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是一个被国人铭记的日子,小日子过腻了的鬼子终于被打回老家了,结束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接下来就是我们自己的家事,一山不容给二虎,北方延安教员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还是蒋介石校长领导的国民党军事集团。双方的势力在长江为界的南北中国,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在中国老百姓的头上。



蒋介石在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三次电邀教员来重庆进行和谈,为国家和平民族解放,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然赴这场鸿门宴。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国民党在实力上是有优势的,蒋介石接着和谈的名义企图将破坏和平的罪名扣在对方头上,随着教员亲临重庆蒋介石集团的阴谋被粉碎,但是蒋介石一边借着和谈名义一边紧接着排兵布阵,蒋介石这盘棋早就被教员识破。来到重庆当天教员也是客气的称呼蒋介石为‘’委员长‘’,蒋介石倒也欣然接受,叫教员为‘’润之‘’,显示出蒋介石高高在上的姿态。其实当时的国民党上下都认为此时的共产党军队还是和红军长征时期一样,对国民党军队没有威胁,随着谈判期间双方战争的进行,解放军取得几场胜仗,蒋介石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支强大的人民军队。



蒋委员长就妄想国共合作成功后将毛主席调到新疆去当省长,远离中央就对蒋家王朝没有威胁,蒋介石这种不客观的想法也侧面反映蒋介石和谈是假积极备战发动战争是真。那么就有人问教员冒着如此巨大的危险去重庆谈判到底值不值,答案是肯定的。毛主席不光是勇气过人,对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情况有着清晰的判断,他断定蒋介石不会对他下手。



蒋介石的为人和手段自然是有过人之处的,不然是不可能整合国民党内部众多派系,第二众多军阀归于蒋介石麾下也说明这一点,虽然这些党派,军阀各有各的打算但是校长的话还是有用的。当年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蒋介石最后对杨虎城将军和张学良的做法可见一斑,杨虎城被杀害张学良被软禁,两人从此消失。对于这样的人共产党这边也是很担心的,但是教员断定他不敢下手,为什么呢?



这次的和平谈判是国民党发起的,自己为响应全国人民对和平的心声,如果出手会陷自己于不仁不义之地,也让全国看清自己的战争嘴脸,这在全国的舆论上是过不去的。当时的反法西斯战争刚结束,两党背后的支持者也不希望发生战争,美国和苏联都不希望毛泽东在重庆出事,当时的毛熊在东北是有大量军队的。在国内国际上都没有优势的情况下蒋介石最终没有下手,双方签订《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双十协定》



这次谈判并没有取得和平,剩下的就只有战场上见真章了,谈判结束后教员飞回根据地,指挥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直取蒋介石老巢南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至于蒋介石建议教员去新疆当省长的事不知他在台湾总统府回忆往昔时是不是会脸红,这就不得而知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