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在家栽一棵树渴望丰收,稍不留神,树竟成了一具空壳了。

事情是这样,广东一女子喜欢吃无花果,于是在家院子里栽了一棵无花果树,听人家说无花果结果又多又大,她满心期待,精心呵护,就等着结果那天,享受又甜又多汁的果实。

无花果价格在广东可不便宜,一想到彻底实现无花果自由,心里美滋滋呀。

谁知道过了半个月,女子发现不对劲了,这树怎么越长越老,叶子更黄枝条越来越枯萎了?

女子百思不得其解,找来专家帮忙看看,专家二话不说,直接把树切开——见到眼前这一幕,女子彻底傻眼。

树干中心,两个明晃晃的空洞,深不见底,很显然,这棵树不知不觉间,竟莫名其妙地成了一棵空心树,而且不用说,树已经是活不成了。

女子不明白,自己每天浇水施肥,细心料理,怎么反而让树空心了,她到底做错了什么?

专家告诉她,树之所以空心,跟她没什么关系,罪魁祸首,是一种不起眼的小虫子。



无花果树的克星:白色小虫子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种无花果树,但统一的都会发现一个问题。

就是一颗看似健康的无花果树,你养得好好的,然后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这棵树只剩下壳了,树干里面空空如也,要么是千疮百孔,枝条枯黄。

原因就是一种可怕的专门吃无花果树的害虫,有“无花果克星”之称的——桑天牛,在暗中做坏。

桑天牛跟一般的害虫不一样,他不是“洪水猛兽”,看起来一点都不显眼,也不会瞬间摧毁一棵树,反而是日复一日,锲而不舍地,一天天蚕食,等你发现的时候,树干已经被吃光了。

让人根本猝不及防。

而且,桑天牛就喜欢吃无花果,而且专吃树干、树心,你想防,还很难防备。

所以养无花果的人常说,种树的过程,就是跟桑天牛斗智斗勇的过程。





桑天牛的破坏力

桑天牛破坏力为什么那么强,主要的原因是两个字:隐蔽。

他们不像蝗虫那样成群结队肆虐,也不会像蚜虫那样一片片密密麻麻地吸食汁液。

而是会把虫卵藏在树皮下面,让幼虫在树里面发育。

也就是说,桑天牛从出生开始,就长在无花果的肚子里。

等种植者发现树木空心的时候,虫害早就蔓延得不可逆转了。

为什么桑田牛那么喜欢吃无花果树?因为无花果树干质地松软,咬得动,而且汁液富含糖分,无花果这么甜也是这个原因,这就给桑天牛幼虫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源。

而且桑天牛幼虫在啃食树干的时候,会分泌消化酶,加速木质纤维的分解。

就是说无花果树干不仅被桑天牛吃,还会被桑天牛的口水腐蚀。

桑天牛吃树干,还是从头穿透到尾,要吃就吃透。在被啃食的无花果树干中,你会发现树干有很多条中通的隧道,树皮和木质部几乎完全分离。看得很是吓人。

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由外向内,由浅入深的缓慢蚕食。



这种虫子到底什么来头

说了那么多, 桑天牛到底是个啥?

生物学来说,桑天牛是鞘翅目天牛科的一员,如果没概念,就可以简单理解成“会飞的甲壳虫”。

成年的桑天牛,有4-6厘米长,全身黑褐色,翅膀长着黄褐色的短毛。

因为这种半黑不黄的颜色,跟树皮颜色很像,所以趴在树上的时候伪装效果很好,不容易被发现。

不容易被发现,那么桑天牛就可以凭借自身的生理结构,不断、批量地在无花果树上产卵。

比如桑天牛的触角长过身体,可以轻松捕捉空气中的植物挥发物,就能精准定位树的哪个部位营养足够,把卵产在这里,幼虫长得又大又肥。

我们要知道,真正摧毁无花果树的,正是桑天牛幼虫,不是成虫,那么多的虫卵悄无声息出现,几乎可以说宣判无花果的生命终结了。



为什么幼虫比成虫还猛,因为幼虫更隐蔽、食欲更旺、内部破坏力更强。

桑天牛的幼虫比成虫小得多,只有几毫米,通体成白色,可以通过高频次收缩产生动能,不断地不断地吃树干,可以硬生生凿开树干,钻个透顶。

在被桑天牛幼虫蛀过的通道,最长的可以达到8米,可以说从树顶直接通到树底了。

这桑天牛幼虫也太能钻了!

