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以“营商环境优化月”为抓手,聚焦政务、法治、市场、要素等领域精准发力,推出多项改革举措,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以“简流程、强监管、优服务”为核心,推动审批效率提速、监管效能升级、要素保障优化,为市场主体铺就发展坦途,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政务环境服务提效,办事更便捷。通化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抓手,政务服务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至3.11个工作日,较法定平均时限压缩87%;即办件比例达到63.97%。全省率先推进40个一件事实质运行,改革后“一件事”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压缩72.95%,申请材料压缩42.02%,跑动次数压缩76.96%。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跑出“加速度”,以恒泰节能设备生产线建设项目为例,从立项到施工许可仅用1个月,竣工验收办理比预期提前一周完成,企业点赞“通化速度”。
法治环境包容审慎,监管更规范。通化市动态调整行政执法“四张清单”,编制“首违不罚”清单213项,梳理市本级裁量权基准186项2049条,全面落实包容审慎监管。通过“事前报备、现场亮证、扫码迎检、事后评价”的智能备案机制,减少无效执法扰动。同时,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持续强化,远程异地评标范围扩展至多省多市。
市场与信用环境改革深化,经营更有序。“证照一码通”改革覆盖21个部门86项事项,信息认领率达100%,233项涉税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信用分级分类监管领域拓展至42个,通过“暖企”专项行动修复失信信息80条。针对消费市场,通化市建立“全渠道受理、全链条响应”维权机制,12315平台2024年处理投诉举报咨询1.43万件,为消费者挽回损失482.08万元。
要素保障精准服务,项目落地更高效。通化市搭建政校企对接平台,联合61所高校和61家重点企业输送人才,设立20个高校人才工作站。通过“春风行动”提供岗位6519个,新增城镇就业8622人。土地资源盘活成效显著,建立存量土地数据库,助力招商引资项目快速落地。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应急周转基金累计为2960户企业转续贷263.9亿元,信用保证基金、“信易贷”平台为企业纾困注入活水。
消费环境安全放心,活力持续释放。以“共筑满意消费”为目标, 通化市创建125家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个示范商圈及6家旅游领域示范典型。2024年开展食品安全检查7850户次,整改隐患355项;药品及医疗器械检查覆盖1247户次,立案11起,织密消费“安全网”。3.15期间,通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多部门举办大型宣传活动,发放资料6000多份,现场快检食品51批次,合格率100%。“你点我检”活动将检测结果实时公示,提振市民消费信心。
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发展后劲足。通化市建立“涉企服务专班”,实行“一企一策”包保机制,全年协调解决企业需求217项。通过“学子归巢”计划引才1265人,发放“英才卡”623张,为企业输送新鲜血液。万通药业、修正药业等龙头企业扎根发展,医药健康产业产值向千亿级迈进。中溢新能源等项目提前一年投产,年销售额预计达240亿元,印证“营商沃土”吸引力。
通化市政务服务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85.65%,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跑出“37个工作日”新速度,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覆盖42个领域,12315平台为消费者挽回损失482万元……一组组数据背后,是 通化市以“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的生动实践。
优化营商环境牵动全局、事关长远,从“高效办成一件事”到“投诉不出店门”,从“首违不罚”到“信用护盾”, 通化市重信守诺厚植营商沃土,以营商环境“软实力”筑牢经济“硬支撑”,让通化高质量发展底子更厚、成色更优。
记者:施涛
主审 | 王远洋 审核 | 李蕴涵 编辑 | 史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