“我始终为普通人写作”为主题,开启了一场以读者为主角的文学对谈。
在持续两小时的活动中,照片直播点击量突破10万,微博话题#龙凤歌# 阅读量破30万,大量的微博、小红书账号进行了图文直播,展现出这位文坛名家的号召力。
“北方怀胎、南方分娩”的《龙凤歌》
据了解,《龙凤歌》是第三届“凤凰文学奖”首奖作品。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创设的“凤凰文学奖”至今已举办三届,作为国内首个针对未出版作品进行评选的奖项,三届获奖作品的陆续出版,受到了评论界、出版界的广泛关注,凤凰文学奖的作品成果和品牌效应初步显现。
在第三届凤凰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空缺两届的凤凰文学奖首奖终于颁出,胡学文凭借《龙凤歌》获首奖,“凤凰文学奖”评委会高度认可这部作品:小说用半个世纪的跨度,写一个家庭两代人的人生和命运。小说塑造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母亲形象,她以她的“爱”与“怕”折射了一个匮乏时代中国人特殊的生存境遇和不屈的生命原力。
现场,胡学文讲述了这部新作背后的故事。“这部作品可以说在北方怀胎、南方分娩,怀这部作品是2011年,分娩是2020年到2022年写完的。这里面融入了一些南方元素,比如说我写到紫金山、长江、燕子矶,为什么要写这些地方?因为它们是我在南京去得最多的地方,在北方见水比较难,所以经常带着老婆去长江边,燕子矶也去过好几次。”
“从写法来说,大家一直说南方作家写作很细腻,我这个北方作家写的时候想要更细腻一点,这是我写作的时候不自觉的要求,也是在南方写作和北方写作的不同。”胡学文补充道,《龙凤歌》是他人生的潜心之作,也是人生的辉煌之作,或者在前行中不断回望,在回望中不断前行的作品,“所以它确实是我身体掉下来的,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有这种情感。”
“让文本回到普通读者”
记者看到,与常见的新书发布会不同,此次活动中,不仅安排了艺术家朗诵、专业配乐、非遗剪纸,还直接将话筒交给读者,分角色演绎,让文本回归普通读者。来自全国各地、从“60后”至“00后”的不同代际读者、抖音读书达人、高校学生、异地书友与胡学文围坐对话,围绕“家庭记忆的变迁”“乡村女性的沉默与坚韧”“命运与性格的博弈”“时代变迁下家庭的变与不变”“母亲的深情和焦虑”“亲密关系的两面性”等多个话题,展开讨论交流。
资深编辑贾梦玮是这本书的第一位读者,他表示,不管是前作《有生》还是这次的《龙凤歌》,每次读胡学文的作品他都能感受到巨大的惊喜与震撼。“有时候好的作品不是找来的,也不是费多大的劲谋来的,可能就是等来的,等来比较神奇的东西。《龙凤歌》是神品一样的东西,可能是作家孕育了很多年的结果。”
来自重庆万州的读者“有志者”(网名),讲述了书中情节与自身家族史的惊人重合,引发阵阵唏嘘和掌声。“在阅读过程中,我看到马秋月这个形象的时候,就不由自主浮现出我母亲的形象。有时当天看完,还会翻我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因为那个年代影像记录不是很多,可能也就那么几张黑白照片,那个激情青春岁月在田间劳作的形象,令我感触很多。”
凤凰文艺出版社负责人表示,《龙凤歌》的发布形式本身是对“新大众文艺”理念的努力实践——让文学真正成为人民表达与对话的公共空间。这种方式更是一部优秀文学作品走向开阔地带的经典模式:以更多的表现形式不断阐释,由更多的读者来阅读、评判、想象、议论和“续写”。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子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