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24日,遵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叶飞司令被称为“小叶挺” )的命令,第二十八军的萧锋满怀“一定要赢”的决心,率部打响了著名的“金门战斗”。然而战斗结束后,我军9000多名战士大多英勇牺牲,仅有一小部分被俘。金门战役成为解放战争中我军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失败。
10月27日,在台北草山公馆,蒋介石听闻国军在金门取得大胜、解放军大败的消息后,激动得潸然泪下,喃喃自语道……
为何能在陆地上击败蒋介石八百万精兵的解放军,却在金门这一小型战役中失利?一向深沉内敛的蒋介石,又为何会因这件事流泪,还发出那样的感叹呢?



【胜败之因】

1949年10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仅用几天时间就顺利攻克厦门。这一胜利让驻守厦门的解放军战士们对接下来攻打金门岛信心倍增,同时也让不少战士心中稍稍松了口气。
当时,军营里很多人乐观地认为:金门似乎没什么防御工事,驻守在那里的两万人还是李良荣兵团的主力。咱们连防御坚固的厦门都轻易拿下了,金门这个小岛又何足为惧?
然而,司令员叶飞怎么也没想到——
蒋介石眼见败局已定,却出人意料地派来了被毛主席称赞为国军里“像狐狸一样狡猾,像老虎一样勇猛”的胡琏死守金门。这位难得的“高手”在那场战斗中,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
起初,胡琏巧妙地将自己的作战动向隐藏得严严实实,让解放军难以捉摸。接着,在10月24日,他给蒋介石发去电报,称“十二兵团还在海上漂着呢”,还假意请求蒋介石让他们撤回台湾。
叶飞听到这个“好消息”,并未察觉其中的蹊跷,心想:现在胡琏兵团还未登陆,李良荣兵团也尚未全部撤离,此时攻打金门正是绝佳时机。
那时的叶飞,还忙于处理厦门刚解放后的诸多事务,毕竟社会秩序尚不稳定,市政工作千头万绪。
为了把工作做好,叶飞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城市建设中。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对管理城市工作的热情,甚至超过了当初对金门战役的关注 。



彼时,叶飞的一些轻敌言行和决策,险些使我军在金门战役中的主动出击功败垂成。
10月的那场集体战略研讨会上,意气风发的叶飞全然没将金门放在眼里,认为金门犹如囊中之物,随时可取,一副笃定此战必胜的轻敌姿态。
在福建,军政领导甚至已悄然选定了金门县县长,新县长如同刚出炉的面包,说上任就上任了。
那时,叶飞想得极为简单:“大陆这边想必不会再有大的战事了,你们二十八军就负责收尾工作吧。”于是,他便把攻打金门的任务交给了擅长防守却不那么擅长进攻的第二十八军。
而此时的第二十八军,状况百出。军长朱绍清在上海养病,政委陈美藻正忙于福州的事务,参谋长也尚未到任。副军长萧锋无奈之下,只能独自挑起这副沉重的担子。



没想到,身负重任的萧锋,也犯下了轻敌的严重错误。
受“先顾自身利益,再谋求更大收获”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萧锋心里打着二十八军“此战必胜,胜利后能捞取好处”的小算盘,于是做了诸多“不合常理”的准备。
首先,他将来自不同师的士兵集中到了一起。
此外,原本只能承载9000多人的船只,却堆满了大量用于庆祝的不该携带的物品:成捆的新钞票、被海浪颠簸得不停叫唤的待宰肥猪,还有堆积如山的办公桌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