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观察者网 刘程辉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清洁能源政策搞了个大清算,令自身“气候伪善”面目暴露无遗。就在近日英国主办的“国际能源安全峰会”上,美方代表又大吹合作逆风,甚至搬出所谓清洁能源政策对欧洲有害,使其易受中国“胁迫”的滑稽之言。
但此番上蹿下跳,只换回了尴尬的沉默。
美国“政客”政客新闻网4月25日报道直言,特朗普试图在清洁能源问题上离间中欧的努力失败了。尽管美方代表竭力兜售美国化石能源,还宣称中国从这种“错误的清洁能源政策”中获益,但欧洲国家政要纷纷表示,他们的未来不是用美国进口能源取代俄罗斯天然气,而是主要依靠清洁能源。这恰是美国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4月24日至25日,国际能源署在伦敦兰开斯特宫召开由英国政府主办的能源峰会,涵盖气候转型、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风险等议题。
欧洲政客们在会上确实对美国人说了一些客套话。比如英国首相斯塔默承认:“在未来几十年里,化石燃料仍将是我们能源组合的一部分。”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称:“欧盟没有忘记在能源危机期间,当我们需要能源时,美国是如何立即提供能源的。”
然而,当负责国际事务的美国能源部代理助理部长汤米·乔伊斯发言时,他遭遇了尴尬的一幕。
4月24日,巴巴多斯的能源与商业发展部长丽莎·康明斯和乔伊斯出席会议 路透社
乔伊斯告诉与会代表,清洁能源政策“有害且危险”,会让欧洲容易“向中国做出让步或受到中国的胁迫”。
他还称,鉴于中国在清洁能源供应链的很大一部分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急于实现绿色转型意味着“把抽象的排放目标和对手的利益置于首位,而把我们民众的安全置于最后”。
这一番话,把与会者听沉默了。
一位当时在场的欧洲官员表示,这个“尴尬但反应一致”的时刻“很能说明问题”。
这位欧洲官员还透露,在4月25日的一场闭门会议中,美方代表再次试图传递信息,称美国是世界上最可靠的能源伙伴,并再次抨击中国。
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美国的发言基本被忽视了,被认为与会议的合作氛围格格不入。
针对乔伊斯的言论,英国能源大臣米利班德告诉“政客”新闻网:“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些讨论的总体基调表明了人们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向清洁能源转型。”
气候问题智库“能源与气候情报单位”主任皮特·查尔克利参加了首日会谈,他说:“这是意识形态与现实的对抗,而这次意识形态似乎异常沉默且不合时宜,从根本上偏离了重点。”
美国国务院前气候官员杰西·扬对记者表示:“特朗普政府正在从根本上拆解美国政府在全球投射影响力的能力,这实际上会打击特朗普政府自身的目标,无论是在减少贸易失衡还是对抗中国方面。”
他补充说:“我们正破坏自己在许多其他重要伙伴和盟友那里的信誉。”
美国能源部未回应置评请求。当媒体要求采访乔伊斯时,他表示:“我不怎么与媒体交谈。”
报道称,欧洲人并非对中国主导清洁能源供应链视而不见,一些官员也认为过于依赖单一来源会造成“风险”。
只不过在英国和欧盟领导人看来,美国的化石燃料并非解决问题的答案。相反,他们更倾向于发展本土清洁技术产业,从而与中国竞争。
冯德莱恩说:“清洁、本土的可再生能源不仅增强了我们的直接韧性,还当然会刺激大量就业机会,推动我们经济内部的更多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此次峰会开幕前,英国《卫报》就在报道中披露,中方因日程冲突将不会出席本次峰会,这对英国来说是一个“打击”。特朗普政府将派遣一名否认气候变化的官员参会,试图借机阻碍能源转型并加强各国对美国油气资源的依赖。
有业内人士指出,令人非常失望的是,峰会邀请了全球化石能源巨头和主要产油国,却忽视了真正处于气候危机前沿的国家。还有行业组织创始人表示,中国的缺席对行业而言是一次重大挫折,但彰显中方不会屈从于特朗普政府阻碍进步的强硬手段。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拒绝参会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他们不会屈服于特朗普政府阻碍进步的强硬手段。”化石燃料不扩散条约倡议的创始人策波拉·伯曼说。
