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学问中,史学相对发达,而传统史学重视师承家派。所谓名师出高徒,好的导师不仅学问精湛,而且能启迪史学青年,开一时之风气,甚至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著名导师,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补充,以收集思广益之妙用。
章太炎
章太炎先生是国学大师,辛亥元勋,门下弟子众多,有鲁迅、周作人、黄侃、汪东、朱希祖、钱玄同、沈兼士、马裕藻、吴承仕、朱季海等,称“章门十大弟子”,又称“章黄学派”。章太炎门下弟子皆各擅胜场,横跨文史两个领域,以至于在陈汉章、林纾等和胡适、傅斯年等两代之间,有章门弟子把持北大国学门的说法,同时章门弟子对于“学衡派”的大本营中央大学也有很强的辐射能力。
鲁迅被誉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周作人是京派文人和新月派的主要代表和“中国散文的一个高峰”,黄侃是章门弟子中国学修养最堪与其师相捋者和“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承前启后人”,汪东曾任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朱希祖主持北大史学系社会科学化改革,钱玄同是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和古史辨运动的重要推动者,沈兼士是中国新诗的重要倡导者,马裕藻是中国第一部官方颁布的汉语拼音法定注音《注音字母》的首倡者,吴承仕在太严弟子中与黄侃并称为“北吴南黄”经学大师。
朱季海是最年轻的太严弟子,被誉为“苏州国学界资格最老、学问最大,脾气最怪”。侯外庐先生说:“五四以来,新人与旧人的若干尖端的代表者,同时出现在章氏门下。”可谓一时之盛。
熊十力
熊十力先生为新儒家开山,自称“熊十力菩萨”,著有《新唯识论》《原儒》《体用论》《明心篇》《佛教名相通释》《乾坤衍》等书。
其哲学观点以佛教唯识学重建儒家形而上道德本体,《大英百科全书》称“熊十力与冯友兰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与其三弟子(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和张君劢、梁漱溟、冯友兰、方东美被称为“新儒学八大家”。牟宗三是近代中国最有“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致力于哲学理论研究,意图贯通新儒家和康德哲学。
代表作有《心体与性体》《才性与玄理》《中国哲学十九讲》《中西哲学之汇通》《现象与物自身》《佛性与般若》等;唐君毅为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创系主任,一生致力人文精神的重建与发展,其学问体大思精,长于辨析又善于综摄,驰骋于东西方哲学之中,而归于中国圣贤义理之学,代表作有《人生之体验》《人生之体验续编》《道德自我之建立》《中国哲学原论》《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等。徐复观是中国知识分子典范,在学政领域皆有不俗创建,学术方面志专思想史,重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心,结合儒家思想和民族政治以救中国;
政治方面曾任蒋介石侍从室机要秘书,衔封少将。参与政治又保持与政治的距离,不是主流又不攀附主流,1958年于唐君毅、牟宗三、张君劢联名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被认为是新儒家在港澳台兴起的标志。
胡适
胡适先生被誉为“民国孔夫子”,不仅在学界,而且在世界上都有广泛影响。一生服膺杜威实验主义,倡导“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办《努力周报》《独立评论》,在白话文、新诗、《水经注》研究、红学研究等领域,但开风气不为师,代表作《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等。“我的朋友胡适之”成为学界笑谈,关于胡适的弟子也众说纷纭,比较有信服力的是《平生风谊兼师友:胡适和他的弟子》一书。
该书认为胡适弟子主要有傅斯年、顾颉刚、罗尔纲、唐德刚四人。罗尔纲是太平天国史研究的最高峰,唐德刚被称为“史学界鬼谷子”,做胡适晚年口述史因而促成口述史之大兴。傅斯年和顾颉刚堪称胡适手下左膀右臂,并称为北平“三大老板”,其中胡适依托北京大学和美国庚款,先后历任北大校长、驻美大使、外交部长、中央院长;
傅斯年依托北大史学系、史语所、胡适担任董事的美国庚款、杭立武担任干事长的英国庚款,先后历任北大校长、史语所长、台大校长,是天生的学术领袖人物,堪称“民国孟夫子”;顾颉刚依托燕京大学、北平研究院和禹贡学会的非体制力量,开创古史辨、历史地理学、民俗学三大领域,成为民国学人中主编刊物最多、任教学校最多、学术欲望最强的学人之一。
顾颉刚
