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来说,早餐草草应付,甚至索性不吃已成为常态,认为早餐吃不好不会有大问题。

然而,一项新研究发现,高质量的早餐有益心血管健康,还利于改善肾功能,而低质量早餐则完全相反。

从大脑功能到心血管健康,从代谢平衡到学习能力,一顿营养均衡的早餐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如何吃好这一天中最重要的第一餐。

不好好吃早餐会对身体带来哪些伤害?

有营养科医生表示,规律吃早餐有利于健康,反之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大脑变迟钝: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是葡萄糖,经过一整夜消耗后,如果早晨不进食,体内糖原储备不足,影响大脑运转效率。

引发胃肠道疾病:从上一顿晚饭开始,胃肠进入长时间“禁食”,早餐时段开始活跃,若此时不摄入食物,会干扰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的正常节律,可能引发胃炎等胃肠道疾病。

增加代谢性疾病风险:研究显示,不吃早餐会改变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破坏肠道屏障功能,导致小肠上皮细胞过度吸收脂质,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等风险。

增加死亡风险:与规律吃早餐相比,不吃早餐会增加27%的全因死亡风险,28%的心血管死亡风险,34%的肿瘤死亡风险。


营养不足:不吃早餐可能会减少摄入钙质、维生素C、膳食纤维及多种矿物质的机会。这些营养素通常可从早餐常见的食物如乳制品、豆制品、水果和全谷物中获取。若其他餐次未有意识地补充这些营养素,可能导致全天营养素摄入不均衡。

超重肥胖:经常不吃早餐的人比经常吃早餐的人,增加48%的超重或肥胖风险,31%的腹部肥胖风险。

影响生物钟:不吃早餐会对“生物钟”的基因表达造成影响,诱发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血糖升高,为各种慢病埋下隐患。

心血管风险:与每天吃早餐的人相比,从不吃早餐的人的心血管死亡风险约升高87%。

情绪问题:没时间或不习惯吃早餐的人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学习能力下降:几乎不吃早餐的学生,平均成绩比经常吃早餐的人低10.25分,相差近两个等级。

早餐搭配有公式,这样吃营养又健康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可提炼出一个早餐黄金公式——“1+2+3+1”

1种谷薯类主食:提供优质的碳水化合物,如馒头、粥、面条、全麦面包或薯类食物。

2种膳食纤维:摄入蔬菜、水果,保证蔬菜全天摄入3-5种,水果1-2种。

3种优质蛋白:包括鸡鸭鱼肉等肉类,鸡蛋及其制品,以及牛奶、豆浆等饮品,可“干湿搭配”。

1种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营养,为早餐锦上添花。


早餐热量控制:健康成人的早餐热量应占全天总热量的25%-30%,建议控制在400-500大卡之间。可用“一手掌握”来判断进食量:


  • 一拳头主食(片状主食需两掌心)

  • 半掌心肉类

  • 一捧绿叶菜(或一拳根茎类蔬菜)

  • 一拳水果

  • 一杯牛奶、一个鸡蛋

  • 坚果只需一拇指大小



中式早餐搭配:

主食:馒头、粥、包子或山药、红薯、玉米、芋头等;

蛋白质:鸡蛋、鸡肉、牛肉等,搭配豆浆、豆腐脑;

避免:油条、麻团、炸糕等高油高糖食物;

补充:适量蔬果。

西式早餐搭配:

主食:全麦面包、纯燕麦片;

蛋白质鸡胸肉、牛排、三文鱼等,外加一杯牛奶或酸奶;

注意:沙拉酱热量较高,建议少食或不添加;

补充:适量蔬果。

根据健康状况早餐公式可进行适当调整

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早餐搭配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 糖尿病患者:减主食增粗粮


糖尿病患者应在一日三餐中,将早餐的普通米面替换为全谷物、杂豆类等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以减缓餐后血糖波动,有助于全天血糖控制。进食顺序也很重要,应先吃菜、再吃蛋白,最后才吃粗粮。同时,全天的主食总量可适当降低,早餐尽量避免喝白粥,更不要把粗粮弄成“糊”状,否则会导致血糖升高速度过快。


  • 肾病患者:低蛋白低盐低脂


高蛋白、高盐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加速肾病进展,因此肾病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需降低,但不可过低。早餐可选择牛奶、鸡蛋这类相对低蛋白食物,或豆腐、腐竹等植物性蛋白质,同时应少吃咸菜、腐乳以及钠含量高的加工肉制品。如果病情发展至慢性肾病3-5期,主食要换成红薯、土豆或相关制品,不宜选择蛋白较多的米面,整体饮食需要坚持低蛋白低盐低脂原则。


  • 久坐人群:低脂肪高纤维


久坐上班族通常运动量较低,户外活动少,机体易堆积脂肪,肠道功能也可能逐渐变弱,常出现便秘等问题。因此,早餐应选择低脂、高纤维的食物,比如不加任何酱料的菜肉混合型三明治,避免因时间来不及就用甜品、蛋糕等高脂高糖食物“将就”。用屏时间长的人还可在早餐中加入胡萝卜、西红柿、橙子等食物,这些食物富含抗氧化物质,有助于保护视力。


  • 减重人群:高蛋白高纤维


减重人群不应为了控制全天总热量而不吃早餐,研究显示,这类人群的体重反弹比例更高,且全天的饥饿感更强。减重人群不仅要吃早餐,还要适当提高蛋白质的占比,这可使餐后代谢更活跃,减少肌肉流失。主食可换成南瓜、水果玉米等高膳食纤维的根茎类蔬菜或黑麦面包等粗粮,饱腹感强,有助于控制整体热量摄入。同时,需控制进食速度,比如增加咀嚼次数、增加餐间停顿次数,或减小每一口食物的体积。


  • 体力劳动者:高碳水多吃肉


馒头、面条、米饭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可迅速分解为葡萄糖;肉中的蛋白质则可为肌肉修复提供原料。由于体力劳动者的日常消耗大,需适当增加主食和肉类的摄入量,可选择脂肪含量较高的红肉,以增加饱腹感和能量储备,让机体有足够的力气维持正常工作和活动,确保全天的体力供应充足。


来源:央视新闻、生命时报

图片来源同上,非商业用途,若构成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