而且还难被发现,桑天牛幼虫感知环境的能力很强,如果种植者试图震动树干,或者放出天敌来啄树干,幼虫会马上察觉,然后就停止蛀食,蜷缩身体,利用木屑掩盖自己。

等天敌走了,又开始大快朵颐。

你们说,如果你们种了无花果,烦不烦桑天牛?

桑天牛成虫



桑天牛专挑好下手的地方产卵

桑天牛生长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每年6到8月是桑天牛成虫开始产卵的时期。

如前面说的,雌虫会挑树木营养最丰富的地方产卵,它先用坚硬的牙在树木表面啃出“U”型凹槽,深度大概3毫米,这刚好能把一粒卵塞进去。

然后,雌虫会用粘液封住凹槽,让卵看起来像树皮上的自然凸起,顺利实现无声无息的产卵,人也察觉不出异样。

一只雌虫一生能产80-100粒卵,每粒卵在8-15天之后会孵化成幼虫,幼虫出生后马上就开始霍霍无花果树。

刚孵化的幼虫只有米粒大小,全身白色,没有脚,但头壳很硬,这也能理解它凭什么钻树能力那么强了。

幼虫先顺着树枝往上啃一点点,然后突然掉头,看是往树干中心钻。幼虫啃一段距离,就会在树干上咬一个洞,把木屑和身体脏物排出去,还挺讲究卫生的有没有。

后期随着幼虫长大,这些排泄孔就变成一串直线排列的小孔,所以那些被幼虫蛀过的通道,你会发现有些参差不齐,就是这个原理。



在南方,因为天气温暖,幼虫十个月就能长到手指粗细。北方寒冷地区,幼虫虽然没那么长,但因为太冷了,他们学会了“冬眠”,往往一只桑天牛会窝在无花果树里住个两三年,可以说吃住无忧了。

那就奇怪了,幼虫不会破蛹成虫吗?怎么能呆在树里那么久?

是的,桑天牛幼虫30天左右就破蛹了,但他们变成成虫了不会马上飞走,而是躲在树干里,把无花果树当家了。没错,彻底赖着不走了。

桑天牛的成虫会在靠近树皮的位置挖一个椭圆形房间,供自己居住,可以说吃住无忧了。

成虫不像幼虫那样,只会啃食树干,它们通常在晚上钻出树干,然后吃点无花果的枝叶,接着开始交配产卵。

成虫的寿命只有40天左右,们完成产卵的使命后,大概也就离世了,留下下一代继续霍霍无花果树。这仿佛是他们一辈子的任务一样。

幼虫在啃食无花果树





当然,人也不笨,桑天牛厉害,人当然有对治的办法。

目前防治桑天牛的操作,主要有四种:人工捕杀、物理阻断、化学防治、生态调控。

人工捕杀主要还是肉眼观察树干,判断那些洞里藏着桑天牛虫卵、幼虫,然后立刻捅破,把虫卵戳碎,要么就把幼虫挑出来。判断的方法主要是看哪里有桑天牛的粪便排泄物,用细铁丝顺着排泄物的通道往里钻,反复搅动,可以挑出或杀死幼虫。

物理阻断也就是制作一些混合杀虫剂的黏土物,封住所有的排泄孔,把幼虫闷死在洞里。又或者使用磷化铝毒签塞入虫孔,释放毒气杀死幼虫。这些都是通过封住幼虫的空间, 或闷或毒,让幼虫无处遁逃。

化学防治是最常用的办法,其实就是用针管蛀孔里注射药剂,这种方法见效快,能杀死成群的幼虫,缺点是会伤害树木,有一定副作用,但不得不说,确实省事。常见的对桑天牛药剂,有氯氰菊酯、白僵菌等。用化学原理,杀灭桑天牛幼虫,当场就见到结果。

生态调控是比较长期的方法,主要是控制无花果树的周围不要有桑树、枸树,这些树会吸引来桑天牛产卵。还有是引入天敌,比如悬挂人工鸟巢,或者释放花绒寄甲,这种甲虫会主动寻找桑天牛幼虫寄生,然后杀灭他们。



桑天牛在我国的记载最早见于明朝医药典籍。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桑天牛幼虫当时俗称“斗米虫”,用盐水浸泡后焙干,可治疗小儿疳积。

至今桑天牛虫干也是一味不错的中药材。

但作为果树害虫,桑天牛始终难以彻底消灭。

近年来通过推广综合防治技术,虫害率控制得很不错了,但因为桑天牛的隐蔽特性,总是防不胜防。

现在的防治重点是“早发现、早处理”,在幼虫尚未深入树干时,定期巡查、及时处理虫卵,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