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28日,重庆的多家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八十多岁老人蹲在“11·27大屠杀”殉难烈士墓碑前,为先烈们焚烧冥钞,嘶哑着声音不停地忏悔……

很难想象,这个名叫杨钦典的老人,在1949年亲手杀害了“小萝卜头”宋振中。可就是这么一个罪大恶极的国民党刽子手,为何却安然无恙地活到了八十多岁?

他的故事真是说来话长……



1918年,杨钦典生于河南漯河周庄一个世代务农的贫苦家庭,好在父母开明,省吃俭用,让他上了两年私塾。

1940年春,由于粗通笔墨,杨钦典考入胡宗南开办的西安军校七分校教导团。两年后,他顺利毕业被分到胡宗南部一个骑兵部队。

谈及为何要扛枪参军?按照他的话说:当年想过留在家里务农,或担任小学教师。可世道不太平,倒不如参军入伍,不仅一天能吃上三顿饱饭,若是真的上战场也毫不含糊。

由于身材魁梧、长相英俊,杨钦典没有被派往前线,先后担任蒋介石警卫团警卫,一度负责宋子文、孔祥熙等国民党政要的安全警卫。

1945年,他被派到重庆歌乐山集中营担任白公馆看守班班长,主要负责看守关押在白公馆内的重要“政治犯”。

白公馆与渣滓洞关押的“政治犯”,大多数都是共产党人和民主进步人士。因国民党滥用酷刑,导致这两处地方臭名远扬。



在这里,杨钦典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一些心地良善、思想进步的“犯人”,其中包括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东北义勇军总司令黄显声将军,以及担任杨虎城秘书的宋琦云。

经过几次简单的接触,罗世文、黄显声、宋绮云等人发现杨钦典出身贫苦,当兵的初衷只是为了躲避战乱,混口饱饭。一有机会便对其灌输革命道理,开导他不要继续为蒋介石反动政府卖命,要站在劳苦大众这一边,早日弃暗投明。

当王朴、罗广斌、周从化等三十多名共产党员和民革干部被关押到白公馆后,同样尽全力教化杨钦典。

其实,进入国民党工作的这几年,杨钦典早已发现内部官僚体制极其腐朽落后,高级干部大肆中饱私囊,中下层干部同样胡作非为。

不过,杨钦典当时思想觉悟还不高,他瞻前顾后,怕和这些“政治犯”走得太近,会被上级发现,只好在职权范围内不为难他们。

在耳濡目染之下,杨钦典的思想还是有所转变,开始为这些“犯人”传递口信、交换书报,延长他们在外放风时间。



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接着迅速挥师挺进华南,蒋介石惶惶不可终日。眼看大势已去,他指示毛人凤把重庆集中营的“政治犯”杀掉一批,其中就包括与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

1949年8月下旬,白公馆特务头目陆景清叫来看守班长杨进兴、安文芳以及杨钦典,让他们杀害杨虎城及其一双子女,包括杨虎城的秘书、中共地下党员宋绮云,与其妻子徐林侠,小儿子宋振中(小萝卜头)。

陆景清怕人手不够,又喊上了两名特务王少山、熊祥,刺杀时间定于1949年9月6日晚。

据重庆有关方面保存的一份《审讯笔录》记载,杨钦典是这样回忆其参与杀害小萝卜头宋振中的经过:我们几个特务在戴公祠外面的那间屋子藏着,等到宋绮云和他的儿子宋振中走进里面的那间屋子,我一下冲进去,双手卡住宋振中的脖子,按倒在地上。此时,这个小孩还没有咽气,在痛苦呻吟,杨进兴杀死宋琦云后走过来,用刺刀一下就扎在宋振中的脊梁处……

显然,杨钦典不管自愿还是被迫,他直接参与了杀害杨虎城及宋琦云一家。血案结束后,杨钦典一直沉浸在深深的罪恶感和自责中。



眼看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内心深处一日比一日惶恐不安。狱中的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对其传授革命形势和我党政策教育,让杨钦典开始为自己的前途考虑。

还有一件事情深深震撼到了他。

那是1949年10月中旬的一天,杨钦典巡逻到白公馆一牢房门口,被里面的“犯人”罗广斌喊住了,他说:“老杨,你知道吗?新中国已经成立了。”

杨钦典一惊,四下看了看,小声说:“你可别乱说话!”

罗广斌继续自顾自地说:“听我一句话,国民党就要完蛋了,别给他们卖命,你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