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松花石老坑的发掘可追溯到清朝。仙人洞、湖上坑等产出的松花石品质上乘,成为御用砚台原料的主要来源。认定这些老坑,一方面是基于宫廷档案中对松花砚的制作和使用有详细记录,明确其产地为通化地区;另一方面通过对现存老坑遗址的考察,发现了大量开采痕迹和遗留石料,与历史记载相互印证。台北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松花砚和石盒,其石品在仙人洞都能找到痕迹,为研究清朝文艺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位于通化县大安镇的松花石老坑遗址占地面积约280平方米,由松花石露采坑、松花石开采岩体断面和坑址南侧山体3个部分构成。1979年在此发现松花石矿床及老采石坑,2014年被列入吉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的松花石质地温润细腻、硬度适中,颜色大体分绿、紫两种,以翠绿色闻名,也有少见的紫袍绿带石和彩玉石,极具观赏价值。纹理分平面和截面,平面纹理如云雾或水波纹,截面纹理如刷丝,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是制作松花砚的优质材料,也是通化市瑞璟松花石交易中心、通化关东文化产品交易市场等大型松花石交易市场的主要供货地,年产值达千万元。二道江区长胜村仙人洞产出的松花石以杨绿色、栗黄色为主,也有罕见的枫红色,色泽纯正鲜艳,纹理细腻流畅,质地坚硬且致密,手感温润而略有滑涩之感,雕刻出的砚台不仅外观精美,而且“滑不拒墨、涩不滞笔、久磨不减其锋、贮墨不涸”。
以老坑文化和丰富的松花石资源为依托,通化持续推进松花石文化艺术和产业发展,集体、个体生产经营从业人员近万人,开发出工艺品、饰品、保健品等类别千余种产品。打造集培训实习、创新创业、生产研发、文化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安松花石产业园、松花奇石一条街和主题公园,吸引近20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入驻,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大批专业人才,提供200余个就业机会,被评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设计生产近百种款式的砚台、摆件、挂件、玉玺、茶具,充分整合人力、物力资源,形成集聚效应。积极推动松花石产业与四方山、大荒沟文旅小镇、振国养生谷壹号庄园等旅游资源有效嫁接,举办松花砚(石)文化节、松花石雕刻艺术展等相关活动,通过游、乐、购及研学、科普等方式,让非遗文化与旅游业态加速碰撞。通化市工艺美术厂被认定为“吉林省松花石(砚)设计和雕刻人才培训基地”,与通化师范学院、市职教中心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开设松花石雕刻设计专业,与域内中小学合作开发校本课程,将松花石历史文化、雕刻技艺带进大中小学、青年夜校、公益讲堂,激发青少年对松花石文化艺术的热爱。
记者:张书源
主审 | 王远洋 审核 | 李蕴涵 编辑 | 刘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