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环保局的突击检查就像一场猝不及防的暴风雨,冲垮了华泰环保公司平静的表面。
"五百万罚款?领导们都懵了!"技术部小李压低声音说。
张建国皱眉看着空荡荡的办公室,
钱德忠,这位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同志,昨天竟一声不响地办理了退休手续。
"太蹊跷了,"张建国喃喃自语,"钱工从不会半途而废。"
他拿起桌上的项目文件,直觉告诉他,真相远比表面看到的复杂。
此时,公司副总刘卫东推门而入:
"建国,李总要你牵头调查此事,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
01
华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坐落在南城工业区,一栋灰白色的六层大楼,外墙上"华泰环保"五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作为本地环保行业的中坚力量,华泰已有二十余年历史,从最初的小作坊发展到如今拥有三百多名员工的中型企业,靠的就是过硬的技术和严谨的作风。
张建国是华泰的中层管理人员,负责合规审核工作。他今年四十二岁,在公司工作了十五年,从基层技术员一步步爬到现在的位置。他为人正直,做事认真,在同事中口碑不错,领导也比较器重他。
这天早上八点半,张建国像往常一样来到公司,刚走进办公室,就看到几位同事围在一起小声议论着什么。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吗?"张建国放下公文包,好奇地问道。
王璐,财务部的一位年轻女同事转过头来:"建国哥,你还不知道吧?钱工退休了!"
"钱工?钱德忠?"张建国一愣,"他不是才五十八岁吗?还没到退休年龄啊。"
"就是啊,而且走得悄无声息的,昨天下班后直接去人事部办了手续,今天一早他的办公室就空了,东西都收拾干净了。"王璐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惊讶。
张建国皱起眉头。钱德忠是公司的元老级人物,从华泰创立之初就在这里工作,是公司资历最老、技术最强的环保工程师之一。他为人低调,但在业内颇有名气,主持设计过多个重要环保项目,为公司赢得了不少声誉。
"有人知道他为什么突然退休吗?"张建国问道。
周围的同事们纷纷摇头。
"太奇怪了,前天我还和他讨论城南工业园区的废水处理方案呢,他看起来一切正常啊。"技术部的小李说道。
"我记得上个月公司年会,老钱还说要再干几年,等把技术传承给年轻人才考虑退休呢。"另一位同事附和道。
张建国陷入了沉思。确实,钱德忠一向是个负责任的人,从不会半途而废地撒手不管。这次如此突然地离开,不符合他的性格。更何况,城南工业园区的废水处理项目是公司今年的重点项目,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钱德忠更不应该在项目进行中途离开。
"算了,可能是有什么个人原因吧。"张建国试图安慰自己和同事们,"老钱这么多年兢兢业业,总有权利选择自己的退休时间。我们先各忙各的吧。"
同事们点点头,陆续散去。张建国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打开电脑,却无法集中精力工作。他和钱德忠共事多年,虽然不算是无话不谈的朋友,但也有着相当的了解和信任。钱德忠的突然离职,让他心里有种说不出的不安。
正当张建国沉浸在思绪中,办公室门被"砰"的一声推开。公司副总经理刘卫东大步走了进来,脸色阴沉。
"建国,开个紧急会议,现在,会议室。"刘卫东的语气不容置疑。
张建国连忙起身,跟着刘卫东来到三楼的大会议室。里面已经坐满了公司各部门的负责人,气氛凝重。张建国找了个位置坐下,不安感愈发强烈。
公司总经理李志强站在会议室前方,脸色铁青。他身材高大,平日里总是面带微笑,给人亲切感。但此刻,他的表情严肃得可怕。
"各位,"李志强深吸一口气,"今天早上,环保局对我们负责的城南工业园区废水处理项目进行了突击检查。"
会议室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盯着李总。
"检查结果显示,我们安装的废水处理设备存在严重问题,排放的水质远远达不到合同约定的标准。环保局当场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罚款五百万元。"
这个数字一出,整个会议室瞬间炸开了锅。五百万对华泰来说不是小数目,足够影响公司半年的运营了。
"怎么会这样?我们的设备不是都经过严格测试的吗?" "五百万?这也太离谱了吧!" "能不能申请复议?这个处罚太重了!"
