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宅市场依旧火热,什么人在接盘?让我告诉你...
世纪城2025年3月所有成交信息
最近的市场看着多数人唉声叹气说“市场凉了” “小阳春”凉了的时候,你可曾注意到高端豪宅市场的热度?
鲁艺上河村挂牌一周就成交,光大水墨当天看房就被秒,海淀永丰南、功德寺开盘就抢,再看看朱房村即将入市,树村地王刚刚天价拍出...这市场,到底是冷了还是热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当大多数人在哭的时候,总有一小撮人在笑,房地产市场分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有的房子卖不动,有的房子还是一房难求,打破沙锅问到底,到底是什么人在买这些动辄上千万的豪宅?他们看重的又是什么?
一:什么人在买这些高价豪宅?
通过近期接触的客户和市场调研,我发现买豪宅的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类人:
1. 互联网高管和科技企业高薪人才,这批人是近年来豪宅市场的主力军,尤其是海淀区的项目,基本被这群人承包了,他们年薪动辄上百万,再加上股权激励,购买力惊人。这也是为何中关村周边的高端项目依然能卖出高价的原因。
2. 传统行业“隐形富豪”:别看表面上制造业、能源、医药等传统行业似乎不如互联网风光,但这些行业里的中高层,尤其是G企和大型民企的高管,才是真正的"深藏不露",他们买房子更在乎的是品质,毕竟都不是缺房子的人,这是跟刚需最大的区别。
3. 老北京富裕家庭:这批人手里的老房子涨了几十倍,卖一两套老破小就能换一套品质新房,追求居住品质的升级换代,有相当一部分比例是这类客户。
功德寺的热销不就是最好的案例吗,是不是挺魔幻的?大环境那么差,这些盘子怎么就卖得这么火?
二:这些人买房看重什么?
既然我们知道了是谁在买,接下来最关键的问题是:他们到底看重什么?知道这个,你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样的房子才是真正的“核心资产”。
1. 品质第一:豪宅买家对品质近乎苛刻的要求,从建筑立面到园区景观,从公区设计到户型细节,甚至是开发商的品牌基因,都会被列入考量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位置好的新房一亮相就引发轰动,因为品质确实摆在那儿。
2. 教育配套:即便是超高净值人群,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也丝毫不减,功德寺这些项目虽然总价高,但周边学校资源顶级,这才是真正能让他们出手的理由。
3. 生活圈层:有钱人更在意的是"谁是我的邻居",你以为他们只是买房?不,他们是在买一个圈层,买一种生活方式,朱房村项目为什么能卖出高价?因为住在那里的都是一个层次的人,这种归属感是刚需买家永远体会不到的。
4. 稀缺性:真正的豪宅必须是不可复制的,你建得好这是首当其冲的,地段、资源、视野这些天然条件必须是独一无二的,光大水墨一套房子当天就成交,就是因为万柳的位置和配套,再加上光大水墨在万柳的品质也是屈指可数的。
三:对普通购房者的启示
看完这些,你可能会说:"房姐,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买不起这些豪宅,确实是,大部分人还是普通老百姓,哪有那么多钱买豪宅呀。
1.贴标签原则:买房时一定要尽可能多地"贴标签",品质、学区、地段、交通、配套,能贴多少贴多少,兜里钱多的,多贴几个,兜里钱少的,也要贴最关键的那几,没标签的房子,未来会面临流通性和贬值压力,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房子腰斩了都没人要。
2. 跟着有钱人走:普通人没有那么多信息和资源,但可以观察有钱人在哪里买房,他们选的区域和项目,大概率是最具升值潜力的,有钱人选房时做的功课,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已经(不是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分化已成定局,未来的市场只会更加残酷,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话我都说过很多遍了吧,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豪宅,但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豪宅市场透露出的信号!
当我见了太多的家庭后,太多的案例后,我切身的能感受到每个普通阶层的不易,这个时代,我们普通人太难了,无疑是夹缝中求生存,上有老,下有小,大气不敢喘,所以在做重大决定的时候,要尽可能的保护好自己仅有的积蓄和资产,避免选择失误!
我给大家分享的这些都是市场最鲜活的案例,初衷就是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给到大家一些启发,打破信息差,便于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