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考研呈现两极化趋势。一边有人决定一定要考985,哪怕分数高,但起码985的平台竞争相对更公平。有些985采用双盲的复试形式,和国考的规格差不多,考生进入复试后,所有信息都被遮蔽,导师也不知道考生姓甚名谁,彼此都处于一种未知的状态,就看当天的表现和分数。可是在小学校却不一定是这样。

另一方面,也有人坚持说一定要考小学校保底,因为985的招生套路实在变化莫测。这两年来,有不少985院校,要么突然把统考改成了校考,要么就是在临近考试时突然变动参考书目,只给学生剩下两三个月的适应时间。



436分被淘汰,371分却逆袭上岸,985考研录取名单太不按套路出牌了

各大985院校之所以如此任性,是因为他们心知肚明,每年都不缺报考的人。据说有一年,南京的某所985院校报考总人数竟然超过了1万人,想想这个数目,就觉得实在难以突破重围。

如果自己本身学历出身不太好,但凡有一点不努力、不留神,肯定会被刷下去。于是,考985就变成了分数至上。有人觉得只要足够努力,就肯定会被录取,这分数卷得也很离谱。



比如在普通的双一流或者双非本科,考个400零几分,绝对是妥妥的第一名,只要进复试,就像开玩笑说的那样,只要你不打考官,基本上就能稳过。但是在985院校,已经出现了430多分这样的高分,可985院校却特别不按常理出牌。

在广东的一所985高校的一份录取名单,着实让人心里凉飕飕的。这到底是在选择努力的人,还是在选择让人意想不到的人呢?在社会学这个报考方向有两个学生,一个445分,一个428分。



要知道985院校本身存在压分情况,他们俩还能考这么高。一个排名第一,一个也名列前茅,然而却意外地都在复试环节被淘汰了。连初试第一名都不要,足见985院校的任性。

另外,在考古以及博物馆学方向,有两位考生都考了436分的高分,可以说是双喜临门。两人本想着能在复试时同台竞技一番,却双双收到不幸的消息,连个拟录取的名额都没获得。相反,一个排名倒数、只有371分的同学却美滋滋地逆风翻盘,成功上岸。



低分考生能上岸985,并不是给了差生希望,大家要小心看待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其实较为罕见,一般发生在社会学、考古学这类纯文科专业。而在计算机这种较为硬核的理工科领域,确实没几个学生能在复试第一名且立于不败之地的情况下,被蹊跷地淘汰掉。

有人说,这是不是因为985想换换口味,让一些低分考生在复试时有机会取得高分,这难道恰好说明985公平吗?然而这并不是给低分考生盲目希望,反而需要他们小心谨慎。



因为你并不清楚这几个低分考生在复试中的具体表现,也许人家实力很强,虽然卷面成绩稍逊一筹,但达到了985的分数线。平心而论,人家就是有能力通过考试的人,还是比较有实力的。

那么在复试时,可能人家形象较好,或者语言表达能力更强,英语也不错,导师自然会优先给其高分,这是公平的体现,也证明人家配得上这个分数。真正意义上的差生其实是连985的复试线都未必能通过的,早早就被淘汰了。



虽然你觉得自己在普通学校能考400零几分,但在高手如云的985院校,你的分数很有可能被压到350多分、360多分,到时候可别掉眼泪就行。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