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李志强抬手示意大家安静。
"目前初步调查显示,问题出在废水处理的核心设备上。根据合同,我们应该使用A级处理器,但实际安装的却是B级处理器。A级和B级在外观上几乎一样,但处理能力差了一个等级,价格也相差将近百万。"李志强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
张建国心里一沉。设备采购和安装是钱德忠负责的领域,如果真的出了问题,那钱德忠的突然退休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李总,这个项目的技术方案和设备采购不是钱工负责的吗?"财务总监周倩问出了大家的疑问。
李志强点点头:"是的,正因如此,钱德忠的突然退休就显得格外蹊跷。我已经尝试联系他,但他的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会不会是钱工发现了问题,所以才急着退休,避开责任?"市场部经理杨军提出了一个大家都在想但没人敢说的猜测。
张建国皱眉:"钱工在公司工作二十多年,一直兢兢业业,德高望重。如果真有问题,他不会选择逃避的。"
"那你怎么解释他的突然离职?恰好在环保局检查前一天?"刘卫东冷冷地反问。
张建国无言以对。确实,时间点太过巧合,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
"好了,"李志强打断了讨论,"现在当务之急是解决眼前的问题。第一,我们需要立即更换合格设备,确保废水处理达标;第二,组织技术团队进行全面检查,看看还有没有其他隐患;第三,成立专项调查小组,彻查此事,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志强环视一周,目光最终落在张建国身上:"建国,你负责合规审核工作,对公司流程和标准最熟悉,我希望你能牵头组织这次调查。"
张建国一愣,随即点头:"我会尽力的,李总。"
"好,那就这样定了。调查小组由张建国牵头,技术部门配合,全力查清此事。记住,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李志强的语气坚定。
会议结束后,张建国立即着手组建调查小组。他选了技术部的两名工程师和一名财务人员组成四人小组,开始了调查工作。
首先,他们调取了城南工业园区废水处理项目的所有文件和记录,从最初的方案设计到设备采购,再到施工安装的全过程。同时,张建国也派人去钱德忠的家里寻找,希望能联系上他,了解情况。
经过一天的忙碌,调查小组初步整理出了一些线索。根据采购合同,华泰确实应该购买A级处理器,合同上签字的是钱德忠。但实际到货和安装的却是B级处理器,而验收单上同样有钱德忠的签字。这意味着,要么钱德忠明知故犯,要么他被蒙蔽了。
但更奇怪的是,派去钱德忠家的同事回报说,钱德忠的家人表示他已经离开了城市,去外地"散心"了,具体去向不明,也联系不上。
傍晚时分,张建国独自一人来到钱德忠的办公室。虽然钱德忠已经收拾走了大部分个人物品,但办公室里还保留着他的工作氛围——墙上的环保标语,书架上的技术手册,甚至桌角那个已经干枯的小盆栽。
张建国坐在钱德忠的椅子上,试图从这个空荡荡的办公室中找到些线索。他打开钱德忠的办公电脑,输入了公司统一的管理员密码,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电脑里的文件都很规整,按项目分类存放,每个文件都有明确的命名和日期。张建国一一检查过去,发现城南工业园区废水处理项目的所有技术文件看起来都很正常,没有明显异常。
正当他准备关机时,目光被桌面右下角的回收站图标吸引。出于职业习惯,他点开了回收站,发现里面只有一个文件——一封日期为昨天的未发送邮件。
张建国双击打开了这封邮件,发现收件人是李志强,主题是"辞职申请"。
"这是......"张建国心跳加速,快速浏览起邮件内容。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推开,刘卫东出现在门口,看到张建国坐在钱德忠的电脑前,脸色立刻变了:"张建国,你在干什么?"
02
张建国被刘卫东的突然出现吓了一跳,但很快恢复了镇定。
"刘总,我在调查城南项目的事情,李总让我牵头组织调查小组,所以我来查看钱工的电脑,看能不能找到些线索。"张建国站起身,平静地解释道。
刘卫东走进办公室,目光在电脑屏幕上停留了片刻,脸色阴晴不定:"找到什么了吗?"
张建国犹豫了一下,决定暂时不透露邮件的事:"还在查看,暂时没有明显发现。"
刘卫东点点头:"那你继续,有发现随时汇报。这件事关系到公司声誉和巨额罚款,一定要尽快查清。"
说完,刘卫东转身离开了办公室。张建国长舒一口气,重新坐回电脑前,继续阅读那封未发送的辞职邮件。
邮件内容很简短:
"志强总, 我决定提前退休,即日生效。对于城南项目可能出现的问题,我深感愧疚。二十年来,我一直尽心尽力为华泰工作,从未有过任何不当行为。但这次,我无力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只能选择离开。请相信,我并非主动参与其中,而是被迫接受了现实。具体情况,等风平浪静后,我会亲自向你解释清楚。 钱德忠"
张建国反复读了几遍邮件,感到更加困惑。邮件中钱德忠承认城南项目有问题,但又强调自己"并非主动参与",而是"被迫接受"。这究竟是什么意思?谁能强迫一个资深技术总监接受有问题的设备?