“贪多务广亦孤独”,顾颉刚先生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的传奇人物,一生游离于胡适、傅斯年为首的自由主义影响下的史学体系和郭沫若、范文澜为首的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史学体系之外,在北京与南京之间、在台湾与大陆之间、在新与旧之间,又不像陈寅恪那样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既没有被忽视,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王学典先生的《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是史学名著,这里讲到了他的五大弟子:何定生、谭其骧、童书业、杨向奎、刘起釪。何定生天资聪慧却因为性格原因而“伤仲永”,谭其骧悠悠长水而成为复旦历史地理学的开山正朔,童书业天资过人记忆力惊人在春秋史卓有建树却在文革中精神失常,杨向奎是八马同槽之首建国初山东省唯一二级教授治学领域横贯多个断代史与多个专门史,刘起釪继承顾颉刚的《尚书》学研究并将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钱穆
钱穆先生是四大史家之一,被誉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将其称之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重要代表作有《刘向歆父子年谱》《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
据《未学斋中香不散:钱穆和他的弟子》载,钱穆主要有何兹全、李埏 、严耕望、余英时、戴景贤等人。何兹全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史领域的重要学者,受到钱穆的很深影响;李埏是云南大学经济史学科的创建者,全国第一批宋史博导,李伯重之父;严耕望是钱穆最欣赏的弟子,“中国史学界朴实的楷模”,专治中古政治制度和历史地理,代表作有《治史三书》《唐代交通图考》《秦汉地方行政制度》;
余英时先生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史学之泰斗,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华裔知识分子,在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有博大精深之造诣,其弟子有王汎森、罗志田、陆扬等。代表作有《士与中国文化》《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朱熹的历史世界》《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等。
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是新月派之著名诗人和民主共和之伟大斗士,从武汉大学开始,闻一多开始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他从唐诗开始,继而上溯,由汉魏六朝诗到《楚辞》、《诗经》,由《庄子》而《周易》,由古代神话而史前文学,同时对古文字学、音韵学、民俗学也下了惊人的功夫,涉猎之广,研究之深,成果之丰,郭沫若叹为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
他历任青岛大学(现山东大学)国文系主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代表作《红烛》《死水》,开创了格律诗体,提出了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三原则,此外他在美术、戏剧、书法、篆刻等方面都有相当的造诣。闻一多有两大得意弟子,堪称其左膀右臂,一为臧克家,一为陈梦家。臧克家始终专注于诗歌,《有的人》《老马》《难民》《烙印》等都为其脍炙人口的代表作。陈梦家则更具有传奇经历,不仅再诗歌领域卓有成就,后来在转到考古学领域也后来居上,可惜后来因为时运和个人机遇、性格方面的因素,被划为“史学界四大右派”,不幸被折磨致死。
侯外庐
侯外庐先生是马克思主义史学五老之一,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西北大学校长,他的学术传统对西北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大学、陕西师大、兰州大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他的学术研究以思想史和社会史结合研究见长,具有历史学、法学等多学科背景,曾翻译《资本论》。
侯外庐弟子众多,除日后被称作“诸青”的张岂之、李学勤、杨超、林英和何兆武外,还有招为副博士研究生的祝瑞开、胡一雅、冒怀辛。后又引入黄宣民、唐宇元、步近智、陈谷嘉、樊克政、孙开泰、卢钟锋和孟祥才等,有人将这一学术群体称之为“侯外庐学派”。其中尤其以张岂之、李学勤最为知名,张岂之先生曾任西北大学校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教授,是思想史研究之大家;
李学勤先生曾任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注重传世文献与考古学、和出土文献研究成果相结合。姜广辉对经学思想史与郭店楚简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主编的多卷本《经学思想史》,是继《中国思想通史》、《宋明理学史》之后,侯外庐学派的又一部里程碑式的学术力作。李学勤先生和张岂之先生先后获得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终身成就奖”,又与何兆武先生均任教于清华大学。
张岂之先生弟子方光华亦曾任西北大学校长,何兆武先生弟子彭刚在西方史学理论及历史哲学领域颇有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