英国议会跨党派气候变化小组前负责人罗比·麦克弗森说:“摆脱化石燃料的转型需要所有排放国的参与。与中国合作对于确保采取保护地球、开启可再生能源时代的行动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不仅自身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引人瞩目,还向其他国家提供相关技术和服务,降低了全球使用绿色技术的成本。而曾自诩环保倡导者的一些西方国家,却以环保为幌子挤压他国发展权益,醉心于地缘政治对抗。
眼下,中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以燃煤为主的火电装机容量。
美国耶鲁大学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可再生能源强国:在过去20年里,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
这不仅意味着能源模式的革命,也意味着地缘政治平衡的转变。能源历来是全球力量的杠杆。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国,可能会产生深远的经济影响。当美国面临碳氢化合物生产停滞时,中国作为太阳能和核能超级大国的崛起重新定义了能源霸权的未来。在这一领域,中国占尽先机。
相较之下,特朗普今年1月上任后的第一个行政命令,就是优先释放美国的化石燃料生产,暂停联邦风能项目,冻结清洁能源项目的资金,同时宣布美国将再次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
还有共和党人将气候问题“武器化”,力促特朗普保留清洁能源税收抵免政策,只为“避免让中国或其他敌对国家借机致富”。
对于美西方一再炒作清洁能源议题,中方已多次强调,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积极推进能源的绿色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更应兑现承诺,为国际绿色合作创造有利的条件,搞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泛政治化只会损害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来源|观察者网
延伸阅读
美媒画了个没有"中国制造"的"家" 报道中直言很难想象
美国新一届政府上台后,大范围滥施关税政策,破坏全球贸易体系的同时,也在严重伤害美国经济。多家美国媒体近日接连警告,美国国内消费品价格上涨只是时间问题。《纽约时报》更是在报道中直言,"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中国产品的美国家庭"。
01
没有"中国制造"的家是什么样子?
《纽约时报》可视化报道,展现一个普通美国家庭对中国进口产品的依赖比例程度。灰色表示这一品类从中国进口率为0-20%,绿色为20%-40%,黄色为40%-60%,橙色为60%-80%,红色为80%-100%
当地时间4月27日,《纽约时报》在报道指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中国产品的美国家庭会是什么模样。因为,美国人家中许多生活必需品几乎完全依赖从中国进口,而随着新关税政策的出台,这些商品的价格极有可能进一步攀升。
家用烤面包机(Toasters)从中国的进口率达到了99%以上
走进美国家庭的厨房,大量用品刻着深深的"中国制造"烙印。美国所有的家用烤面包机都是进口的,而且几乎每一台都来自中国,这一商品从中国的进口率达到了99%以上。
厨房大量用品刻着深深的"中国制造"烙印
走进美国家庭的浴室,化妆刷、指甲剪、梳子——几乎所有个人护理用品,都极有可能烙着"中国制造"的印记。
雨伞(红色)从中国的进口率达到了98%
阳台上的金属椅、木炭烤架、雨伞,书房里的电脑显示器和台灯,卧室里的急救包和电熨斗,储物间里的手电筒、烟花、婴儿推车和圣诞装饰品……所有这些,有七成、甚至九成多都来自中国。
《纽约时报》写道,数十年来,中国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制造业。时至今日,中国制造了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实物产品,这一产量规模比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和英国的总和还要多。
香港《南华早报》此前也指出,"当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全球发起关税战时,他手中的那支笔,很可能就是中国制造的。"
02
美国建国250周年无烟花可放?