张建国将邮件内容记录下来,关闭电脑,离开了钱德忠的办公室。回到自己办公室后,他立即召集调查小组成员,分享了新发现。
"这封邮件很关键,"技术部的老王说道,"钱工明显知道项目有问题,但他暗示自己是被迫的。会不会是有人威胁他?"
"或者贿赂?"财务的小张插嘴道,"毕竟A级处理器和B级处理器价格相差近百万,这笔差价去哪了?"
张建国摇摇头:"钱工在公司工作二十多年,家境殷实,不像是会为钱铤而走险的人。而且他一向刚正不阿,很难想象谁能威胁到他。"
"那会不会是他的亲属朋友受到了威胁?"老王猜测道,"我记得钱工有个外甥在读大学。"
张建国眼前一亮:"有道理!明天我们去查一下钱工近期的社交活动和通话记录,看有没有异常。同时,我们也要查一下设备供应商的背景,看看他们与公司内部人员是否有不正当往来。"
小组成员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会议结束后,张建国独自一人留在办公室,整理今天的调查发现。他越想越觉得事情不简单,钱德忠作为公司元老,突然做出这样的事情,肯定有不得已的苦衷。
第二天一早,调查小组就开始了新的调查方向。张建国亲自前往设备供应商"海川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希望能了解更多情况。
海川公司位于城郊的一个小型工业园内,公司规模不大,但据说在环保设备领域有一定的专业性。张建国以考察设备为由,顺利进入了公司。
在与海川公司销售经理王明的交谈中,张建国巧妙地将话题引到了城南项目上。
"王经理,我们公司正考虑在新项目中使用贵司的设备,但之前听说城南工业园区的项目出了些问题,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张建国假装不经意地问道。
王明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正常:"哦,那个项目啊,我们只是按照合同供货的,至于安装和使用,都是贵公司负责的。如果出了问题,恐怕不是我们这边的责任。"
张建国注意到王明的语气有些防备,便不再直接询问,而是转向了设备本身:"A级处理器和B级处理器外观上很相似,性能却差别很大,普通人很难区分吧?"
王明点点头:"确实如此,两者在外观上几乎一样,只有内部部件和处理能力不同。不过我们出厂时都有明确标识和出厂测试报告,不会弄混。"
"那如果有人特意要求替换设备呢?"张建国试探性地问道。
王明明显紧张起来:"这个...我不太清楚。我们一般只按照正式合同执行,不会做这种事情。"
张建国见状,知道自己触及到了敏感点,但也不好继续追问。在结束参观后,他假装去洗手间,实则绕到了公司后院的仓库区域。
在仓库外,他遇到了一位正在吸烟的工人。张建国掏出香烟,与工人攀谈起来。在轻松的氛围中,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到了城南项目。
"兄弟,听说你们公司之前给华泰环保提供过设备?那个城南工业园区的大项目。"
工人吐出一口烟圈:"是啊,大单子。不过闹得挺别扭的。"
"怎么回事?"张建国假装好奇。
"还不是老一套,"工人压低声音,"本来合同上写的是A级处理器,结果后来有人打招呼,让改成B级的,但出厂单和包装上还标A级。这种事我们见多了,反正钱到位就行。"
张建国心中一震:"是你们老板的意思?"
工人摇摇头:"哪能啊,这种事都是买家那边打招呼,再给点好处费。我们老板才不管这些,他只管收钱。"
"那你知道是谁打的招呼吗?"
"这我就不清楚了,"工人掐灭烟头,"听说是你们公司一个姓刘的领导,具体谁我就不知道了。"
张建国心中一凛。华泰公司姓刘的领导不多,最有可能的就是副总经理刘卫东,他负责项目的总体协调和资金审批。
回到公司后,张建国立即向调查小组汇报了自己的发现。同时,技术部的同事也带来了重要信息——他们在审查城南项目的技术方案时,发现最终执行的方案与钱德忠最初提交的版本有明显差异。
"最初版本中,钱工明确要求使用A级处理器,并详细列出了技术参数和质量要求。"老王指着电脑屏幕说道,"但在最终的执行方案中,这些具体参数都被模糊化了,只保留了'符合国家标准'这样的笼统表述。"
"谁修改的?"张建国问道。
老王摇摇头:"文件上没有修改记录,但审批人是刘总。"
张建国的眼睛眯了起来:"有意思。刘卫东不仅是文件的审批人,还可能是向供应商'打招呼'的人。我们需要进一步调查刘总与海川公司的关系。"
就在这时,张建国的手机响了,是李志强打来的:"建国,立刻到我办公室来,有重要发现。"
张建国匆匆赶到李志强的办公室,发现财务总监周倩也在场,表情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