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砚能从一块其貌不扬的“石”变成人们眼中的“宝”,是因为这样一群人:他们手中的画笔和刻刀千变万化,给予松花石生命。通化鞠氏砚坊的“砚者”鞠展鹏,就凭借对松花砚的喜爱与执着,推动着通化松花石艺术的振兴。


从事松花砚雕刻以前,鞠展鹏在一家企业担任总经理,薪资高、工作稳定,但他却总觉得生活缺少些什么。2012年的一天,鞠展鹏的父亲带他去看松花砚解闷。从那开始,松花砚天然的色彩和精美的雕刻就让他再也忘不掉、放不下。

此后,他开始深入了解松花石和松花砚,从历史到文化、从产地到雕刻,只要和松花石有关,他无不喜欢在意。半年后,他毅然辞职,一心扑在松花砚雕刻上。顶着养家糊口的巨大压力,他在郊区租了一间小平房,买齐了雕刻所需的工具,用半个月的时间雕刻出自己的第一个作品“荷花砚”,这让他倍受鼓舞。


没有雕刻经验,他就每天练习七八个小时;工作环境差,冬冷夏热,他就尽力克服。3个月后,他的作品“一览富贵”在展会上被人购买收藏,令他激动不已,从此真正踏上了传承发展松花砚文化艺术的路途。

在鞠展鹏看来,制砚的精髓是融入中华文化的气息和创新的想法,才能将这方瑰宝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得到一块中意的石料,粗略打磨后就进入最难也是最磨人的构思阶段。有时创意的时间比雕刻的时间还要长,灵感一到便马上伏在制作台前专心雕刻起来。雕刻中为防止粉末飘散,需要一直浇水,手指长时间浸泡令人难以忍受。但进入雕刻状态的他,只沉迷于眼前的这一块石、一方砚,偶尔抬头才发现脖子早已酸疼。


通过不断努力和巧妙构思,他的技艺日渐精湛,名声渐起。因为执着于将每一方砚创作到极致,他平均每月只出一方砚,重金难求。他的作品不带有任何派别痕迹,也从未参加过任何功利性质的比赛。他不想让名利扰乱心境,只想单纯地发挥自己的天赋和热忱。

2016年,鞠展鹏入驻通化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创办了自己的砚坊。产业园内精英们的聚合之力,让他有了将松花石和松花砚发扬到全国、全世界的想法。借着产业园的广阔平台,他致力于联合其他入驻企业,大力发展砚台、摆件、壁画等松花石旅游文创产品,让更多人领略家乡特产和艺术的魅力。


工匠精神是传统的继承,亦是时代的召唤。鞠展鹏在松花砚上作画,赋予它们生命。刻刀雕琢出的,不仅仅是精美的艺术品,还有他对艺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孜孜不倦的追求。

“雕刻松花砚,是我生命延续的另一种方式。不论拥有多少财富,当老去的那一天终究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但只要我的作品还在,我就如同比别人多活了百年、千年……”

记者:张书源

主审 | 王远洋 审核 | 李蕴涵 编辑 | 刘佳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