美国对"中国制造"的依赖程度之深,甚至已渗透至其国民节日的庆祝活动之中。以烟花为例,美国市场上绝大多数烟花均从中国进口,若少了"中国制造",美国民众的节日庆典恐将黯然失色。
每年独立日,全美各地会举行1.7万场庆祝活动,烟花秀是其中最具吸引力的活动之一。数据显示,2024年2月至2025年1月,美国进口了5.08亿美元的烟花,其中95%都源自中国。
现在,由于美国施加的畸高关税,无力承担关税的美国烟花公司已通知中国供应商暂停发货。美国《华盛顿邮报》27日报道称,一位美国烟花公司老板表示,这不仅会导致严重的短缺、扰乱生产,还将使特朗普想要隆重庆祝的美国建国250周年活动无烟花可放。
烟花燃放现场
施耐特烟花公司共同所有人、美国全国烟花协会主席斯泰西·布莱克本应已向中国烟花工厂下了大订单,预定明年的烟花,但由于关税,她没有这么做。
布莱克担忧,中国烟花工厂即将进入一年一度的夏季停工期,如果特朗普不立即取消关税,他们将错过为2026年下订单的机会,明年美国建国250周年庆典的烟花产品不知道还能从哪儿来。
至于特朗普宣扬的将制造业带回美国,美国烟火协会(APA)首席执行官朱莉·赫克曼认为,这永远不会发生在烟花制造业上。她表示,美国不会生产烟花,"我们没有原材料、火药和所有必要的化学品",即使有人想开始生产,所有化学品也必须依赖进口。
美国烟火协会4月初致信特朗普,要求他取消对烟花征收的关税。信中写道,"2019年,您的政府明智地认识到了烟花行业的独特性,对它免除了关税。我们敦促您现在采取同样明智的行动"。
03
"难道我要卖秃头娃娃!"
美国电商平台上多种商品的涨价则已经开始。美国电商分析公司SmartScout的分析显示,4月9日开始,亚马逊平台上930款商品平均涨价幅度达到29%。涨价的商品涉及服装、珠宝、玩具、家居用品、办公用品、电子产品及配件等各种品类。可以确定的是,许多依靠中国工厂供货的行业,都正被迫进行"大规模调整"。
跨境电商领域资深从业者迈理倪介绍说,一些业内公司已经冻结了出货,没人在工厂下订单,大家都在观望,有的人就干脆不缴税,货物卡在港口。美国近期的关税政策直接打击电商企业的生存空间,让整个行业甚至供应链陷入了冻结状态。
玩具生产车间
美国玩具行业也遭受了沉重打击。美国玩具协会的数据显示,在美国销售的所有玩具中,近80%是在中国制造的。总部位于加州的一家玩具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艾萨克·拉里安说:"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把价格提高几十个百分点。我辛苦经营了46年的企业,现在岌岌可危。"
在美国采购原材料也是个问题,尤其是制作玩偶头发的原材料,没有一家美国工厂有生产能力。拉里安很无奈,他说:"我该怎么办?难道卖秃头的娃娃吗?"
另一家美国玩具制造商的首席执行官杰伊·福尔曼说,公司的整个供应链都在中国。他说,加征关税不仅威胁到了玩具的价格和供应量,甚至可能摧毁整个行业在美国的生存根基。
04
美国人最想念的将是来自中国的产品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已经抑制了美国的经济活动。
美国货运代理和物流公司美国飞协博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瑞安·彼得森表示,自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生效以来的三周内,从中国到美国的海运集装箱订单量下降了60%以上。
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托尔斯滕·斯洛克表示,关税政策将导致美国商店的货架在几周后空空如也。他进一步强调,运抵美国海岸的商品减少,意味着商店的商品价格上涨,码头工人和卡车司机的工作也会减少,卡车运输、物流和零售业最早可能在5月份出现大规模裁员。
在特朗普第一个总统任期出任过总统首席经济顾问的加里·科恩表示,说到底,打关税战最终都绕不开中国产品这个关键命题。美国人已逐渐意识到,美国最依赖的、货架上最不可或缺的商品,恰恰都来自中国;美国人最想念的将是来自中国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