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太湖县徐桥镇桃铺村的200余亩翠玉梨园里,洁白梨花如云似雪,三两工人在园内除草清沟,游人穿梭其间拍照打卡,欢声笑语与蜜蜂嗡鸣交织成一幅田园画卷。这片梨园不仅是生态景观,更是科技赋能的现代农业样板——作为安徽省首家“国家科技小院”,这里正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院所结对共建

科技扎根田间

2024年7月,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与安徽农业大学联合共建的“安徽太湖翠玉梨科技小院”正式挂牌,标志着太湖县“科技下乡、人才驻村”战略迈入新阶段。科技小院以“理论实践零距离、技术服务零时差”为目标,派驻研究生、博士团队驻点指导,与太湖盛鸿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紧密合作,围绕翠玉梨培训、栽培、植保等重要环节开展技术攻关。

“过去种梨靠经验,如今有专家‘一对一’指导,病虫害少了,产量品质都大幅提升。”太湖盛鸿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叶桂霞感慨,院所专家团队量身定制的“五化管理”(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品牌化)模式,让梨园亩产效益大幅提升。

叶桂霞高兴地说:“这片梨园有两百多亩,在省农科院多年的技术支持下,现在年产值在20万斤左右。”




智慧农业赋能

产业生态双丰收

走进梨园,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数据,手机APP可远程调控灌溉系统;稻鳖共养塘中,鳖鱼穿梭稻丛,形成生态循环农业链。科技小院引入的“气象土壤环境监测系统”与智能物联网平台,让600亩综合产业园实现精准化管理——翠玉梨、甜枣、桃树错季种植,稻虾连作与池塘养鱼立体种养......

“通过这个系统对土壤温度,土壤水份,病虫状况,气候进行系统监测和管理,通过网口将数据上传至平台,后台与手机可远程察看数据及趋势,根据数据作出相应调整,以保证果树良好的生长态势,助力农业生产,降低生产管理成本。”驻村工作队队员陈小平表示。

据驻村工作队成员、知联会成员陈小平介绍,省农科院团队研发的“翠玉梨早熟品种+矮化密植”技术,使果实上市时间提前,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在2024年,园区翠玉梨年产量就达到20万斤,带动周边30余农户增收。

在梨花盛开之际,有不少周边年轻人前来打卡游玩,科技小院推动的“农文旅”融合模式,让村庄从传统农业村变身“网红打卡地”。依托梨园景观,合作社拓展采摘体验、农事研学、民宿餐饮等业态,拓宽村集体增收新路径。

据悉,未来科技小院将持续深化“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深入挖掘“科技+旅游”新业态,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培育扎根农村的“土专家”,让太湖“科技小院+”乡村振兴模板可复制化。(姚权炉)

太湖一老人上山被捕兽夹夹伤

来源: 太湖县政府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