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截图

纵览新闻首席评论员 任凯 评论员 刘玉婧

继文旅局长们的热情宣传之后,各地驻村第一书记们也“舞”上场了。三四月份正是百花盛开的季节,也是村支书们“争奇斗艳”的机会。

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开放春满园。有的村支书在油菜花田里动感热舞,有的村支书在桃花林里深情献唱,还有村支书在耙耙柑果树地里演起浮夸剧情……为了助农“花式引流”,村支书们也是拼了。

“开春后的短视频就是不一样”,“在下何德何能,一上午刷到了满朝文武百官为我载歌载舞”。网友打开短视频平台,看到村支书们使尽浑身解数“整活”,惊艳之余,在评论区纷纷认领自家的村支书。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支书在乡村发展中,具有“领头雁”作用。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一支懂农业、懂农村、爱农民、本领硬的干部队伍。互联网时代,对村支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了解村情,还得洞察“网情”,熟悉互联网传播规律,能“get到”网友的点。

很多村支书都是当地“致富带头人”,“带头人”有所作为就得有所“牺牲”,放下面子,甩开膀子,为乡村发展吆喝上两嗓子。就像一个村干部说的,“面子都是大伙给的,大伙的事情办好了,个人的面子不重要。”

流量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被看到”很重要。村支书们“豁得出去”,村里的土特产才有可能走得出去。乘着文旅的风,通过打造“网红打卡地”,让一些本来不知名的乡村人气旺起来,促进村民就业,带动村民增收。借助短视频,村支书们的土味尬舞火出圈,始于尬舞、敬于才华、终于带头致富的精气神。

借助短视频,打造乡村旅游IP,带动乡村振兴初衷很好,但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护与开发并举,避免过度商业化破坏生态环境。互联网时代,一棵树、一片油菜花都可能意外爆火,短时间内聚合大量人气和流量。

流量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能会带火一个地方,用不好,也会造成致命危险。网红不是真红,能让百姓增收,日子越过越红火才是真红。打造文旅IP,说到底,离不开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当地群众的需求和利益出发。摒弃同质化思维,走差异化、创新化、精品化路线,打破路径依赖,才能在文旅赋能乡村发展这条路上越走越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